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2022-06-11由 豐縣資訊港 發表于 美食

文:程守忠

圖:蔣思鋒/網路

南瓜,即使見不到實物,讀出來、寫出來這兩個字,已經倍感親切,因為它是蘇北豐縣老家,最大眾化的蔬菜。平常到如田野裡勞作的農夫、環繞房前屋後的樹木。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南瓜,是老家人對這種平常到不能在平常的蔬菜的稱呼,也稱為番瓜,偶爾叫做“北瓜、倭瓜” 。南瓜是它的中文學名,其實別名很多:方瓜、麥瓜、筍瓜、金瓜、金冬瓜。這種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明代傳入我國,如今全國各地均廣泛栽培。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老家人並不刻意留南瓜種,也不有意種一大塊地的南瓜。最常見的有兩種種植方法,一種,春末夏初,下了一場透雨,母親、嬸子、大娘們,就隨手拎起一把割草的短把鐵鏟,或者在房前屋後,或者在溝邊路沿,剷除雜草,清理出巴掌大的一塊地皮,把土壤挖鬆了,掏一個埯,從帶著大襟的上衣口袋裡,摸出一箇舊紙包,拆開了,拈出兩粒灰頭土臉的南瓜子,就丟進埯裡,平上埯,踏實了,隨手撿起散落身邊的細短木棍,圍繞埯周圍插一圈,拍拍手,揚長而去,絕不會回頭再看一眼。幾天後,怯怯的南瓜苗就萌芽出土了,頂著兩瓣對稱的南瓜葉,似不諳世事的幼兒。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另一種方法更簡單,下過雨;或者要是細雨飄飛,長輩的女人們,就頂著一塊不規則的塑膠紙,也有頂麻袋、化肥口袋的,拎著鐵鏟,或者夾在腋下,當院裡、院子外,四處逡巡。幹嘛呢?找野生的南瓜苗。去年的老南瓜,老在原地的不少,就是“自生自滅”,春夏之交,散落的種子已經萌芽生出南瓜苗。拿鐵鏟把小苗別下來,端到一處放下。去當院用鐵鍁剷出半糞箕子(老家叫槎子,有槎頭,可能是槎斗的誤讀吧。魯南稱糞箕子,有盛東西的鬥和系,能擓在肩上,便於拾糞。)羊糞、豬糞,擓出來,用鐵鍁掏一個較為深大的陡坑,把羊糞倒進去,填兩鐵鍁溼土,摻均勻了,再填滿坑,踏實了,扒一個土坑,把幼苗栽上,也插一圈短細棍。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不經意間,南瓜已經拖出老長的藤蔓,瓜藤粗壯,瓜葉碩大肥厚。南瓜葉較為粗糙,而且遍生剛毛,家畜家禽皆敬而遠之,就是長在菜園外邊,動物也不會給它造成傷害。家雞偶爾光顧一下,無非在碩大的瓜葉下,尋一個土壤乾燥的沙坑,洗一個沙土澡,而且做出游泳的動作:側臥在沙土坑裡,扇動上側的翅膀,在坑裡做圓周運動,細碎的沙土在羽毛間流淌。貓也進入南瓜葉深處,尋一個乾淨的高崗,團成一盤,美美地睡大覺。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種在路邊的南瓜秧,也是相對安全的。除非兩輛急於運送東西的平車,在小徑上會車,男人們才迫不得已軋中南瓜秧 ;其餘時候,會停下來,互相敬捲菸和菸袋鍋(老家的菸民們,年輕的腰裡彆著一個裝著碎菸葉和條紙的荷包,見面後,相互敬讓,讓對方品嚐自己製作的菸葉,捲成一個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柱體,兩頭擰緊了,就是老家的土煙。老男人們,往往後腰上別一杆菸袋鍋和裝著菸葉的荷包,荷包綁在菸袋杆上,相互敬菸。他們一般不吸捲菸廠生產的香菸,一個是貴,在一個就是嫌太平淡,沒有煙勁。),順手把長到路上的瓜秧順到土路外邊去,還會揶揄一番:“老四的婆娘,過日子是個下菜爛,哪能把南瓜種在這裡,得離路遠一點,這不礙事嗎!”“這不叫下菜爛,是會過日子。你看看老四家的當院,都能當鏡子照了,逢年過節,她家的大人孩子都穿得乾淨合體!”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南瓜秧拖到一定長度,就開花了,黃燦燦、喇叭形的,仰面朝天,不羞不怯,盡態極妍,自自然然。這些是雄花,雌花開還需要一些時間。掐上一大把南瓜花,就能做出美味佳餚。除去花萼和中間的柱頭,漂洗後,花筒掛上雞蛋糊,入熱油鍋烹炸,可得油炸南瓜花,味道非常鮮美。我聽說過油炸辛夷花,但至今無緣品嚐,我想油炸南瓜花,一定不會輸給辛夷花的,因為南瓜花最接地氣。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我數次見到過,長輩男人們(大部分是一個人)蹲在一大片開滿南瓜花的瓜地旁吸土煙,狀如塑像,滿面春風。猛然站起來,丟掉菸蒂,或者把菸袋別在腰間,去掐南瓜花。露水打溼了小腿和拖鞋,手裡已經握著一掐南瓜花,黃燦燦的,金聲玉振。直接吃油炸南瓜花,當然風味絕佳,燒南瓜花湯,味道更好。方法類似於燒藕夾湯,加澱粉勾芡,露一點醋酸味最妙。豐縣老家的大席湯,已經傾倒四方,估計油炸南瓜花湯,會吸引八方來客。我們秋季去飯店,都會點這一道湯品的。小飯店,操作間連著廳堂,只要一聞到燒製南瓜花湯漂出的醋香味,心已經醉了。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秋風一吹,南瓜的雌花開了。老家人除了掐食鮮南瓜花外,就是給雌花授粉——掐一朵雄南瓜花對在雌花上。大部分,不需要對花,南瓜本來就是生命力最強的蔬菜,能完成自我授粉任務。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嫩南瓜適合做南瓜餅、南瓜面託、南瓜餡餅、熗南瓜絲、南瓜糊。老家最常見的,就是煎南瓜面託、熗南瓜絲、南瓜糊。做南瓜面託和熗南瓜絲,均需要細絲,擦床容易做到,但不如手工刀切好。南瓜面託,外焦裡嫩,通體金黃,入口甜糯,還有微微的焦香,實在是難得的佳品(在老家不難得!)。熗南瓜絲,火候最關鍵,微酸、甜香,透出一點辣味,軟糯中有些筋骨,是上品。懶饃卷南瓜絲,是絕品!最家常的做法,就是南瓜糊。滾刀塊,入炸出材料味的油鍋翻炒,等等南瓜塊微微變色,加少許水燉煮。開鍋後,即倒入稠面水勾芡,再燒開,南瓜糊就成功了。不宜就饃、餅、米飯等主食,端著碗空嘴扒食最過癮!鮮、辣、香、糯,只需要扒兩口,額頭上就有汗水浸出,接著全身三萬六千個汗毛孔全開,通體舒泰,靈魂輕輕舞蹈,那是怎樣一種感覺!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八月十五前後,是吃南瓜小雞的佳境。清明前後出殼的雞雛,散養到近半年,正好長到斤把的小筍雞,小紅公雞最妙。翅、爪、膍胵,最適合炒辣子雞。鮮辣椒、小筍雞塊(真正的膾不厭細!),急火爆炒,清香四溢,佐高度辣酒,是難得的舌尖之旅。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剩下的筍雞,剁成小塊(得比炒辣子雞的大一些。),磕一個雞蛋,加少許水、面,攪拌成糊狀,入油鍋煎成兩面都是金黃色,盛出備用。此時要配不老不嫩的長南瓜最妙。切成滾刀塊,加入佐料翻炒,微變色後,加水燉煮。老家的南瓜小雞,是不貼死麵餅的。貼薄死麵餅,是近幾年飯店做地鍋雞的做法。一年生,或者兩年生的笨公雞,肉質筋道,沒有足夠的火力,是燉煮不爛的。大火力,當然貼死麵餅可行,而且厚薄隨便,而且能出來硬鍋巴。南瓜小筍雞,如果遭遇猛火,那就成了菜粥了,不相宜。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農家吃飯、待客,春節後,一般是事先蒸好的發饃(圓饅頭),平常吃發麵餅。當時少有酵母,農家自有和發麵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去鄰居家借發麵頭——鄰家和發麵時,留下的最後一坨面。借來和好發麵,蒸喧騰碩大的發麵饃前,要留兩塊面頭,一塊留給自己,一塊還給鄰家——誰家都有失手的時候,忘記留面頭了。實在借不到發麵頭,就去集市上,買來一塊打燒餅的面劑子——打燒餅必須用發麵才行。據說,老家的發麵起源於面瓜,面瓜是屬於小瓜(有別於西瓜)系列的一個品種,熟透後,吃麵瓜,容易噎著,乾麵如同煮熟的“栗子香”紅薯。摘一個熟透的面瓜,在清水盆裡捏碎,待半天后,潷出清水和麵,就得到了酵母。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含有南瓜的鍋裡燒開了,把煎好的筍雞塊倒在南瓜上,一盞,就熟了。不掀開鍋蓋,已經聞到醇香的雞肉味了。如今,再接地氣的飯店,也做不出老家南瓜小雞的滋味了。也難怪,時空變了,父母老去,子女長大遠離,自身慢慢枯萎,而味蕾還在懷念昔日的食材、人氣、氛圍!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秋冬時分,風硬葉落,百物斂卷,北雁南飛。早日一掐出水的嫩南瓜,已經熬成通體金黃的老南瓜了。下南瓜糊塗、小米粥、大米粥,老南瓜是不需要削皮的。削皮也行,下鍋要把握火候,火老了,就把南瓜煮飛了。當然味道也不錯,但有點差強人意。不去皮,就是南瓜煮狠了,頂多邊緣模糊點,南瓜還保持著塊狀。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老南瓜,是能越冬的。不需要窖起來,埋在麥秸窩裡,隨手丟在牆角即可。落雪的早晨,或者濃霜凜冽的清晨,最早起來的是母親。先溫好洗臉水,舀在臉盆裡,端到堂屋裡。然後添水、燒鍋、做飯。大鍋裡續上半碗大米(當時,大米是稀罕物兒。),加上篦子,餾發麵餅。鍋底下插上劈柴,就去拎出來老南瓜,洗淨、切塊,把老熟的南瓜子挖到器皿裡。做好這些,母親就去動員她的幼兒起床。幼兒怕冷,母親就說:“快起吧,水涼了,再洗臉就不能抹香香了。不洗臉,臭烘烘的孩子,沒有人喜歡。”

老小都起來了,發麵餅也餾熱透了。揭出來,下南瓜塊。鍋底下的火雖然不太猛烈了,但紅彤彤地,足以煮透南瓜。母親攪拌好面水,就是鹹菜缸裡,撈出一塊鹹辣菜,或者苤藍,沖洗後,切成細絲淋炸油(香油罕見,農家大部分用炸過丸子的熟油調菜。)。做好這一切,老南瓜也煮爛了,倒入面水勾芡,一鍋馨香的南瓜大米粥(老家稱為南瓜大米糊塗。)就做好了。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至今不能忘記那多麼普通而經典的早飯時刻!老老少少圍在矮矮的案板周圍,“吸吸溜溜”地喝著滾燙香甜的南瓜粥,吃著熱乎乎的發麵餅,就著齁鹹的辣菜絲,雞群和狗都跑過來了。趁大人們不注意,就偷偷掰一塊發麵餅,丟在案板底下。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祖父放下碗筷,會從玉米囤裡,舀半瓢玉米粒撒給雞群,把樹上的麻雀群也引來了。孩子們要去攆走鳥雀們,母親會制止說:“讓它們吃一點吧,這冰天雪地裡,它們去***食吃!”

豐縣老家的南瓜:一種思念的惆悵……

沒有人能留住時光的飛逝,連夫子也嘆息“逝者如斯夫”。記憶也會老去,歷久彌新只是某一個時段的感覺,終將會隨著人生畫上的句號,戛然而止。或許把一些感覺變成文字,這種記憶可能會持久一些,假如能引起個別讀者的共鳴,或許就是一個普通的生命,對社會做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