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昊山侃烘焙014】發酵,請避開這4個誤區

2022-01-20由 昊山食堂 發表于 美食

【昊山侃烘焙014】發酵,請避開這4個誤區

誤區1:發酵是勻速的

在適合發酵的溫度範圍內(20-30度),酵母的發酵並不是勻速運動,而是從慢到快的。

這是因為,發酵活動帶有繁殖性。在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會逐漸增多,產生的氣體也會越來越多。從而,麵糰變大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在基礎發酵階段,特別是加了種面的製法(中種、魯邦、波蘭),不管冷藏、還是常溫發酵,原則是要充分調動酵母的活性;然後,把整形以後的最終發酵環節留在酵母菌活躍的階段,這樣才能得到體積膨大、口感良好的麵包。

理論上,發酵時間越長,酵母在麵糰中的活性越大。

但實際上,酵母是有壽命的,這就涉及到第二個誤區。

誤區2: 酵母在麵糰中可以無限的存活下去

酵母很懶,它只消耗身邊周圍的養分。

一旦酵母周圍的養分被消耗殆盡,它就會被餓死。

所以,需要我們隔一段時間對面團進行操作,比如:摺疊翻面、滾圓、整形等,目的就是讓酵母在麵糰中重新分佈,並獲取新的養分,維持發酵活動。

當面團被數次操作,所有養分被消耗完結時,發酵就會從增速變為減速,直到停止。

因此,做出完美麵包的秘訣是:在發酵速度達到頂峰時,把麵包送入烤箱,這樣烤出來的麵包在體積和口感方面才會最佳。

錯過頂峰階段則發酵過度,食之略酸,再過之,則麵糰洩氣,組織粗糙,食如糠;反之則發酵不足,體積矮小、口感不蓬鬆。

誤區3:面溫在28度以下是不發酵的

揉麵階段,配方通常會要求面溫不超過28度,這讓很多人誤以為:只要面溫不超過28度,麵糰就不會發酵。

其實不然,從酵母、麵粉、水,三者接觸的那一刻起,發酵就開始了,並不會因為揉麵、整形而停止。

因此,如果揉麵、整形佔用過長時間(揉麵半小時以上),會打亂髮酵的節奏。一發變成正常發酵的二發階段,而二發則進入了發酵減速階段、甚至是酵母失去活性階段。最終,發酵過度,麵包體積偏小。

誤區4:看狀態不看時間

單純的以體積變化判斷髮酵程度的方法,忽略了時間和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麵糰長時間的靜置,會不斷的鬆弛,特別是最終發酵階段,超過2小時的靜置,會讓組織塌陷、甚至是沉積,而基礎階段的長時間發酵可透過翻面、滾圓以及整形等操作恢復麵糰的彈性,避免過度鬆弛。

發酵風味也會因為溫度不同而不同,過高過低都會讓麵包風味怪異。

因此,完美的發酵是在麵糰體積、時間、溫度之間取得平衡。

也就是,給與麵糰適合發酵的溫度,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讓麵糰體積達到需要的狀態。

不能片面的只看狀態不看時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