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2022-03-19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母嬰

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愛是為了在一起,但也有的愛,其存在就是為了更好地分離。在這個心理學與生活聯絡愈加緊密的時代,原生家庭在幼年時期對孩子一生所造成的影響,相信大家都已不再陌生。

但是,今年我們所要描述和分析的內容,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詫異。

伴隨著我國的人口壓力逐年增大,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選擇將孩子留給老一輩,即孩子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去照顧,這本無可厚非。但根據最新的心理學研究顯示,和外公、外婆關係太好的人,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俗話講:“百善孝為先”,在外公、外婆陪伴下成長的童年,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心中一段溫馨美好的少時回憶。但心理學家指出,和外公外婆的關係太過親密的孩子,長大以後很有可能難成大器。

相比於年輕一代,老一輩更傾向於溺愛和縱容孩子的一切行為,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發展成自私任性的個人性格。

作為人生的第一位導師,父母的缺位,使得外公、外婆的言傳身教深刻影響了年幼的小孩的性格形成。長此以往,這樣長大的孩子就會失去自我、少有自己的思考,而更加傾向於去依賴年長者。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隔代親”幾乎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庭,外公、外婆對待視若掌上明珠的孩子,總是想著把一切最好的都留給孩子,不讓孩子受到哪怕是一丁點的委屈,甚至於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辭。

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是好的嗎?接下來讓我們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對於和外公、外婆關係過密的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這個現象所引發的反思。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一、引導與界限

根據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的“粘稠的共生”觀點,從出生到6個月之前的嬰兒階段被稱為正常的共生期。

這就意味著,只有在這個階段孩子幾乎無時無刻地依賴和尋求幫助,才是正常的。超越這個階段之後的共生,都是病態的、不健康的共生。

但事實上,這樣病態的、不健康的共生會在外公、外婆與小孩子之間建立一種剝削關係。長輩對於小孩的予取予求,同時也以關心為名剝奪了小孩子的自由和隱私,強行將其上一年代的思想觀念和三觀灌輸給小孩子。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長此以往,這會使得小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對“界限”的概念十分模糊,不僅僅是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同他人也難以建立明確的、有界限感的關係。追溯其界限難以設定的原因,情感忽視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所謂:“情感忽視”,指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能從家庭內部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援。

這在由外公、外婆看管照顧孩子的家庭中是很常見的,老一輩的人往往不瞭解孩子的需求,或者將物質上的豐富滿足放在第一位,從而低估了培養孩子情感健康的必要性。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而由於情感忽視而導致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界限感的缺失,其表現為將自己的事情託付給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或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而現在的孩子往往都心理成熟較早,這時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引導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觀念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相比於吃飽穿暖的物質需求,給孩子在精神層面上更多的支援我認為是更重要的。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二、成長與分離

身邊那些由外公、外婆養育成人的孩子,我們會發現他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比如無論他們多少歲或是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仍然對情感表現得十分依賴。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也很難自己做出決定,或者是稍微受到一點委屈就會想要回到外公、外婆的身邊,永遠停留在童年時期。

外公、外婆傾注在孩子身上的愛幾乎可以看作如江水滔滔般洶湧,這樣的愛無私、偉大,在這廣袤的人世間,有人這樣愛著自己,這固然令人十分感動。

但同樣也是這種依賴,會使得孩子長大以後難以成功。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在心理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沒有分離就沒有成長”。當我們不斷長大,從幼兒園到小學,然後是中學、大學,最後參加工作、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和前面的部分進行分離。

這樣的分離是正常的,是值得祝福的,但在由外公、外婆養育成人的家庭模式裡,這樣的分離變得異常困難,面臨層層阻礙。但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越長大就越要學會告別,分離是成長開始的第一步。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三、自我與獨立

能否獨立做出選擇,是檢驗一個人自我是否強大的重要標準。而與外公、外婆共同生活長大的孩子,面對選擇常常顯得猶豫不決。

根據義大利教育家瑪利婭·蒙臺梭利的“精神胚胎”理論,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其最初的想法和感受的,這些是他能夠發展成一個強大個體的基礎。

此外,是否經常感到內疚,也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擁有完整自我的標準。

但是在心理諮詢中可以發現,大多與外公、外婆共度童年的人,都很容易內疚,而且時常處於壓抑的狀態。帶著這份壓抑的狀態,自然也很難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因此就很難獲得所謂的“出息”。

和老一輩關係太緊密的孩子,在三個方面有問題,長大以後不如別人

中國人特別在乎“孝”這個字,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孝文化,有的人會覺得,將自己不成功不成器的原因歸結到外公、外婆身上,是不孝的表現。

但時至今日,在我們所處的這個開放自由的社會,不應該讓一個“孝”字毀了自己的人生,也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我們所處的家庭關係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