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家庭教育重在家庭,要透過家長自我成長來影響和引導孩子成長

2022-03-04由 心理與工作 發表于 母嬰

家庭教育重在家庭,要透過家長自我成長來影響和引導孩子成長

國家“雙減”教育政策推出來,減少學生負擔,減少課外培訓,說明加強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心理講座要體驗,一槍打四隻遊戲。

一、家庭教育本質是什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正常的,認清家庭教育本質是基礎,可以讓家庭教育發揮有效作用。

1、家庭教育重在家庭還是重在教育?

教育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種,區別在於前者重在教育,是老師講道理,後者重在家庭,是家長講心理,道理是講邏輯的,直接、迅速、給出明確答案,心理是講關係的,間接、緩慢、引導找出答案。舉例,踢門事件和交友事件。

為何家庭教育不能講道理?在於家庭環境、心理狀態、有效導向、道聽途說,可以說道理和心理反著的,比如內向孩子、孩子告老師等故事。

2、家庭教育中孩子更瞭解父母還是父母更瞭解孩子?

家長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孩子在學校最看重什麼?孩子懂道理比家長少嗎?

3、家庭教育以自己需要為中心還是以孩子需要為中心?

家庭教育講心理為何難?因為以別人為中心很難。認知心理療法,事情一旦發生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影響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其看法”,大腦額葉皮層和情緒邊緣系統關係,情緒腦雙迴路系統。

二、家庭教育如何進行?

“管住嘴邁開腿放開手”,“先做人再做事”,“做好家長就是做好人”,這說明家庭教育涉及個體與關係兩個因素。

講心理是講關係,那麼誰來講關係呢?做好家長就是做好人,人對了世界就對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墓誌銘故事。

家長如何在教育中講心理?達克效應,自我成長四部曲,比如打羽毛球不讓著孩子是無知,接受急脾氣多傾聽是自知,有示弱意識是覺察,尊重孩子意見是習慣。

接受自我侷限,先接受再改變。

全過程情緒管理技術訓練。

三、家庭教育如何檢驗效果?

4、你愛孩子嗎?如果是的話,請舉例至少5件事情。

愛是動詞不是名詞,是心理不是道理,是具體行動不是口頭承諾。愛孩子就是看家長實際做了多少愛孩子的事情。

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給出指導,我們可以反思具體做了哪些事情來滿足孩子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愛和歸屬、尊重、成就感話語權等。

5、如果回答上面問題,接下來還要繼續追問,作為家長你覺得孩子愛你嗎?如果是,也要舉例至少5件。

因為愛孩子要以孩子為中心,也就是以孩子感受到愛為中心,我們做的不是孩子渴望的,就不是愛,起碼沒有效果,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含義。我們為孩子做了什麼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愛是農業,需要點滴入微,因人而異,人性化,愛不是工業,不能簡化標準化,物化。讓孩子感受到愛,這才是家庭教育根本。

6、回答了以上問題後,家長已經做的非常好了,還是提醒一句,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的愛,是立足長遠還是暫時安好?

親子之愛不同於其他的愛,就是以分離為目的,孩子總是要遠走高飛,家庭教育目標就是促進孩子心智成熟,有利於未來個人發展,而不是滿足於當下的舒適。

這點會有很多誤區,表現出來之一就是家長習慣化思維“不打不成才”,多批評才能不驕傲抗挫折,這樣看似是為了孩子長遠,問題在於自尊才能自信,一味打壓與否定就會打擊孩子自尊,安全感無法滿足。

再一個誤區做法,只要孩子當下喜歡的需要的,不分對錯是否有益長遠,一味全部滿足,即時滿足,那就類似培養脆弱與自私,缺少了延遲滿足的心理能力培養。

小結,做好家長不容易,做家長需要培訓,需要在親子互動中不斷學習,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陪伴孩子成長這個機會,作為學習提升人際關係的機會,不斷提升自我水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