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2022-12-27由 周寶寶日記 發表于 美食

一個內向不愛社交的成年人是怎樣養成的,我想多多少少與兒時家長的教育引導有很大關係。

在很多父母眼裡,宅在家裡的孩子更好,更懂事,更讓人省心,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馬上又到五一假期,孩子們比大人更要激動,畢竟玩是天性,每個孩子特別喜歡吃去浪,有的則喜歡宅在家裡,長大後誰更有出息呢?現實打臉父母。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同事小林家和小高家的孩子年齡相仿,作為媽媽,免不了相互比較一番。

公司團建,他倆各自帶上了孩子一起外出旅行,小林家的孩子顯得一點不怕生,非常活潑,和我們大人們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小高家的孩子卻總是粘著小高,躲在小高身後,連叔叔阿姨都不敢叫。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後來據小林說,每逢週六日都會帶孩子到動物園、植物園等景點打卡,還經常和其他幼兒園小朋友一起聚會,小高則是選擇宅在家裡玩手機,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在樓下玩玩就算了,6歲的孩子到現在哪裡都沒去過,在幼兒園裡也沒什麼朋友。

差距很明顯,出去浪和宅在家裡,受家庭成長環境影響,所以也就有了不同的思維方式。

01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喜歡宅在家裡,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父母錯誤引導方式,同事小高家的孩子喜歡宅在家裡玩積木、看電視,爺爺奶奶精力也不是很夠用,宅在家裡,這讓爺爺奶奶非常省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慵懶的生活方式。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其次電子產品的吸引力,各種影片內容吸引了很多大人的注意力,在大人的影響下,導致孩子視線也離不開手機、電視等,接觸到了虛擬的外部世界,這讓孩子更加不願意外出,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02

如何培養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心理障礙,融入集體生活

首先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同事小高帶孩子和我們一起團建旅遊,他的孩子不怎麼愛說話,非常靦腆怕生,於是小高對我們說,孩子性格內向,這種場面沒什麼見識。

我們都明白,像這樣下去,孩子對靦腆產生理所當然的意識,性格自然就越來越內向。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害羞行為給予寬容和理解,但也要多鼓勵他們與人溝通,給人積極的暗示,貼標籤是沒有用的。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其次,多鼓勵孩子交朋友,不干預孩子交朋友。

很多孩子在交朋友時,家長很擔心孩子會跟著學壞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家長只需要在一旁引導,教他分辨好壞就可以,揚長避短,學習別人會的,教別人自己會的,互相學習。

家長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朋友,同事小高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小高的孩子在一開始交朋友時,小高考察孩子的朋友,然後在孩子面前詆譭朋友,說了很多孩子朋友的壞話,還阻止孩子跟那個朋友交往,這就打擊了孩子交友的信心。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然後就是鼓勵孩子多和陌生人交流。

不少家長自身在這方面也存在欠缺,膽怯,缺少與人交流的勇氣,孩子也是跟著如此,甚至在孩子與陌生人交流時 ,直接帶到一邊躲開,怕被騙。

其實社會關係的總和就是人,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才能獲得健全的人格和品質,父母應該為孩子與他人交往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周圍小朋友一起玩耍,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個體差異,引導他們更好的發展。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03

宅在家裡和出去浪,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弊端。

首先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就有很大的區別。

做過幼教的老師曾跟我聊過,在幼兒園裡,喜歡在園裡瘋玩的,整天嘰嘰喳喳的都是外向,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宅在家裡的孩子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不善於表達,不合群,接受不了其他的小朋友,還經常被欺負。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然後就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經常出去浪的孩子經常會遇到新鮮事,對環境的改變也習以為常了,但是宅在家裡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則相對弱了些。

再就是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孩子性格不同,面對事情的觀點態度也不同,出去浪的孩子魯莽,相對也會瞻前顧後,宅在家裡的孩子則會冷靜。看待事情也會比較單一。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更有出息?現實打臉父母

馬上五一了,各位家長們,你們是選擇帶孩子出去浪,還是宅在家裡逐步自封呢?歡迎給我留言。

站在屋頂摘星星

快抬頭看啊

有趣的靈魂在天空等你

長按掃碼可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