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2021-08-21由 吃素的東北虎 發表于 歷史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

防禦工事

,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

,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由於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

整個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

西周

時期,發生在首都

鎬京

(今

陝西西安

)的著名典故“

烽火戲諸侯

”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

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

秦始皇

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

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各朝代的萬里長城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儲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萬里長城指的是明長城。配合長城沿線的“九邊重鎮”成為了一條堅固的國防戰線。九邊重鎮是指東起

鴨綠江

,西抵

嘉峪關

,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

延綏鎮

(也稱榆林鎮)、

寧夏鎮

固原鎮

(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嘉靖二十一年,《皇明九邊考》稱其為“九邊重鎮”。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明朝九邊重鎮

說道萬里長城,筆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中:“

長城遠看長城,象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所以很長時間以來筆者也一直以為長城的東起點是山海關。直到筆者上中學時才知道自己家幾十公里外也有“長城”,當時筆者很納悶,這個長城到底是什麼來歷?後來經過問詢以及學習,才終於知道了這個“長城”的身份,原來這個長城屬於明長城的一部分,即也屬於我們認知的萬里長城,是明朝“九邊重鎮”

遼東鎮治下的重要節點,

而且還是萬里長城的東起點——

“虎山長城”

。後來上網查詢才得知真相:

歷經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於湮沒了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就已明確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文物考古部門發掘出虎山南北連綿不斷的長城牆體和牆基,經過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使教科書中的傳統說法得以改寫,政府部門也隨即組織展開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

現在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1992年透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虎山長城現已修復1250延長米,過街城樓、烽火臺、敵臺、戰臺、馬面等十二景,恢復了當年明長城之首的壯觀氣勢。修復後的明長城依山就勢,蜿蜒北去,與丹東市區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身為萬里長城東起點所在地的居民,自豪之情自然不必多說,家鄉又多了一個響亮的標籤。自豪之餘,也好好學習了一下虎山長城相關的歷史:

虎山長城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明朝萬里長城東端的起點。其名因其建於寬甸縣虎山鄉的虎山南麓而得之。現存200餘米,敵臺3個。向北十餘里還有6座牆臺。

虎山狀如臥虎,面積約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米。南臨鴨綠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隔江相望;地勢險要,為關隘重地。虎山南距丹東市區20公里。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明長城地圖

明代修築的萬里長城,是我國長城修築史上規模最大、工程質量最好的一次,全長12700多里。《明史》上記載其“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然而由於一些遺蹟已經坍塌,僅存基垣,多年來人們只找到了山海關以西的長城,因而一直有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誤說。1989年,透過飛機航拍和實地調查考證,在中朝邊境的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發掘出600餘米長城遺址。隨後,一批著名文物專家在丹東召開論證會後認定:明代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在寬甸縣的虎山地段,它橫越虎山向北向西經遼寧省的撫順、瀋陽、遼陽、鞍山、錦州與河北境內的山海關長城相連線。明長城東端起點的認定,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和收穫。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中國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00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虎山長城

現在的虎山長城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金戈鐵馬,留下的只有巍峨的城牆以及數不盡的

故事。硝煙散盡復登臨,江山依舊美如斯。極目送望,江河如帶,蜿蜒天際。平原沃野,雞犬相聞。巨龍矯首,雄關如鐵,讓人豪氣頓生。城下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距離最近的地方。而遠眺虎山,它好像一位仰臥的睡美人,由西向東,身形婀娜,栩栩如生。

萬里長城的東起點難道不是山海關?還真不是

白雪籠罩下的虎山長城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長城的軍事意義雖然已為現代科技所淡漠,但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精神卻可以超邁千古,成為我們民族奮進的不竭動力。在古代,長城阻擋草原遊牧民族的襲擊和騷擾,保證了中原民族的安寧;在近代,長城直面日本軍國主義的襲擾和入侵,書寫了可歌可泣的長城抗戰。時間可能會不斷地流逝,但是長城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始終具有重要的意義,就連我們的國歌中也有他的身影。曾幾何時,長城已不再是冰冷的城牆,而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著中華民族的起起伏伏,繁榮富強,民族復興,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