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2022-02-17由 尼莫媽媽育兒師 發表于 母嬰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囧媽》與之前笑點密集的囧系列電影不同,它是一部圍繞母親展開的電影,內容樸實,氛圍輕鬆,給今年沉重的春節帶來了一絲暖意。這部影片也折射了一些社會現實,給觀眾帶來啟示。

在《囧媽》裡,觀眾能看到現實發生的事情:媽媽把孩子當作生活的中心,不斷圍繞著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干預孩子的情感、工作和生活。而孩子只要看到媽媽就十分抗拒和煩惱,不想聽媽媽嘮叨,不想與媽媽待在同一個地方。

本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最親密無間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對方的照顧和陪伴,為什麼到後來卻演變成這樣的關係呢?

其實,《囧媽》體現的是家庭的控制慾,很多家庭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但是控制慾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造成親子關係的裂痕。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囧媽》:母親對孩子無休止的控制

《囧媽》這部電影講的是徐崢扮演的伊萬和母親之間原本有矛盾和隔閡,他們在通往莫斯科的火車上共同度過了六天六夜,兩人經過相處,更加了解對方,在旅途中慢慢和解。

伊萬在車廂裡見到媽媽的時候,就表達了自己非常強烈的“一點都不想和你在同一個空間”的抗拒。隨著故事發展,我們也瞭解了伊萬不願意和媽媽在一起的原因。

電影中伊萬是一位念過四十的大叔,已經成家立業,其實是最不需要媽媽操心、控制的一類人了。可是,媽媽無時無刻地關注著他的生活,事無鉅細地操心著孩子的一切——工作助理要媽媽來安排,身材要媽媽來評判,和妻子的感情生活媽媽也要干預,甚至連吃飯吃什麼吃多少媽媽也來決定……

有一種愛,叫做"我是為你好",有一種關心,叫"我覺得你要"。父母關心孩子是真的,控制孩子也是真的,這樣的媽媽是在控制孩子、束縛孩子,他們純粹的愛變味了。

面對無休止的控制,伊萬當然會不願意和媽媽在一起,拒絕媽媽插手自己的生活。

在《囧媽》中,真實而生動地呈現了母親與兒子相處中時“相愛相殺”,透過影片中笑與淚,也使我們的家長陷入沉思。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愛是理解和尊重,不是親子之間的控制和束縛

“媽,在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的兒子,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你難道還沒有明白,我並不是你幻想的兒子。”

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很多人,伊萬與母親的相處狀況,又何嘗不是現實中許多親子之間生活狀態呢?

"要在按照媽媽的計劃,早上必須按時起床;到了飯點就必須吃飯,媽媽想做什麼菜,就只能吃什麼菜;甚至媽媽要決定孩子嫁娶、孩子要選擇什麼專業、職業……"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因“愛”而生,由“愛”變“恨”。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圓桌派》節目中說:“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就是一種權利。”

父母對孩子控制和索取的行為,就是源自父母在潛意識中“我養育孩子,我就有控制孩子的權利”的歪曲思想。這種“對孩子擁有權”的思想常常包含“為你好”、“孩子就要聽媽媽的話”、“不聽不孝順”之類的要挾。因此,父母的“愛”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和崩潰。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為人父母,我們也要察覺我們對孩子的控制慾,如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中所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父母對孩子的愛要用合適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愛是理解和尊重,不是親子之間的控制和束縛。我們要時刻警示自己,不要打著愛的旗號,控制孩子、禁錮孩子。

食鹽效應: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要適度

所謂的“食鹽效應”指的做事一定要適度,就猶如做菜一般,鹽放得合適就能為菜品提鮮,放的過量就會變得很鹹,菜也會很難吃。

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父母也應該遵從"食鹽效應"——父母的愛要讓孩子感覺到舒服,給孩子適度的控制,令孩子不至於壓抑窒息,孩子心中才不會覺得苦悶。

父母或許明白對孩子的愛要深入,對孩子的照顧要無微不至,但是每次知道孩子的事情就會變得十分緊張,忍不住要多問幾句,而且要還要去插手干預。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伊萬在電影中說:“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可是很多父母走著走著就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傷害了孩子的情感,造成了親子之間的隔閡。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自己比孩子還著急,時時逼著孩子去補習;孩子身體出現小毛病時,父母就想著方法給孩子補身子;孩子長大後,父母就開始操心他的婚事,不斷給他安排相親……

這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很多人在這種的操控下漸漸迷失了自己,走向了一個錯誤的邊緣。

跳出控制慾的怪圈,學會理性地與孩子相處

控制和索取不會給孩子帶來美好的童年,過多的控制也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生活的空間,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會出現偏差,更會帶來很多的親子矛盾。

被父母嚴格控制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會變得充滿對他人的控制慾,形成一個控制慾的怪圈。"食鹽效應"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不適度地愛孩子,那麼,再多再好的愛,對他們來說也只是一種變相的負擔。

真正的愛是理解、接納和尊重,真正的成長是自由的、輕鬆的。成為父母之後,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孩子的行為能夠反映出我們身上到底有哪些問題,慢慢改正,使得與孩子相處得更好。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要跳出控制慾的怪圈,就先要學會放手。

徐崢在電影裡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孩子會長大,會有自己的想法,放手讓孩子自由地生活,才能為孩子的未來作鋪墊。

許多過分控制孩子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家的孩子非要做某些事情的原,不懂和從不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與其硬塞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不如讓孩子慢慢學習、逐步摸索。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探索出與孩子和諧相處的方式。

像是《小歡喜》中的喬英子想轉學去其他學校,並不是因為她有多喜歡那間學校,而是是想要遠離自己的母親,不再受控制。

不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就不會不明白他們心裡的真實感受。無論父母做了什麼、出發點是多麼的好,但是對孩子而言都是沒有好處的。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少操一點心,多給孩子自由,不在讓“囧媽”的愛控制孩子的一生。

《囧媽》再現家庭的控制慾,食鹽效應:再好的愛,過量也會變味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