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粽子,你吃過幾種?

2022-06-17由 三粒荔枝 發表于 美食

粽子,你吃過幾種?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和吃有關,粽子就是端午節的指定食物。

端午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比如明代時,端午節在紫禁城要舉辦大型的活動,明代陸容的筆記中有記載:賜朝官鏐糕粽於午門外,酒數巡而行。文職大臣仍從駕幸後苑,觀五臣射柳。事畢,皆出。上迎母后幸內沼,看看劃龍船,炮聲不絕。蓋宣德以來故事。

大致的意思是:朝廷每到端午,都要在午門外設宴,賜粽子給朝堂上的官員們吃,飲酒數巡就出宮去。文臣跟著皇帝到後苑,觀看武官表演“射柳”(一種馬上的騎射遊戲),完事之後,文臣武將都散去,皇帝迎接皇太后於內沼,看龍船競渡,炮竹之聲不絕於耳。這是宣宗以來的事。

可見端午節在朝廷裡也是很重要的,幾個主要事項:吃粽子、喝酒、騎射、賽龍舟。看來端午節在廣東保留的很完整,基本都繼承了下來。騎射是古代的禮儀,隨著時代變化消失了。

粽子,你吃過幾種?

粽葉也像一葉舟

吃粽子全國都一樣的,只是南北的粽子不同。粽子的起源不是此文的目的,按約定俗成來。《楚辭》未必讀過,但粽子你一定吃過,吃是一種打不死的傳承,因為吃是人生命的剛需。

明代粽子寫作“粽”,現在也很少用了,好在粽子沒變,但味道有沒有變就無法考證了。北方的粽子是紅棗的,黍米紅棗,黍米是古老的食物,黍米俗稱黃米,是黃色的,“鏐”是指黃金,大概是指黃色的意思,“鏐糕粽”應該就是黃米粽子。

食物一向因地制宜,雖然都叫粽子,但物產不一樣粽子的味道就有不同。黃米是北方的特產,紅棗也是北方的乾果,二者結合就自然而然。包粽子用蘆葦葉子,因為北方沒有竹葉,米、料、粽衣,粽子的主要元素就和南方區別開來。

粽子,你吃過幾種?

紅棗粽

北方的粽子是素的,是甜的,即便沒有大棗,就用紅豆沙等甜陷,或是白粽,就是米本身。最經典的還是大棗,豆沙沒有感染力,味道好無聊。河北產小棗,所以北京也是小棗粽或蜜棗粽,都不好吃。

北方沒有肉粽,老北方人也不太習慣吃肉粽,這是自幼的生活習慣所致。

江南的肉粽很好,米被五花肉的油脂和醬油浸染,香糯可口。糯米和豬肉在一葉竹葉中竟然那樣交融起來,如膠似漆地和諧著。江南是豬肉食用最極致的地域,豬肉粽當然江南莫屬。

老上海的歌星們唱過一首《五芳齋》的歌曲,詠唱的都是當時的吃食,聽起來很有趣味。大家可以搜來聽聽。

粽子,你吃過幾種?

杏壇裹蒸粽

以前粽子也叫“黍角”因此,形狀上一定是有角的,既然是節日的食物,美觀是被歷代修養過的,但各地粽子的粽子也是有區別的。

糯米做的食物很多,在湘西,沈從文的故鄉鳳凰,吃過街巷裡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做的桐葉粑粑,芝麻花生餡料糯米麵在外,用桐樹葉包住,非常好吃。

廣東是“裹蒸粽”,從名字上看是包粽子的一種手法,裹而蒸之。而北方是用水煮。裹蒸粽的體量大,餡料豐富,或是不拘餡料,但還是有定法。糯米、綠豆、豬肉、鹹蛋黃,這是通常配料,朋友送我自家包的裹蒸粽,在基礎配料上還有瑤柱和花生。粽葉也很多種,箬葉,竹葉,蕉葉。

粽子,你吃過幾種?

裹蒸粽,餡料豐富

裹蒸粽如何食用?這是問題嗎?在北方不是,北方是直接剝開吃,當然剝開吃也有兩種吃法,最直接的是拿手裡吃,一層一層解開粽子衣,直接上嘴咬,原始、粗獷、有豪氣。要是放在盤中就比較正式了,像是粽子餐。朋友送我粽子時叮囑,要煎著吃更好,第二天又拍圖示意,蒸完要淋些醬油更好,鹹鮮粽子再淋醬油,二鮮會啊。

粽子,你吃過幾種?

興姨裹蒸粽

廣東的茶樓裡有煎粽,可見是一種日常,並非只有端午才有粽子吃。

吃過最好的裹蒸粽是東莞道滘的粽子,多年前東莞的朋友引薦的,叫“興姨裹蒸粽”,料還是同樣的料,只是更精緻了,綠豆剝去了皮,去皮的綠豆更口感細膩,和米的融合也更好,一顆鴨蛋黃,一小塊肥肉,味道控制的非常好,層次多,鹹甜適當,柔和、融合度高,每一口都可以讓人細細品味。

後來從蔡瀾書中得知,他的粽子就是興姨代工的。果然大美食家,口味不俗。

菜系上分有“南甜北鹹”的說法,粽子確實“北甜南鹹”,多有趣。

江南和廣東的粽子味道都厚重,更綜合,相比而言北方的大棗粽就很清淡了,也有趣。

粽子,你吃過幾種?

紅棗粽,自然的甜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