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2022-05-28由 騰訊大家 發表于 美食

文/順手牽猴:行腳詩人,業餘攝影師,譯員,熱心動物權益。

曾經在雜誌上見到一段故事,出處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自傳。原書從來沒看過,只見過別人轉述的那段軼事。僱人捉刀代筆拼湊的要人回憶錄,本人連書名都沒興趣看完,除非某人掛掉一個世紀後,還能被當作要人記住。不論你得過諾貝爾獎,當選過美國總統,還是像魚鱗一樣渾身掛滿勳章,都不能擔保這一點。這裡牽扯到一個權威尺度的問題。

克林頓的故事發生他求學期間。當時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成功不久,有個一起打工的木匠跟他聊起這件事,問他相不相信這件事。年輕的比爾回答說

當然相信,因為電視裡就是這樣廣播的

。那位工友卻另有一番看法。他覺得這件事

不可能是真的,只不過電視臺那幫人有辦法讓整個過程看著像是真的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裡還調侃了這個陰謀論

人類都是透過媒體這個視窗瞭解世界,多數人被動接受,少數人比較多疑。

核查事實的能力,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閱歷和教育背景。人們經常會把難於理解的事物,歸結於不懷好意的裝神弄鬼,假如沒有官方背書,遭到

獵巫圍攻

也不稀奇。根據一項統計,懷疑人類曾經成功登月的懷疑論者,在美國人當中約佔

百分之六

的比例。這些人加在一起,已經超過很多國家的總人口。

這些人堅信內爾·阿姆斯特朗邁出的人類的一大步,是在亞利桑那荒漠中的某個地方,由好萊塢負責執行。

這個頗有創意的想法不斷髮展豐富,變得越發繪聲繪影,甚至還有了

實施者的具體名單

。根據這些人的想象,該計劃的總策劃是華特·迪斯尼,還有維納·馮·布勞恩。前者不用解釋,大家都是看米奇鼠、唐納鴨長大的。馮·布勞恩則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火箭設計師。就是他主持設計的“土星五號”火箭,將阿波羅登月艙送入太空。這是宇航史上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不但慕斯克的“重型獵鷹”也沒能超過它的記錄,而且是迄今唯一曾將人類輸送到地球軌道之外的火箭,總共13次發射中,12次成功,1次部分失敗,曾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與維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

然而馮·布勞恩的火箭人生涯,起點卻並不在美國,而是納粹德國。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一度在英國軍民當中造成巨大恐慌的V-2火箭,便是這位前黨衛軍上校的傑作。戰後各國製造裝備的所有彈道導彈、運載火箭,都是它的後裔。戰爭結束前,他與手下一干科學家、工程師向美軍投降,經過短時期拘押臻訊,按照當時一項所謂的“曲別針計劃”,成為美方的接收人員。

就像德、奧當年的很多人才,馮·布勞恩這個出身普魯士容克貴族家族的凡爾納小說迷,希望透過加入納粹獲得國家對其宇航抱負的支援,等於簽下浮士德式的魔鬼契約。抵美之後的很多年,馮·布勞恩及其舊部過著半軟禁的生活,只能在特別許可的情況下,才能離開他們所在的軍事設施,適應美國食物也不是一件容易事。當時他戲稱自己是“和平俘”。軍方需要馬上能用的武器,對那些虛無縹緲的太空遠景並無興趣。

此時的馮·布勞恩一面協助除錯美國人在德國繳獲的V-2火箭,一面繼續他的宏大構想。他寫過一本叫做《火星計劃》的小說,算是硬科技火星曆險記的鼻祖。故事裡的很多技術設想,包括可回收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刺激了美國科幻文學的發展,也給他帶來專業範圍之外的名氣。1954年,動畫巨頭迪斯尼親自前往駐地探訪,邀他參與制作宇航主題的電視片。製作這些科普節目時,宇航局尚無登月計劃,卻為後來的陰謀論提供了想象空間。

在一個添鹽加醋的版本中,那段擺拍的登月影片

有了具體執行人選

,也就是《2001年,太空歸程》的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上世紀七十年代,這個執念還被演繹成一部驚險大片《摩羯星一號》。故事講的是美國宇航局一次虛構的載人火星登陸計劃。為防止內情外洩,這項計劃的負責人對參與拍攝的宇航員實施滅口行動,被一個富有正義感的新聞記者看出端倪。經過一番好萊塢式的追擊反殺,壞人落網,正義伸張。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就在美國人止步不前的同時,其冷戰宿敵蘇聯的航天事業,卻一路狂飆突進。

1957年,馮·布勞恩的同行對手謝爾蓋·科羅廖夫設計的R-7火箭,把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夥伴”送入地球軌道,

世界也由此進入太空時代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前蘇聯發行的謝爾蓋·科羅廖夫紀念郵票

聞鼙鼓而思猛將,新賽場上比分落後的美國只能全力追趕,這位前德軍戰俘的雞肋生涯也在此刻出現轉機,媒體關於他的報道也不再側重於那些黑歷史,比如生產V-2導彈時役使奴工,而把興趣轉向他的科技思想。

美國登月計劃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證明了當年太空競賽的緊迫

,有人就此進一步推論,正是因為輸不起,所以必須捏造一場媒體勝利。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了關於“國家緊急需要”的特別諮文,首次提出關於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

所有的登月騙局理論中,最流行的核心元素,是“阿波羅”太空人拍回的照片看著不對。

吃瓜群眾經常議論到其中一些細節,比如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又比如登月艙下面,沒有緩衝發動機留下的噴射痕跡。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幾十年來,這些疑問被不斷重複,儘管實情早有答案。“阿波羅11號”的“鷹號”著陸艙的降落地點,是在月球的受陽面,相機無法拍攝到其它星體。其次,由於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大約六分之一,“鷹號”無需輸出很大推力,就足以控制艙體的下降速度,自然也不會在月面吹出明顯痕跡。

所有質疑當中流傳最廣的,是關於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插在月面上的那面美國國旗。在靜止圖片上,旗子面料上出現的皺褶,會給觀者一種隨風飄動的印象。考慮到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所以也就不可能有風,因此有人懷疑照片是在地球上拍攝的。甚至還有人提出,出吹動國旗的風來自攝影棚中的電扇,目的是為身著厚重太空服的演員降溫。

鼓吹此說最力的人名叫巴特·希布萊爾。此人認為人類無法到達月球,原因是一旦穿越範艾倫輻射帶,過量輻射會對人體造成致命傷害。此公曾在十幾年前,把奧爾德林堵在洛杉磯一家酒店門外,要他對著《聖經》發誓,罵他是個騙子,結果被年過古稀的太空老人一拳擊倒在地。

現在我們看到的專業解釋,是範艾倫輻射帶的危險程度被嚴重誇大了。至於那面星條旗,為了能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展開,設計者使用了一根橫杆,用於撐挑旗面的上緣。照片上的飄動效果,則是宇航員用手撫弄的結果,只要看過同時攝製的影片,就會知道雖然佈滿波皺,卻如凝固一般靜止不動。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此外月面留下的宇航員腳印,由於輪廓過於清晰,也遭到過廣泛的質疑。關於這些足跡的官方解釋,是月面土壤的質地和地球完全不同,可以在無水環境中成型結塊,而不會像幹沙一樣塌散。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雖說早有各種傳聞,登月陰謀論的正式誕生,卻是在

1976年

。有個叫比爾·凱興的人,當時自費出版了一本書,題為《我們從沒到過月球》。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叫“美國的三百億美元大騙局”。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此人曾經受僱於洛克戴恩公司,也就是“土星五號”火箭使用的F1發動機的製造商。這段經歷讓他自認為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包括一再宣稱人類登陸月球的成功率,技術上僅有百分之0。017,也不知道他怎麼算出來的。但據一些跡象顯示,這位先生基本可以劃歸

民科

系列,而他那本大作的亞馬遜銷售榜上的名次,也僅排在第九十多萬。據說他還寫過一美刀過一天之類的家政開銷攻略。

這一現象或許說明,他的觀點雖被廣泛傳播,可大多是被一些

道聽途說,卻不買書

的人

。他在狐狸臺做的脫口秀節目,對此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一代陰謀論者則屬於數字化資訊時代,他們會把自制的低成本影片上傳到油管一類網站,除了收穫轉發點贊,還能帶來廣告收入。當代自媒體這個釋出流言蜚語的超導體網路,讓一些人有機會以此為生,其中少數還混得不錯。就像所有八卦明星婚變,熬製文藝雞湯的博主們,

他們的共享特徵是,一不前往事發現場,二不做事實核查,就像天底下所有大事全都出在他們家後院一樣。

圍繞“阿波羅計劃”的種種謠言,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

就是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

上世紀十六年代,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麥克納馬拉組織過一次美國對越南軍事介入的調研,五年後出爐的報告俗稱《五角大樓檔案》,其中包括大量不便公開的內容,如白宮和五角大樓以子虛烏有的“東京灣事件”誤導國會,為美國擴大東南亞衝突尋找藉口。1964年,美國聲稱北越魚雷艇攻擊“正在國際水域正常巡邏”的美國驅逐艦,由此開始對越南北方實施大規模空襲。結果這份檔案的內容落到了媒體手上。《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先後將其披露,然後是美國政府和媒體之間的一場戰爭。

大家丨為何總有人相信阿波羅登月陰謀論

1969年7月24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返航後,在防疫隔離艙中與尼克松會面。

“阿波羅11號”登月既是美國科技和工業的成功,也是當時尼克松政府公關上的成功。

1969年7月20號,阿姆斯特朗從“鷹號”登月艙邁出人類歷史性的一大步,整個美國正深陷越戰泥沼,亟需轉移公眾注意力的由頭。

沒過幾年,同一屆政府又被媒體爆出“水門”醜聞,很多人從此不再信任當局的任何說法,包括可以證明的事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