首頁歷史 > 正文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2021-09-24由 一寸蟲奇聞 發表于 歷史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獎項和榮譽,所有科學家都把獲得諾貝爾獎,作為對自己科研工作的肯定和畢生的目標。

已經完結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就以謝耳朵站在諾貝爾獎頒獎臺上的講話作為大結局,而這也著實感動了不少人。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生活大爆炸》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諾貝爾獎

那麼在眾多的獲得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其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他一共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他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富帥,但是卻沒有成為一個紈絝子弟,而是醉心於科學研究。

不無誇張地說,如果他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那就要回家繼承他的千萬財產了。有人說他資歷平平,智商一般,在求學期間從來沒有名列前茅,連一次獎學金都沒有得過,甚至在大學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少年桑格

他只能放低自己的要求,不要薪水,才找到了一份實驗研究員的實習工作。他沒有教授的職稱,一生最主要的只研究了兩個課題,發表的論文都沒有超過個位數。

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資歷平凡的人,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在同一領域內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之一。在科學界中猶如神一般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弗雷德裡克桑格。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青年桑格

弗雷德裡克桑格家境優渥,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是他沒有不學無術,非常虛心好學。

他的資歷和智商都很平庸,他之所以能在大學就讀,也都是靠著家裡對大學的捐贈。許多學科的成績也不算太好,所以在大學時期選擇了生物化學專業進行深造。

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轉瞬即逝,20世紀30年代末20出頭的桑格畢業了,他自己也對日後要從事什麼工作感覺到非常迷茫。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

他重新審視了自己20多年來的求學經歷,覺得還是做科研實驗比較適合他,回家繼承千萬美元的財產對他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吸引力。

雖然他的成績不算好,各方面資質都平平無奇,但是桑格卻有著其他人沒有的優點,那就是持之以恆的鑽研精神,他認準的事情無論要花費多少時間,都要想盡辦法完成。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漫畫形象

對於求職這件事,他也是如此。這次他沒有求助自己的富有的家庭,而是寫了許多求職信,並且逐一發給一些科研部門。結局可想而知,沒有一個實驗室會錄用桑格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科研背景,學歷,資歷,智商都平平的人。

失望的桑格分析各種原因在求職信的最後都加上了一句話:如果給我這份工作,那麼我將不要薪水。人們工作都是為了薪水養家餬口,桑格不一樣,只是因為熱愛科學。

不出桑格所料,當時有許多的科研機構都是入不敷出付出的。對於一個不要薪水的免費實驗室實習生,自然有許多實驗室向桑格拋來了橄欖枝,最終桑格入職了英國劍橋的一個科研實驗機構。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

桑格雖然沒什麼工作經驗,但他有著吃苦耐勞和埋頭苦幹的精神,雖然不是聰明人,但是他虛心好學,就這樣他開始跟在其他科學家後面看著別人做實驗。

過幾年的實習,他也確定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要給蛋白質測序,當時因為科學水平發展有限,許多科學家都對蛋白質的結構一知半解,普遍認為蛋白質就是一種無序的高分子結構物質。

但是善於思考的桑格卻不這樣認為,他透過自己這些年的研究發現:蛋白質應該不是一種無序的結構的物質,是一種有規律可循的高分子結構。

因為透過以往的觀察,桑格認為蛋白質中的胰島素就擁有有序的結構,它是由兩條長肽鏈構成的,裡面包含了26種51個氨基酸。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氨基酸模型

如何測定這些氨基酸的排序,認清它們的序列,是非常難的,但是桑格自己發明了一種反應物質。它能夠把這長肽鏈分解成只含有兩個左右的氨基酸短肽鏈,然後透過一些技術手段測定這些短肽鏈的首尾次序。

分析完所有的短肽鏈的次序之後,還要把這些短肽鏈合併為長肽鏈,最後可以得出胰島素的最終氨基酸序列。

這相當於拿了一個玻璃瓶在地上摔碎,並把這些玻璃碎片掃成幾堆,分成組進行拼合,再閉上眼睛把這些成組的碎片拼裝成一個完整的瓶子,難度可想而知。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工作中的桑格

桑格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每天都是反反覆覆的測試實驗。桑格本身的性格就比較慢,一絲不苟地鑽研一個課題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享受,而對於別人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了。

結果總是令人滿意的,桑格把胰島素的短肽鏈拼接為長態鏈,並最終確定了蛋白質的序列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在生命科學領域是一個奇蹟。所以在1958年,桑德當之無愧的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領獎

評委會對桑格的評語也是如此,一致認為桑格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精神十分令人欽佩。對於世界上許多科學家而言,獲得諾貝爾獎也許就是他們科研生涯的頂點和最高成就了。

而對桑格這樣智商資質都很平庸的科學家來說,諾貝爾獎簡直就是上天的饋贈了。雖然一身榮光,但是桑格還是想腳踏實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老年桑格

得獎後的數十年中桑格並沒有任何論文發表,他的研究成果也是一片空白,人們也開始議論起桑格來,認為桑格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他的運氣太好了。可是此時的桑格卻對外界的質疑聲充耳不聞。

獲獎後的桑格得到了研究所的資金和裝置支援,併為他成立了研究團隊,桑格這些年中並非沒有任何建樹,其實他這些年一直都想要完成DNA測序。因為DNA中的核苷酸的量級是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數倍,相比蛋白質測序,完成DNA測序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DNA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DNA

完成DNA測序的工作量是如此巨大,桑格及他的團隊繼續埋頭苦幹,越努力的人越幸運,上天從來不會虧待勤勞的人。

這位自我評價都普通人的科學家,在20年後又一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終於研究出一套獨特的DNA測序方法,並命名為“雙脫氧鏈終止法”。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老年桑格

桑格完成了一種微生物的基因測序,完整地對其中5000多個核苷酸進行測序,而在此之前科學界測定的核苷酸數量都沒有超過百個。

桑格也評論自己的科研生涯,他認為科研工作者有最重要的三個品質,思考、探討和付諸行動。桑格認為自己最擅長的就是付諸於行動。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

桑格的測序法成為了全球通用的DNA測序法,而人類的基因組計劃測序,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桑格揭示了未知世界的終極秘密。

在20世紀80年代,62歲的桑格因為研究出DNA測序方法,從而推動了生物、基因及遺傳學的發展,所以他又一次站在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領獎臺上。三年之後桑格退休,變成了一位普通老頭,每天遛彎養花,不問世事。

就好像一位絕世高手,歷盡鉛華之後遁隱山林。

8年前,年逾百歲的桑格在家中無疾而終,兩次諾貝爾獎的“普通人”安然離世。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必刪。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兩次獲得諾獎的“普通人”

不科研,就得回家做高富帥的科學家,智商資歷平庸,卻兩次獲諾獎

桑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