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2021-08-07由 WHat 發表于 歷史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沒有哪個時代

沒有讓人記憶的存在

武漢街頭的路,一不注意就“網紅”了。

萬松園、糧道街、前進五路、單洞花市,哪一個不是自帶火爆流量。打著“網紅”的標籤,成為人煙聚集的鼎沸主場。

復興村,亦如是。

在“網紅”這個詞還沒用爛的時候,復興村憑藉油燜大蝦就已是武漢老饕鍾愛的美食街,真要說起來,算是“古早網紅”地。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但近幾年,好像沒有人會再特意去復興村吃蝦了,連帶著復興村幾個字都快從武漢年輕人的生活裡消失。

復興村,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帶著滿心疑問,

重回了復興村,希望也能重新找回它失落的風光。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論起來,復興村算是武漢最低調的城中村,藏在武漢CBD後面,位置不說寸土寸金,但絕對中心。

循著記憶裡的道路望去,本該宵夜的時間點,夜市的攤販卻了無蹤跡。

七拐八拐,在一個被圍起來的白色隔牆裡,終於看見曾經燒烤街的一角。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明明滅滅的燈牌映著燒烤、煎餃、炒飯的煙火

,生活氣十足,好像還是那個印象裡五步一燒烤攤的燒烤城,

但熙熙攘攘的人流卻再不復往日的喧囂

原來人氣最高的「光頭燒烤」,如今一半的座位都未坐滿,老闆何師傅一邊清點著食材,一邊坦承地告訴我,現在生意確實大不如前了。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過去三鎮的人到店還要提前預約,燒烤可以營業至凌晨4點。

現在大多都是周圍的居民,即便是生意最好的八九點時段,也沒什麼客流,晚上12點左右就開始陸續收攤。

“生意越來越難了......”

何師傅盯著那個唯一的入口,迎接每個望向燒烤攤的人,眼神裡是我不敢迴應的期待。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前後的「第一家燒烤」和「老味燒烤」情況類似,烤架依然散發著滋滋作響的香氣,卻再無划拳碰杯的此起彼伏聲。

我粗略數了數,

以前的8家燒烤攤,如今只剩6家。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來來往往的人,或端著一碗炒飯,或外帶一份炸炸,一水的小吃攤前,野蠻的味蕾還在頑強生長,煙火瀰漫在這一方空間裡,卻到底變得稀薄。

小吃街往後,菜攤、水果攤各色俱全,更多的人,會來此帶著需要的食材回家。

這裡,就如同那堵牆標註的名字,更像是便民的生活區,裝著人間食慾,卻只供給方圓天地。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14年某音上突然火出圈的深夜牛排,大概是大多數武漢人對復興村的第一印象。

牛排和意麵的組合,第一次出現在街角,而非雅緻的西餐廳。

那時候,每晚21:30,守著點等著叫號的老武漢人,總是成批的在振興路蟄伏

,然後伴隨著熱鍋、架鐵盤、煎牛排的動作一氣呵成,鮮嫩多汁的牛肉香氣喚醒最亢奮的味覺神經。

三鎮的人,無不為其神魂傾倒。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18年8月,老闆李剛扭頭在振興三路開了店,營業時間提前至19:00,最開始兩年,依舊有絡繹不絕的武漢人前去嚐鮮。

去過的人統一反饋“復興村的牛排,還是那個味”。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後來,也許是因為牛排不再街頭,又可能是營業時間越來越早,

“復興村牛排”再也沒出現過當年人擠人的場面,也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噱頭”。

衝著那份江湖大排檔特色來的食客,越來越少。以前每晚排號200桌,現在也只有100多桌。

如今我再站在店門口,沒有等位,也沒有喧囂,只剩這些年積攢的老食客。但來的人,還是喜歡坐在室外。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同樣撐起當年美食王冠的——

復興村雙龍油燜大蝦

還在振興路上,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這裡才是武漢油燜大蝦的起源地。

1999年開門至今22年時光,最輝煌的時候,武漢還沒有其他品牌蝦店。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晚上19點,CCTV的店招依舊醒目,兩層樓基本坐滿,大飲小酌笑語不斷,但在武漢蝦季,又著實不算鼎沸人多。

按陳店長自己的話說,這剛好是以前第一波客流的點,到21點第二波,再到凌晨第三波,源源不斷的三波煙火每天晚上都會上演。

現在營業額從十幾萬砍半,其他的品牌蝦店越來越多,門前的大排檔取締後,再也不復當初的熱鬧。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只是因為蝦店多了?還是這裡沒有夜市了?

我掰下第一口蝦肉的時候,突然明白了緣由。

雙龍還保留著過去傳統的油燜味覺,但被各種新口味適應的武漢人,對吃蝦的要求也變了。

說不清到底是哪一方的問題,但吃完雙龍的這一桌蝦,我覺得武漢依舊需要這份蝦味。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每天上午,近幾年才修好的CBD寫字樓在復興村投下陰影。隔著還沒修完的雲飛路,一邊是現代摩登,一邊是市井煙火,城市的更迭在這條路上凝固。

復興村不再“網紅”

但時間長河裡,復興村依舊有讓人想念的氣息。煙火市井裹著夏夜的熱氣,各色美食攤載著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永遠不會消失。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我記得我問「光頭燒烤」的何師傅,為什麼沒有想過換個鋪面。

他搖搖頭,擺擺手,很認真地告訴我,

“我的家在這,不想離開,還有我以前的食客萬一有一天突然想吃了呢,他們找不到地方怎麼辦”

是啊,美食街被隔絕,但人情冷暖不會。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李剛在牛排店隔壁又開了家火鍋店

,依舊延續平價風格,想讓這裡成為只用買食材就能吃火鍋的“第二個家”。

這些年,復興村牛排全國加盟店已有60餘家,但李剛與第一位客人依然還有聯絡,

當時照顧過他的燒烤攤兄弟,如今在牛排店門口擺攤

,店主的兒子親切地叫他“剛叔”。

就像我坐在店裡,即便牛排口味一直推陳出新,點的最多的還是最早的味道。誰沒有念舊的情懷呢。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吃蝦的時候,我問雙龍的陳店長,為什麼不做點新口味,他只告訴我,迄今還有全國各地的人來武漢吃蝦只認雙龍。

因為

那些食客20年前在武漢,只有雙龍,而那個味道,是對武漢蝦味最正宗的傳承與記憶

。他們不想失了最初的初心。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沒有一個時代的江湖會永遠立於時代潮流,但永遠有那麼一刻,會重新喚醒那份味覺記憶,然後突生想念。

我願意稱之為,時代裡的永恆。

復興村,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想念不過期

味蕾永遠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