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毀掉雍熙北伐的曹彬,緣何成了宋史中的“第一良將”

2021-09-09由 管窺史鏡 發表于 歷史

引言:北宋初年,趙匡胤手下兩位將領被稱為“軍中雙子星”,其一就是上期介紹的潘美,另一位則是曹彬。令人疑惑的是,宋遼25年戰爭中,宋軍最接近攻取燕雲的雍熙北伐,就是因為曹彬的致命失誤徹底葬送,這樣一個人,怎麼能被宋史官方定義為“良將之首”呢?

毀掉雍熙北伐的曹彬,緣何成了宋史中的“第一良將”

曹彬畫像

一、後周貴戚,起點極高

曹彬,字國華,河北真定人,生於公元931年,小潘美6歲、趙匡胤4歲。他很早從軍,曾在後漢軍中當過牙將,郭威以周代漢時,因

曹彬是其貴妃張氏的外甥

,慢慢把他往上拔擢,從而開啟自己平步青雲之旅。

這裡得提一句後漢末年那場影響深遠的政變了:劉知遠在位一年就病逝,為18歲的次子劉承佑留下了五位輔政大臣,分別主管軍(即郭威)、政、民、財。後漢立國時間太短,劉承佑既沒接受過帝王教育,又沒有父親指導,根本就是個任性用事的孩子,他為了獨掌大權,公然殺害其中三位輔政,逼反郭威,併除盡留在開封城裡的郭威子嗣,連同柴榮的幾個幼子皆遭屠戮,直接導致後周兩代皇帝缺乏繼承人。

郭威稱帝后,為了培養家族勢力,不得不對親戚加以重用:內侄柴榮,先晉王后儲君;女婿張永德,後任都點檢(趙匡胤的頂頭上司);外甥李重進,執掌重兵,攻伐南唐。。。在這種條件下,曹彬步步高昇,從潼關監軍、閣門使一路做到了客省使、引進使。無論郭威還是柴榮,都對他極其信任,這也給了他很高的起點。

毀掉雍熙北伐的曹彬,緣何成了宋史中的“第一良將”

後周太祖郭威

二、文武雙全,外將內儒

在殘唐五代的紛亂中,曹彬無疑是一個另類,比起那些弒殺暴力的武夫,他更像是一個儒將。傳聞他在“抓周”時,一手執戈,一手執印,天生的文武雙全,遠非一般人可比。

曹彬性好讀書,為人處世有古君子之遺風,性格淳厚、低調內斂

,從不張揚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他在任河中都監時,河中節度使遍宴群臣,其餘諸人都大肆飲酒放浪不堪,唯有曹彬態度恭謹,毫無逾矩之處,讓旁人大為歎服。出使吳越國時,錢家人為巴結上邦,贈他厚禮,他再三推辭不得,只好把禮物帶回國內,上交官府,自己絲毫不留。

柴榮主政後,曹彬一度擔任宮廷禁衛,這時趙匡胤已經是軍中耀眼的新星,先後有九位中級軍官與之結交(合稱義社十兄弟),但曹彬依然與之保持距離。有幾次趙匡胤找到他,想免費品嚐一下宮中美酒,按理說曹彬要麼秉公執法予以拒絕,要麼行個方便放其入宮,可他的做法是,自掏腰包買酒給他喝,既不違朝綱,又不失風度,此人的性格可見一斑。

毀掉雍熙北伐的曹彬,緣何成了宋史中的“第一良將”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

因為這種沉靜寬和的個性,趙匡胤對他十分尊重,並多次派他擔任監軍和統帥之職,為全軍穩住陣腳。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派王全斌為帥伐蜀,分兩路進兵,曹彬擔任其中一位監軍,宋軍戰力極強,僅用66天就攻取成都,但王全斌放縱士兵,燒殺搶掠,還屠戮後蜀降兵,導致蜀地民變四起,險些團滅王部。曹彬在進攻時不搶鏡,此時卻顯出了作用:他既不貪財,也不殺掠,所有宋兵只有他的部下不遭人恨,口碑極好,全身而退,並最終平定蜀亂,所以班師回朝時,收到了趙匡胤的單獨褒獎。

還有一件事能彰顯他的品性,出征南唐前,趙匡胤承諾,如果得勝,就將曹彬升為使相(兩宋僅趙普一人為實職)。曹彬順利完成了任務,但宋太祖臨時反悔,認為使相不能給濫授,可面子上過不去,曹彬看穿了皇帝的心思,在述職報告中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奉敕江南勾勒公事還”,意思就是按您的命令出了趟公差,自己沒什麼功勞,不用賞,為皇帝解了圍。最終趙匡胤賜給他大筆金錢,並在不久後提拔他為樞密使,曹彬也笑著說出那句千古名言“人生何必做使相,好官不過多得錢耳”。

徵南唐尾聲階段,李煜準備出降,按常理敗方降君,沒有資格處分自己的財產,曹彬考慮到李後主過慣了奢華生活,還是同意他留下幾箱珍寶,以免到開封餓死,細節處都能如此照顧,曹彬之寬仁確實超越了時代。

三、雍熙北伐,誤陷三軍

宋太宗繼位後,因其出身文官系統,本來就不信任那些悍勇的武將,反而對頗有書卷氣的曹彬大為激賞,升他為同平章事,加為使相(趙光義給官送錢毫不吝嗇),並徵求他的意見,最終打下北漢,使宋初疆域達到頂峰。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為報高梁河之仇,決意全軍北伐,他兵分三路,集結了曹彬、潘美、楊業、田重進、米信等豪華陣容,從東、西、中三個方向圍剿燕雲。曹彬因其老成持重的性格,被命令為全軍統帥,帶十萬大軍向幽州進發,吸引遼軍主力決戰。

毀掉雍熙北伐的曹彬,緣何成了宋史中的“第一良將”

雍熙北伐

燕雲十六州,按地形被分為“山前七州”和“山後九州”,一直以來都是中原政權的土地。後唐末帝李從珂想消滅鎮守北地的石敬瑭,石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來了遼人的援兵,建立後晉,從此這段戰略要地就被遼人接手,幽州成了遼的“南京”。宋太宗初次北伐,就是全軍強攻幽州城,被初出茅廬的韓德讓挫敗,又在高梁河中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的埋伏,大敗虧輸的。

這次,他改變了戰略,決意以曹彬的大軍壓制幽州正面,然後由潘美和田重進攻擊側翼,完成對幽州的包圍,勝負的關鍵,就在於曹彬能頂得住遼人的進攻,他的老對手正是耶律休哥。

戰鬥一開始,宋軍連戰連捷,田重進中路突進,拿下靈丘、蔚州,而潘美和楊業則順利攻下山後九州之四(雲、應、寰、朔);曹彬也穩紮穩打,先後拿下固安、涿州、新城,距離幽州已經不遠,而且陣型收得很緊,跟米信互為犄角,讓耶律休哥無力分兵。

如果一切就此發展下去,宋朝就能提前一百多年拿回燕雲(宋徽宗拿錢找金人買回部分),可最不該出錯的曹彬,竟然陰溝裡翻船,他的糧道被劫了,軍中存量僅夠十日,研究過古代戰史的各位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萬般無奈之下,曹彬只好下令退兵,向雄州、霸州方向開進,等待後續糧草補給,耶律休哥順勢重奪涿州。

如果只有這一路軍,他的決定當然沒錯,問題就在於,此時潘美、楊業的東路軍已經深入遼境,曹彬一撤退,他們就成了孤軍,極易陷入重圍。果然,遼國大將耶律斜軫輕車疾追,在陳家谷口全殲楊業的殿後部隊,潘美等人潰退,攻佔的四州全部得而復失。

更嚴重的是,在退軍過程中,一向治軍甚嚴的曹彬失去了對部下的控制。此次出征,大夥都是奔著立功去的,眼看潘美和田重進捷報不斷,自己卻要無功而返,無法忍受,因此裹挾主帥,要求再攻涿州,一邊攻城一邊待糧。

無奈之下,曹彬只好跳轉馬頭,再打涿州,本來就少糧,路上一折騰,戰鬥力嚴重受損,在涿州城下吃了敗仗。而耶律休哥人稱遼國戰神,追殺敗兵極為拿手,在岐溝關對宋軍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曹彬險些全軍覆沒,靠李繼隆拼死衛護才撤回定州,部下死傷無數,雍熙北伐徹底失敗。

戰後總結,曹彬首

,作為征戰沙場三十年的夙將,竟然能被劫糧道,還遭部下裹挾失去控制權,根本不想一個老江湖所為,正是他的屢次失誤,葬送了大好局面,還間接導致楊業戰死、宋兵精銳毀於一旦。此戰之後,宋軍徹底失去宋遼戰爭的主導權,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四、恩蔭不減,子孫極榮

打了敗仗的潘美,被降官三級,從此退出主流戰場,鬱鬱而終;而最大罪人曹彬,竟然只被貶為右驍衛上將軍(當然比樞密使還是降了很多的),而不是流放或處死,這大概也是宋朝寬鬆的政治環境所致吧。

做了幾年地方節度使之後,宋真宗即位之初,遼人攻勢又起,而潘美等名將早已凋零,為了重振軍威,曹彬再次被提升為樞密使,別人一輩子得不到的大官,他當了好幾次。兩年之後,六十九歲的曹彬病重,真宗趙恆親自和藥,還賞賜重金,並問後事,曹彬推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曹璨和曹瑋,並表示曹瑋更堪大用。

曹彬死後,被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還被一路追封到太師、魯王,可謂榮寵之極。他的畫像與趙普並列,共同配享宋太祖廟,更被明太祖列入古今三十七功臣之中,《說岳全傳》裡,岳飛就對這位文武雙全的風雅儒將推崇備至。

他的後人中,曹璨官至同平章事(權同宰相)、曹瑋鎮守邊關四十年,一仗誅殺吐蕃三萬人,打得党項人不敢過其防區,孫女曹氏成為仁宗第二位皇后,並在迎立英宗、扶持神宗的事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曹彬此人,文武雙全,不貪功、不驕矜,趙匡胤稱之為“不欺主”,極為符合兩宋的主流價值觀,所以歷代帝王都對他讚譽有加,歷史讀物中也多以正面形象出現;可正是從他開始,軍中將領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逐漸喪失血氣,被文官壓制,盲從不知兵者的指揮,還開啟裙帶之風,間接導致後期宋軍濫竽充數、運轉不靈、配合生澀,在多次戰役的決定性時刻崩盤,所以說,好人未必是好將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