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再談學科“無用論”——我們對教育的一些誤解

2021-04-30由 白老生story 發表于 母嬰

再談學科“無用論”——我們對教育的一些誤解

有訊息稱:未來我們中考升學將分流,50%進入普通高中就讀,以後可以參加高考;另外50%則進入技校或者職高,直接進入職業技能培養階段。

之前,我寫過幾篇文章來談論取消或者降分數學和英語課的問題。

之所以會討論數學和英語課的問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觀點就是這兩門知識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後發現很多人都用不到。

由此,很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學科“無用論”。

我們中學學習的任何一個學科,對廣大的中學生群體來說,未來能用到這個學科的人都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那麼這些學科對其他中學生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學習意義。

這種“無用論”觀點對嗎?

從事實出發似乎是對的,但是,這種論點有一種誤解——中學就應該對未來職業負責。

但實際上,中學教育,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實際上都還是基礎教育階段,與職業技能或者專業知識培養風馬牛不相及。

所以,用學科“無用論”來討論中學科目的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方向。

學科“無用論”僅僅只存在於中學嗎?不是,大學也有這種現象。

我自己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就有很深刻和親身體會——明明我進入大學是來學專業技能方便我找一份工作的,怎麼還要學習一些根本與專業毫不相干的課程?

不知道有多少大學學子跟我當年是一樣的想法。

其實,像我這種觀念是現今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但是這種觀念其實是對大學一種很深的誤解。

大學教育,通俗點來說是一個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

注意:是學習專業知識,不是專業技能培養,這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差別。

我記得我讀大學時,有位教授用最直白的話給我們描述了大學教育的三個階段:本科——發現問題,碩士——提出問題,博士——解決問題。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具備這方面的經歷,所以這個描述是否正確,是否偏頗就不做判斷了。

這位教授的觀點一直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快將近20年,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位教授的描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大學教育的主要方向——學問、研究。

也就是說,大學關於職業技能的培養那只是附帶的一個功能,然而這個功能卻成為當今社會我們對大學最主要的認知。

先舉個例子來說明,後面再來說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以現在很火的影片剪輯行業為例,一個編導專業或者影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需要學習四年,而一個自曝剛入行月收入11K的影片剪輯師僅僅只是自學了半年。

固然會有人說編導專業的工作可選範圍更廣,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僅就單一工種而言,大學教育遠遠不如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

既然我認為找工作是專業技能培訓更好,為什麼大多數人依然選擇大學就讀,也還是會認為大學就是一個專業技能培訓的場所呢?

原因如下:

第一,國家層面沒有對職校、技校、專業培訓機構有足夠的引導和扶持政策,國家任何機構、單位公開招聘的崗位有多少是面對這些技能培訓機構的?

第二,大學生在如今我們的社會中依然比例不高,尤其是偏遠不發達地區,更是稀罕,所以大學生這個身份依然值得大多數人去追求,引以為榮的從來都不是個別現象。

第三,整個社會的認知層面,還是各種招聘的實際現狀,都在說明大學生在招聘市場的地位遠遠高於專業技能培訓出來的學生,職場上存在鄙視鏈。

第四,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本身的良莠不齊,還有技校、職校形成的整體壞學生扎堆印象,早年間各種培訓機構亂象叢生的新聞,讓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出來的學生一直處在主流就職環境的外面。

總結:這次談學科“無用論”,其實最主要的是一種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一種認知上的“誤解”。

這樣的“誤解”產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是招聘市場體現出來的就業形勢一直在證明這樣的“誤解”是正確的。

不把這些“誤解”產生的原因解決好,單純只是將中考升學分流,只會讓這樣的“誤解更深”,再把更多學生推入就業形勢惡劣的環境中。

再談學科“無用論”——我們對教育的一些誤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