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聊齋故事》“劍仙”聶碧雲

2021-04-25由 思秋戀 發表于 娛樂

聶碧雲,是充州的奇女子。幼年時遇到一個異人,傳授給她 劍術 ,能用飛劍在十里以外取下人的頭顱。碧雲嫁給一個士人,善吹鐵簫。

一次,他喝醉酒後在柳蔭下品簫,樹旁系著一艘漁船,漁翁有個兒子不孝順,這天晚上正在罵父親,他聽後十分氣憤,投過鐵簫打死了漁翁的兒子,只好流浪江湖。

一天,他到嶗山去訪道,從五老峰下來,對面碰見聶碧雲,他目不轉睛地看著碧雲。

碧雲也對他注自了好長時間,說:看您的行蹤,也是一個沒有家的流浪漢。我還沒有配偶,願意嫁給你。於是二人就成了夫妻。

士人想要在西南山麓建造房屋,聶碧雲說:我還有大仇沒報,現在還不是隱居的時候。所以嫁給您,是為了跋山涉水時,聊且伴我消除寂寞,而且也希望您助我一臂之力。若是大道成功,對您也不是沒有益處。

聶碧雲從充州、豫州,經過燕地、齊地,又渡過汴水、洛水,每到一處,常作十天的逗留,從來不長期留住。

她曾經在夜間佔望星象、卜辭說當應在洪澤巨湖。所以她疑惑鄱陽湖中必有神物,於是就到了豫章,在湖邊租賃屋子住下。

《聊齋故事》“劍仙”聶碧雲

一天夜裡拿出一寸左右的神鏡、在盤子裡注滿水,測驗之後,說:光氣還很遠。

接著又察知是在 太湖 ,就乘船過了九江,到達三吳,居住在西洞庭山上,士人設下帳幔教授徒弟,有長住下去的意思。閒暇時候詢問碧雲的隱秘之事,並且追問她到底想做什麼。

碧雲說:我父親是個學道之人,出自 許真君 門下,講求煉丹煉貢的法術。大丹已經煉成,不幾天就可飛昇了。誰知山潭裡的毒龍幻形變成許真君的模樣,偷偷到父親的住處,命我父親開啟煉丹爐,把丹分為兩顆,一顆自己吃了,一顆給了我父親,假裝像要秘密傳授真言的樣子。

我父親正在俯身接受教誨,毒龍便乘父親不注意,突然從袖中取出鐵椎打中父親的頭部,父親立刻死去,丹也被他盜走了。毒龍從此變幻莫測。這個仇我發誓一定要報。毒龍的神通很大,不是劍術所能制服的,須要同時找到三種物件,才可能殺死它。

士人問哪三種物件,聶碧雲說:一是定海神針,是大禹當年留下的,把它投到潭裡,水裡就興不起波浪;一是降魔真杵;一是煉影神鏡。我如今只有一個鏡子,而沒得到另外兩個寶物,日夜尋求,不敢有一點鬆懈。如今探知那神針在太湖中,需設法求取。

從此以後,聶碧雲每到晚上必划船到湖中去,划船掌舵,全是她一個人操作。

一天晚上,皓月當空,月光如晝,士人閉門夜讀,萬籟無聲。聶碧雲忽然推門而入,衣服和鞋子都沾溼了,頭髮上的水珠還在往下滴。

她對士人說:你可以給我慶賀了,我已經找到神針啦。說著從袖中取出,僅有筷子那麼長,仔細一看,上面有幾行蝌蚪文字,字跡已經模糊、無法辨認。

第二天,聶碧雲就立即遷走了。走到浙江地界,住在旅店裡。

路上遇到一位頭戴黃冠的道士,神情瀟灑,似乎曾經見過面。他對聶碧雲稽首問詢說:三件寶物得到了兩件,報仇的日子不遠了。我師父有一封信給你。

隨即拿出信來給碧雲,忽然間道士就不見了。

聶碧雲非常吃驚,拆開信讀,原來是許真君的信札,信中說:降魔真杵如今在嘉興寺韋陀手中,可惜被世俗的香火薰蒸,需要把《闢穢金剛咒》念十萬遍,才能令它返璞歸真。到了那時,我自會來協助你。

《聊齋故事》“劍仙”聶碧雲

聶碧雲前往嘉興寺,就用假的降魔真杵換下真的,把它供到桌案上,用異香洗潔。讓士人早晚誦唸《金剛咒經》,滿了一年,完了十萬之數。

聶碧雲在十年間已經煉出一百把匕首,鋒利可以削鐵,堅硬可以穿過石頭,把它拋到空中,就像流星閃電,下來一定能刺中目標,劍無虛發。

聶碧雲跳起來說:報仇的時候到了!毒龍過去潛伏在蠡湖,如今搬於仙穴,是靈山最高的峰頂。我同您一起進四川去找它。

二人經過 瞿塘峽 灩澦堆的險灘,又過了劍閣夔門的峻峭關隘,在成都小住了一個月,才到閬中。登上蟠龍山上眺望,只見靈山上一座山峰,氣勢挺拔,直插雲天,景色蔥蔚,下邊就是毒龍居住的地方。

聶碧雲高興地對著士人說:妖龍就在這裡!您能跟我去嗎?

士人說:怎敢不聽命?

聶碧雲給了他個皮口袋,把匕首的一半交給他,說:只等雲雨大作、雷電激盪的時候,望著空中把它擲出去,沒有不應手的。情勢危急了,你可以拿出降魔杵來自衛,高聲讀誦著《金剛咒經》,自然就沒有危險了。

聶碧雲裝束好就上了山,一直來到那座峰頂。士人跟著她,只見那裡有個池潭,方圓約有幾百畝,水清見底,水中的游魚歷歷可數、風吹水面,漣波盪漾。

聶碧雲說:毒龍喜歡聽音樂,你可以吹起鐵簫來引它出來。

士人的鐵簫,本來就吹奏得出神入化,高音可以遏制雲霞,響聲可以撕裂帛綢,精誠貫注其間,金石都能裂開。開始還按照曲譜,依著旋律,抑揚宛轉,三段之後,充分發揮了它的長處。

聶碧雲瞅見群魚中間有個樣子像蜥蜴的,點頭搖尾,舉動有些異樣,知道這必定是毒龍,急忙把定水神針投下去,潭水頓時下去了一丈多。那蜥蜴忽然間變成一條長蛇,不大一會兒,鱗甲怒張,風浪驟然興起,千百條蛇全部從潭中飛竄出來,一起飛向聶碧雲。

聶碧雲把劍擲到空中,匕首所到,xue肉橫飛。士人也從旁協助她。過了一會兒,天地間白晝變得一片昏暗。水火風雷同時降臨。士人的匕首已經用完,只是高高地站在石頭上,拿著降魔寶杖,口唸著《金剛咒經》,聶碧雲在胸前懸掛著神鏡,不能進犯。

毒龍的法術漸漸用盡,知道不能對敵了,又飛昇到雲間,張牙舞爪,與碧雲搏鬥。士人把降魔杵擲過去,打中了毒龍的背部,毒龍忽然不見了。

《聊齋故事》“劍仙”聶碧雲

碧雲急忙用煉影神鏡照遍四方下上,原來毒龍伏在盤石下面,揭起盤石尋找,轉眼間又變成一個蛤蟆。聶碧雲恐怕它再逃,拿出神針刺去,鮮xue驟然間湧出,池潭也為此溢滿了。

聶碧雲以為毒龍已經死了,高興地說:二十年的大仇,今天才如願以償了!

忽然聽見空中有聲音說:女子有志氣啊,真是值得誇獎。

抬頭一看,只見有個道人羽衣黃冠,端莊地出現在雲間,原來是真君到了。

真君俯身對聶碧雲說:毒龍的伎倆百出,哪能這就死了?五百年後,仍然將要出來成為人間的禍患,不如讓我帶著回去。

他把金缽擲下水潭,那毒物立刻跳進金缽。真君收起金缽,隨即也不見了。

聶碧雲喜歡莫釐山縹緲的美景,就在這裡開闢了田地,砍了茅草,打算在這裡久住下去。山民們見聶碧雲重新到來,都來問好。聶碧雲終年沒有經營什麼,可是衣食自給,雖然與士人是夫妻,但食宿各自分開,仔細觀察,好像一點也沒有交染。人們疑惑他們不是平常人。

正趕上春季裡連雨成災,浙皖山中,到處發現水蛟,西山山溝深處遠近都聽到鼉的鳴叫。山民們十分憂慮,到處搜尋挖掘也沒有找到。

一天晚上,雨驟風狂,山洪突然暴發。雷聲剛一震動,水蛟就出來了。只見水蛟翻起洪水,浪頭有一丈多高。聶碧雲聞訊趕到那裡,用飛劍把惡蛟斬為兩段。

第二天看那怪物,頭上帶角,身上長鱗,有好幾丈長。山中人沒有遭到災難,這是聶碧雲的功勞啊。

又有一年,遭大旱,稻田乾裂,民間用各種方法求雨,全都沒有效。有時雖烏雲密佈,卻不見下雨;雷聲滾滾,卻不見一點雲。

聶碧雲說:這裡必定有怪作亂。

她走到田野間,到處去察巡,看見一個棺材露在外面,已經朽爛。棺上有一個小洞穴很光滑,好像有什麼東西經常由此出入,就問這是誰家的靈樞。原來那是長久放在那裡不葬的無主靈樞,於是就告訴眾人開啟看看,只見棺材裡有一具殭屍躺在裡面,滿身長著綠毛。

隨著棺蓋開啟,屍體慢慢站立,眾人嚇得都逃跑了。聶碧雲說:這是旱魃作怪。

她讓人堆起乾柴焚燒了它,甘雨立刻下了起來,百姓得以補種莊稼,雖然天旱了,但沒有成災。

有個人家裡有狐狸作祟,驅趕它倒變得更為厲害,甚至騷擾到左鄰右舍,箱籠中無緣無故就冒出火來,髒東西死老鼠時常掉在飯鍋裡,各種反常現象不斷出現。

《聊齋故事》“劍仙”聶碧雲

這家人十分害怕,便到龍虎山上請來天師的符咒,回家懸掛起來,但也毫無效力,他想聶碧雲必有道術,就去哀求她,求她到家去治一治。

聶碧雲笑著說:這不是我所擅長的事,符籙敕文之類,我都不曉得,豈不是成為王道士斬妖,傳為話柄嗎?

這人再三懇求,不得已,碧雲只好去了。到了門口,驟然間有一塊大磚飛了過來,幾乎打中聶碧雲的肩部。聶碧雲甚為惱怒,把劍擲向空中,那屋內狐狸鳴叫一聲,已被斬斷了頭。

聶碧雲說:禍害已除,你可以高枕無憂了。

聶碧雲剛回到家中,就有一個白鬍須的老翁拿著名片要進來拜見,因為素不相識,碧雲覺得很奇怪,姑且請他進來。

那老翁長得是蒼髯古貌,道氣盎然,對聶碧雲說:同屬玄門,為什麼如此欺凌我等呢?子孫即使有什麼不好,何不先告訴我,我自能處治它。為什麼竟用三尺劍斬了它,這是什麼緣故呢?您志在為父報仇,如今我的仇,將向誰去報呢?許真君還是我的後輩,不要認為您的劍很鋒利,可以隨便殺生!

聶碧雲這才知道老翁原來是狐祖,就回答說:您是塗山氏的後代,應該隱居在巖洞穴裡,遠遠離開人間,自然與人無害,與世無爭。但你們卻作崇擾亂平民,施展狡猾的伎倆,論起刑法,應該佔著那一等?您自己說能管教您的子孫,那麼在人家呼籲求告無門的時候,為什麼卻裝聾作啞,就像一點也沒聽見似的呢?您算了吧!別惹我煩惱。

老翁無言以對,神情沮喪,倉猝走下臺階,跌倒在地,立刻變作蒼狐,轉眼間就不見了。

聶碧雲對士人說:這隻狐狸按照陰間的律令,不夠死罪,我殺了它未免過分,你可以把《心經》、《 往生咒 》,各念萬遍來超度它,藉以懺悔我的過錯。

聶碧雲認為洞庭東西兩座山的風景比吳地要優美,說:這裡原是洞天福地,天仙居住的地方,不想山中人土裡土氣的樣子,為了追求金錢銅臭,到遠方去做商販。美景當前,卻棄而不顧、使這裡沒有一點樓臺亭榭的勝景,泉石花木的優美,竟作了墳墓,轉而成了鬼窟,可惜呀!

我想湖中應當修一道長堤,就像杭州西湖中的白堤蘇堤那樣;把兩座山連在一起,中間建起十二座環橋,以通行舟船;在湖上全都栽上荷花菱藕,開花時節,萬頃清香,一堤明月,難道不快樂嗎?在堤上多種些垂楊和松樹榆樹李樹之類,用來給行人遮日曬;在莫釐山環境優美的地方,修造幾百間精舍,作為出家人修心養性的地方。

聶碧雲雖然有這話,後因去峨帽山學道,一去不返,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參考資料《後聊齋志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