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 正文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2022-10-12由 票房俠 發表于 娛樂

作者:票房俠

《上海堡壘》的近千元票房風波,無需迴避。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對。這場爭議的確是在拉低影片的映前口碑。

即使片方透過微博發表宣告,稱個別影院和不法分子利用觀眾熱情哄抬路演活動票價,呼籲一起抵制黃牛高價售票行為。稍後,鹿晗工作室也轉發此宣告並表示,稱鹿晗先生與鹿晗工作室一貫反對不合理定價,倡導理性追星。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大概,還是逃不過部分網民的炒作猜想。

但,如果這場風波真的毀掉一部暑期檔爆款和國產科幻元年的第二擊,太不值。

年初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元年”已經過半,又到了檢驗國產科幻成色的時候,《上海堡壘》達到“元年”級別了嗎?

點映口碑出爐,說打臉的科幻影迷,有;

吹彩虹屁的粉絲,有。

說還原原著的,有。說毀原著的,也有。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電影,到底怎麼樣?

就說三點:1、品質沒崩,原著還原度不低 ;2、《流浪地球》珠玉在前,免不了在比較中遭遇質疑; 3、這一次的鹿晗,不尬。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照我說,國產科幻電影,依然處於一場流浪地球一般的太空奇幻漂流,出發前,你看到的只有無數的小行星和隕石朝著國產科幻片襲來,漂流中難免碰撞、損傷,所以,所有這些衝擊、爭議與質疑,更值得標記下來。

若干年後,它們就是國產科幻片的來時路。

《上海堡壘》的科幻設定和特效落後了20年?我不服

《上海堡壘》之前,還沒有國產科幻片真正直面這樣的鏖戰:和《獨立日》這類好萊塢20年前的同類型科幻片,放在一個座標系上比較。

這是因為導演實際上改掉了江南原著的核心設定。

《上海堡壘》寫於2006年,作為江南年僅29歲時就寫下的科幻小說,它在科幻設定上並非盡善盡美,但勝在情感真摯動人。

某種意義上說,原著實際上採用了《太空堡壘》和《EVA》類似的設定,江南為故事設定了細節豐富的科幻肌理,但這麼一個豐富的世界,其實只是為一場少年的暗戀故事鋪設的宏大背景而已。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但在導演手裡,電影實際上變成了一部中國版的《獨立日》或者《環太平洋》,末日戰場實際上取代了愛情,成為電影的核心元素。

故事講述的是,若干年後,人類獲得高階能源“仙藤“,得到空前發展,外星文明前來搶奪。人類為此修建了17個堡壘,隨著倫敦、紐約、東京堡壘相繼淪陷,上海成為了地球最後的希望,也是最後的堡壘。

這裡一處關鍵性的改動是:原著中地球是被捲入了兩個宇宙文明的戰爭中,最終堅持到好外星人的支援取勝。

而電影中只有地球和“壞外星人”的勢力,這顯然是一次刻意的通俗化改編,敵我雙方勢力盡可能簡單化,讓大眾更易於接受。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導演似乎在想盡辦法,去照顧大部分觀眾的感受。

從大學畢業生江洋追隨女指揮官林瀾進入上海堡壘、外星勢力不斷髮動猛烈襲擊,林瀾受命保護擊退外星人的秘密武器,到江洋和幾個好友所在的灰鷹小隊迎戰外星捕食者,影片的結構更符合一部末日科幻片型別片的特徵。

江南原著中許多對於科幻世界觀細緻描寫、末日人類心理精細刻畫的部分,很多直接就刪掉了。

高潮一場接著一場,一切服務於全世界最後的末日保衛戰。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這種通俗化改編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電影散場的時候,有觀眾在吐槽劇中的細節設定,覺得存在邏輯bug。

最明顯的是上海陸沉結局改動,原著中是讓上海整個下沉,這樣防禦就可以從一個半球變成一個平面,電影中改為人類破釜沉舟,全部能源供應給上海大炮去攻擊外星母艦。由於仙藤已經遍佈上海地下,抽取能量造成仙藤枯竭,自然造成了上海陸沉。既然如此,大決戰時灰鷹小隊為什麼非要開飛機上天就失去了合理邏輯。

那麼影片特效又如何?

相對《流浪地球》,肯定少了些驚喜。但整體水準並不俗。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最好的是未來感和本土感的塑造,原著中的未來空間極具未來感和科技感,而影片拍出了南京西路陰雲籠罩;“武康大樓”、外灘萬國建築成為前線,南浦大橋成為對戰外星入侵勢力的重要戰場,可以說導演打造了一個末日籠罩中的“科幻上海”。對於上海各個地標場景與城市整體氛圍的搭建,也體現出了影片的本土性。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而《上海堡壘》要挑戰的另一個高難度,則是必須拍到人與虛擬的外星人對抗的場景。

大到外星母艦降臨在了上海的上空,捕食者從母艦內飛出,向地面展開猛烈的攻擊、上海大炮打外星人母艦,小到指揮中心與捕食者貼身肉搏。

總體來說這部分完成的也不錯,比如來勢洶洶的捕食者們的造型設計,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它們從母艦釋出時是壓縮成小顆的圓球機甲,一洩而出,在空中後 “解壓”變成超大隻的六肢生物。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當然我個人最滿意的段落還是上海大炮從水中升起,把黃浦江直接變為科幻戰爭中心。

這些場景都瞬間將觀眾帶入末世戰場的情境。電影拍了五年,就是在處理這麼多豐富和震撼的特效、畫面與場景。

毫不誇張地說,《上海堡壘》成功用特效打造了一個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地球未來戰場。

它也許還無法在特效精細度和科幻整體感上達到好萊塢頂級科幻片的水準,但那些說電影特效low的,到底在用什麼標準來要求《上海堡壘》呢?

為什麼我相信《上海堡壘》是鹿晗的翻身仗?

我知道你們關心什麼——鹿晗到底表現及格沒?

我的答案和導演一樣:他的表現很好。

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有個質疑,為什麼選鹿晗演科幻片呢?為了流量嗎?

導演自己早就否認過了,說就一個原因:他合適。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不信?看看江南原著,《上海堡壘》原著本質上是一個科幻題材的愛情故事:外星人來襲的時代,懵懂少年愛上帥氣美女長官。

南書中的江洋,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個性頑劣,內心溫柔,給人感覺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小男孩。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說鹿晗不合適的,你告訴我,在國內可以扛票房的男演員中,誰比鹿晗更合適這個角色的?

所以鹿晗成為編劇江南和導演滕華濤共同認定的人選,我覺得毫不意外啊。

從表演效果上看,鹿晗還是比較好的完成了表演任務,演出了角色的青春懵懂感和逐漸成長後的熱血燃燒。從初見女神情竇初開的青澀,到和外星人正面剛時視死如歸的堅毅,這些不同場景中的情緒表達,鹿晗還是完成的非常自然。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那麼鹿晗表演遭遇惡評的理由是什麼呢?很多人說的是:他和暑期沒有CP感。

可是沒有CP感,難道不正應該是選角需要的嗎?

因為要的就是沒有CP感呀, 在原著小說中,江洋與林瀾之間的遺憾暗戀是打動無數人的淚點。從頭到尾男孩都是仰望女神,懷念女神, 愛而不得,難道不就該“沒有cp感”?

我想有別於其他型別,科幻片的“感情線”其實呈現出的往往是另一種複雜的特質:不是個人的愛情能否圓滿,而是個人情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糾纏在一起,去完成對個人情感的超越。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人類的感情,固然是狹隘、侷限的,但你也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這一點,又特別體現在人類面對最後命運去做終極一戰的時候。

拍過《初戀33天》創造過國內小妞愛情喜劇票房神話的滕華濤,當然是懂得拍愛情戲的,但他更多還是保留了江南原著中的磅礴史詩氣質,反倒把原著中的三角戀戲份都刪除了,最後拍出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悲壯與愛情的遺憾。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如果要說感情戲,反倒是 “灰鷹小隊”這群年輕氣盛的少年,在戰鬥中不斷成長、犧牲自我去捍衛人類生存之間的友情綻放更多一點,也更有打動力。

而鹿晗也很好地完成了這個部分。舒淇則是很好地表現了女神淡淡的憂傷的角色呈現,兩個人表現都很妥帖,都沒什麼問題,但就是沒有CP感,有問題嗎?

國產科幻要是不認命,就得拼出個未來

但從選角鹿晗,到當下這場千元電影票引發的爭議,無疑也在抬高影片的票房風險,業界現在最擔心的是,電影有可能在爭議中失去一部分觀眾緣,最終淪為一部粉絲電影。

作為暑期檔國產片最後一部重量級,對於很多人來說,《上海堡壘》目前的位置,以及相對較硬的型別,不看好它成為爆款,可能是一種廣泛的論斷。

影片要打敗這種論斷,能依靠的,只能是影片必須擁有非常過硬的品質。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一旦影片品質超出了觀眾的預期,將觀眾的情緒舒展的釋放,最終呈現在觀感上,讓首輪觀眾收穫巨大的觀影滿足感,那麼影片口碑就可能快速逆襲,票房就可能成潮。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說《上海堡壘》能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點什麼的話,就是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它在型別和情節上的缺點是無需否認。

《獨立日》式的影片模式,略顯過時。

導演太急於讓觀眾接受電影,沒有給出更多的時間,讓觀眾去確信這個科幻世界。

劇情發展,很多情節比如男女主的感情線,作為原著小說是唯美動人的,但作為電影情節有可能被淹沒在末日戰爭的宏大框架中。

但我認為它完整保留了這個故事的精神核心,“希望”。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科幻電影是我們國產電影一直以來的短板,而今年,隨著《流浪地球》的“破冰”,終於讓人看到了希望。它不僅填補了我們一貫以來的科幻型別的“空白區”,也令市場產生了科幻電影元年終於崛起的印象。但科幻元年,不可能由一部電影奠基。

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堡壘》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戰。

如果《流浪地球》意味著“我們也能做出頂級科幻”,《瘋狂外星人》意味著“科幻還可以有別的玩法”,那麼《上海堡壘》則標誌著我們在科幻傳統型別上也可以不輸給好萊塢的努力。

也由於觀眾已經見識過好的科幻片,年初《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斷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後續登場的國產科幻片的壓力。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為了實現影片中的恢弘科幻場景,劇組搭建了1。55萬平方米的實景,其中光是影片中的指揮中心場景,就達到6000平方米。用了1600個特效鏡頭,佔據全片總鏡頭數的90%。足以看見《上海堡壘》對打造國產重工業科幻電影的誠意。但觀眾要的是結果。

在未來幾年當中,中國科幻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可能有新的驚喜,也有新的落敗,

但劉慈欣2014年說過的一句話,可以對接下來所有的成敗做出總結:“拍科幻電影總得嘗試,不能要求拍第一部就和《星際穿越》一樣。”

有些事總是要有人先做的。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型別片在於積累,要找到真正的目標,就要為目標持之以恆地努力。

《流浪地球》中,人類最終選擇了希望,《上海堡壘》中,人類最終贏得了戰役。

就像影片中的灰鷹小隊一樣,儘管電影的特效不夠成熟,科幻細節不夠豐富,缺陷也很明顯,但,我們是否需要這樣的電影?

當然要。

因為這一仗只有打過了,才知道能不能贏,也才能知道,未來怎麼贏。

它可能不是中國科幻的標準答卷,卻是面向未來的答卷。

看了千元票價爭議的《上海堡壘》,我賭這次鹿晗和國產科幻能贏

就像導演說的,他絲毫不介意成為華語科幻電影的“墊腳石”。至於為什麼找鹿晗來演,導演也說過另一個原因:六年前找過一大圈之後,除了鹿晗,沒人相信國產科幻片能成。

所以我的建議是:別跟風罵鹿晗和國產科幻可以嗎?

別讓罵聲,掩蓋了國產科幻片剛生長出來的一絲綠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