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從沙窪荒地到4A級景區的變遷

2021-08-25由 直播日照 發表于 歷史

直播日照7月7日訊 大沙窪林場是一處以防風固沙、抵禦海潮侵襲、阻擋海風海霧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公益型林場,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從沙窪荒地,到繁茂森林,一代代林場人在荒灘之上播種綠色希望。

20世紀60年代,大沙窪還是不毛之地。冬、春季節一旦有風,沙隨風動、風吹沙壓,莊稼顆粒難收;春季常有海霧瀰漫,禾苗遇到海霧會萎蔫。加上各種小咬滋生,當地群眾深受其苦。

“我來上班的時候,我的員工帶著紗網在這裡上班防蟲子,建林場的首要目的就是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原大沙窪林場場長鄭培宏說。

為改變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自1955年起,日照縣委、縣人委根據上級關於加強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發動沿海乾部群眾,以團員、青年為骨幹,開展義務營造防風林活動。

“為了改變這個環境,黨委政府決定在這地方建造沿海防護林。建廠之初,條件非常艱苦,沒得吃沒得住。”鄭培宏說。

鑑於當地沙多水多實際情況,日照縣委多次召集林業部門討論、調研,尋找植樹造林問題的突破點。經實踐,發明了臺田造林法,黑松的成活率可達到90%以上。

1960年2月,省林業廳批覆同意了日照縣委關於建設大沙窪林場的報告。國營日照縣大沙窪林場成立後,一方面防風固沙,保護村居、農田,另一方面帶動沿海林業生產發展。自1960年4月開始,縣委、縣人委多次召開會議動員機關幹部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分期分批到大沙窪林場參加義務勞動。在林場人的心中,林場中的每一棵樹,都是他們的寶貝。

“曾經5千多畝林子進了海水,後期林場人堅守一個問題,哪裡死了哪裡栽,隨時死了隨時補,今年死了明年補。”鄭培宏說。

經過近3年時間,縣機關幹部協助林場職工完成了整地造林4000畝。70年代末,林場技術人員外出學習種植技術,精心培育水杉育苗繁殖,至80年代已形成面積近萬畝沿海防風帶。2001年,從江蘇東海縣購買6萬多棵水杉苗。經過20多年的培育,日照擁有了江北最大的水杉林,成為引人入勝的景觀。

時至今日,林場已更名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2000畝,當年的不毛之地大沙窪已成為日照最靚麗的名片。(日照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記者:楊春林 魯曉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