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2021-09-05由 歷史正面人物 發表于 歷史

殷本紀 第三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殷商(圖片來自網路)

吾可曰: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會給後世留下一些德行、發明或經久不衰的言論典故。今天的吾可讀史記就按照遺留的典故記述。

殷商的始祖是契(qì或qiè

,帝嚳的兒子,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賜姓子氏。三國時期學者譙周註釋認為契生在堯的是時代,舜時代出來工作,肯定不是嚳的兒子,只是他的父親名氣不大才這樣說的。殷商自契得封號以來,歷經太甲、太戊、祖乙、盤庚、武丁的五次復興,而且對應著多位賢相,成湯和太甲的相伊尹、祖乙的相巫賢、太戊的相伊陟、武丁的相傅說,其實紂王也有賢相,只是不用,比如商容。

商朝雖然帝君較多,歷經近600年,但中間大多是兄終弟及。

今天做生意的人為什麼叫“商人”?

以前北方叫做買賣,南方叫做生意,統稱“商業”,從商的人叫商人,據說這和商朝有關,商朝的第七代帝君叫“亥”,據說是中國商業的鼻祖,主要是從事牲口販賣,但是《史記》並沒有提及亥的事蹟,提到了“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其中的“振”就是王亥,《今本竹書紀年》對他的事蹟描述較多。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王亥:華商始祖(圖片來自網路)

《史記》中也沒有記載商朝經商的事兒,也沒提農業的問題,之所以叫商,是因為殷的始祖契最早封於商地,所以是先有因封地而稱為商人,後又商朝人從事的事業叫“商業”。

迷信、甲骨文和青銅器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商人占卜(圖片來自網路)

商朝人非常迷信鬼神和占卜,甲骨文就是商代占卜用的記錄符號。殷商曆代國君都叫什麼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這大概是從王亥的兒子微開始的,王室後代都用出生時的時辰作名字。

青銅器在商朝有極大發展,有些文字就是刻印在青銅器上。但是《史記》沒有提及過青銅器,中國的歷史都是王侯將相的家事,大概不會記載家裡的鍋碗瓢盆吧。

網開一面和伊尹輔政

網開一面就是成湯的典故,不要四面結網,去掉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成湯,契的第十四代後人(期間殷商八次遷徙,成湯最早居於亳),姓子,名履,湯是諡號,《諡法》曰:除虐去殘曰湯。輔佐成湯的是伊尹,《史記》記載伊尹的名字叫阿衡,尹是正的意思,表示伊尹幫助成湯正天下。“阿衡欲奸(gān,求見)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一開始伊尹想見成湯而不得,只能作為成湯娶小妾的隨從中進宮,傳說伊尹很會烹調,用做湯的道理比喻治理天下,所以伊尹也是廚師的祖師爺。

第一次有歷史記載的“攝政”

成湯崩後,大兒子太丁去世較早,因此據傳說先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繼位,三年崩,然後外丙的弟弟中壬繼位,四年崩。伊尹才立了太丁的兒子,也就是成湯的孫子太甲繼位。太甲當了三年天子,無道無德,伊尹就把太甲流放到了桐宮,讓其悔過自新,三年後伊尹把醒悟後的太甲迎了回來,天下大治。太甲的兒子沃丁繼位,沃丁執政期內伊尹去世。

德滅祥桑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德滅祥桑(圖片來自網路)

沃丁崩後,弟弟太庚繼位,太庚崩後兒子小甲立,小甲崩後,弟弟雍己立。這時候,殷道衰落,在諸侯中威信受損。雍己崩後,弟弟太戊繼位,伊尹的兒子伊陟(zhì)輔佐太戊,有所恢復,所以太戊又稱中宗,太戊是太甲的孫子,小甲、雍己和太戊是兄弟關係。這個中宗階段還有一段佳話:有一天太戊看到有祥桑和祥谷生於朝堂之上,而且“一暮大拱”,也就是一天一抱粗,太戊問伊陟,伊陟說:“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然後太戊修徳,後來祥桑谷枯死。這個典故叫做“德滅祥桑”。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裡的傅說就是商朝人。商朝到了武丁時代,殷道又衰,武丁想要復興,苦於沒有賢人輔佐。有一天夢到一位聖人,名字叫“說(yuè)”,第二天環視群臣都不像。派人出去找,結果在一個叫傅險的地方找到了“說”,模樣對得上,但是此時的“說”的身份是胥靡(苦力、奴隸),在傅險這裡做苦力築城牆呢,問答之間發現果然是聖人,回朝做了武丁的相,因為是在傅險這裡發現的“說”,因此賜姓傅,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傅說。

五次遷都

盤庚繼位後又遷都於亳,此前已有五次遷都,百姓有怨言,盤庚給諸侯百姓做了個演講,遷都後行成湯之政,殷道復興。根據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展史》的觀點,早期的城市一定是伴隨著農業定居和文字發明而出現的,這時的殷商數次遷都,說明還有一定的遊牧特性,也就是梁啟超所說的“行國”,尚未變為“居國”。

武王伐紂

殷商末代帝君,姓子,名辛,紂是他的諡號,《諡法》曰:殘義損善曰紂。

吾可讀《史記》(三,殷本紀)

來張清新點的紂王(圖片來自網路)

商紂是帝乙的二兒子。帝乙的大兒子是微子啟(宋國始祖),但是目前是庶民,所以沒有繼位,辛的母親是正後,繼位。紂王很厲害,《史記》記載:“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紂王設立的刑法叫炮烙(páo luò),《史記》中其實寫作“炮格”。

武王伐紂之後,踐天子位。但是自此之後,不再稱帝而稱王。根據《史記·殷本紀第三》註解,自黃帝以來都稱帝,帝嚳、帝堯、帝舜等等,夏商兩代也稱帝,殷商的歷代君主都叫帝某某。但是夏商兩代大多數君王並不夠格稱帝,更難與堯舜並論,因此商後的周朝決定不再稱帝而稱王,但是依然都寫在本紀部分,其實地位是一樣的。看來周朝開始之後,看到夏商兩朝衰敗多於興盛,因此感到三代所去已遠,才把堯舜禹三代當作理想社會,這估計也是孔子的想法。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