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清宮的滿族御膳

2022-06-05由 傅二爺講故事 發表于 美食

清宮的滿族御膳

皇帝自稱為人間天子,穿的是龍袍,住的是金鸞寶殿。行,以輦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尋常。

清朝宮廷的“八珍”經歷了一個由粗至精、由簡至繁、由樸至奢的發展過程。內容雖幾經變化,但皇帝們對“吃”既追求飲食禮儀,又講究“始終不渝”的飲食養生,實則是渴望獲得健康身體、延年益壽的強烈願望。

清代皇帝中得亨高壽的兩位皇帝——康熙帝與乾隆帝,對膳食保健都有一定的見解。康熙皇帝指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處也。”他在《庭訓格言》中也說到“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乾隆皇帝在養生保健膳食中,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祖父康熙皇帝的“格言” 在清代皇帝御膳中獨具特色。

清宮的滿族御膳

清 燕窩 故宮博物院藏

不時不食

按照滿族的傳統習慣,皇帝每天有早晚兩膳,早膳在早晨六七點鐘,晚膳在下午一兩點鐘(這裡的晚膳實際是午餐)在早膳前和晚膳後,各有一次小吃,皇上隨傳隨進。乾隆皇帝的早點很有規律,一年四季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先喝一碗冰糖燕窩粥。到了晚上六點多鐘,有一次酒膳,就是小吃夜宵,是一些點心和羹、湯等,沒有大魚大肉。這樣睡覺前不存食,對身體養生自然是有好處的。

清宮的滿族御膳

《延禧攻略》劇照

清宮御膳的膳食品種雖然不乏美餚佳饌,但是雜糧蔬菜、山果野味在清宮御膳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日常飲膳還是宮廷筵宴,主食、副食、佐餐小菜等都是以五穀為主,搭配的葷素菜餚,瓜果點心、湯粥酒茶等都是平和之品。如御膳主食——餑餑、粥湯等近百個品種,雜糧做的食品有:老米麵發糕、江米麵窩窩、蕃薯、豆麵卷、芸豆糕 、高粱米粥、小米粥、大麥粥、綠豆粥等,副食中的豆腐乾豆皮、木耳、蘑菇、金針菜、核桃、榛子、松仁等,更是每膳必備,副食類包括豬羊鹿、雞、鴨、鵝、魚、蛋 、及新鮮水果、蔬菜等。這些食材多是常見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應該說,皇帝用膳不乏帝王氣派,但也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全是山珍海味。

清宮的滿族御膳

清 銀帶蓋大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時鮮滋養

在古代人看來,雖然自然界向人類提供飲食資源,但將飲食資源變為人們需要的營養時,人的五臟、肝、心、肺、腎、脾要與四時(春夏秋冬)五味(辛酸甘苦鹹)屬性相合。所謂“應季”是指守時令,得節氣而生長,成熟的時令蔬果等,這樣才能具有自然的清香氣息,新鮮營養而富有美味。反之,食不應季,就達不到補精養氣益壽延年的目的。

清宮的滿族御膳

《甄嬛傳》劇照

乾隆皇帝的膳食檔案記錄了飲食順應季節變化趨利避害的特點:春季陽氣易外洩,乾隆御膳中就有酸白菜、蘋果、醋烹綠豆菜等菜餚,少食辛辣、油膩的食品;夏季暑熱,容易上火,宜吃涼拌青菜、綠豆粥等清涼苦寒的食品,以清熱下洩;秋季人體內溼熱難以排出,韭菜、蘿蔔及酒燉菜等帶辛辣味的食品,可以使人體內的溼氣排出,調養清肺;冬季是全年最適宜食補的季節,羊肉、豬肉 、鹿肉等性溫熱的菜餚可供皇帝進補,以滋陰壯陽。在不同的季節食用不同的御膳,滿足了谷、果、肉菜的美味,還根據時令、氣候對人體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帶來的影響進補,中和陰陽。清宮御膳從被動適應到主動適應,在此過程中注意按季節調節飲食,合理搭配膳食,對皇帝的身體健康起到營養調節的作用。

清宮的滿族御膳

清 銀元寶式如意型足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素食養生

在清代宮廷御膳檔案中,還有許多關於清代皇帝在宮內食素膳的記載。如遇已故先帝忌日,宮內各處膳房“止葷添素”,御膳房早晚兩膳供皇帝食用均為素膳。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八月二十三日,是雍正皇帝的忌日,乾隆皇帝的御膳是:奶子飯一品,素雜燴一品,口蘑燉白菜一品,燴軟筋一品 ,口蘑燴羅漢麵筋一品,油堞果一品,糜面糕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蜂糕一品,孫泥額芬(即奶子餑餑)一品,小菜五品。隨送攢絲素面一品,果子粥一品,豆瓣湯一品。額食三桌:餑餑六品,爐食四品,共十品一桌。

清宮的滿族御膳

《延禧攻略》劇照

《清稗類鈔》記載了乾隆皇帝在蘇州、常州品嚐素膳的故事。蘇州產的“松花糖菇”,經佛寺僧廚烹製後,清香甜嫩,入口即化,是蘇州佛寺素菜中特有的珍品佳餚。乾隆皇帝南巡至此,慕名而來,微服私訪,特地到寒山寺去品嚐僧廚所烹治的素菜。還有一次,高宗南巡, 至常州,“嘗幸天寧寺,進午膳。主備以素餚進,食而甘之,乃笑語主僧曰:‘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

清宮的滿族御膳

清 如意型足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應季鮮果

皇帝御膳之後,食用應季瓜果,也是清代宮廷的特色。如初夏吃桑葚、白杏、枇杷果;仲夏吃西瓜、櫻桃、荔枝、水蜜桃;初秋吃葡萄、山奈子;冬季吃桔子蘋果等。這些新鮮水果有北方產的,也有南方產的。南方距離北京遙遠,而且鮮果運輸又困難,但是為了清宮皇帝、 后妃們吃上新鮮瓜果,創造了“荔枝連根運輸”的奇蹟。荔枝產於我國的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臺灣等省份,以福建荔枝最為有名。清代紫禁城距福建三四千裡, 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要想吃到鮮荔枝談何容易!唐代白居易說過,荔枝“若離本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當地只好把荔枝製成蜜餞或乾果上貢,但水果中的營養價值和水果新鮮的味道卻大打折扣。

清宮的滿族御膳

《延禧攻略》劇照

為此,清代福建地方官為了讓皇帝吃上新鮮的荔枝,不惜付出高昂的代價——他們在荔枝坐果階段就精選果多,根壯的荔枝樹連根移植到大木桶內,然後悉心培養。待果實成熟前清點掛果的荔枝,然後裝船海運至京。負責運送荔枝的官吏在沿途除定時為荔枝樹澆水、施肥外,還要保證點過數的荔枝果實不能落下。荔枝樹運至紫禁城後,由內務府大臣接手清點後,呈獻皇帝。生活在數千裡之外的皇帝一家,坐在紫禁城吃到新鮮的南國荔枝既享口福,又符合“五果為助”的養生理論。

清宮的滿族御膳

宮廷御膳美饌雖為歷代帝王們所享受,但無一不是從民間傳至宮廷,是地方名廚的烹飪傑作。可以說,歷朝歷代的宮廷御膳、皇家菜餚都能代表那個時代中國烹飪技藝的最高水平。同時,宮廷御膳體現出了食物對人體的滋養作用,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宮廷御膳的食物保證人體有充足的營養供給,使氣血充足,保持五臟六腑功能旺盛,很好地實踐了合理安排飲食的養生之道。

[資料來源]《清代御膳的養生之道》苑洪琪

作者圓明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