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2022-02-15由 福林媽咪 發表于 母嬰

文丨福林媽咪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除此以外,都叫善意。

中國的父母,總是把孩子視作自己的一切,願意為了孩子付出所有,要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不信的。

但是很多孩子卻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他們。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很多父母不斷地付出、付出、付出,付出到筋疲力盡,換來的只是孩子的反叛和指責,有的父母甚至用“白眼狼”來形容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問題就出在這裡: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除此以外都叫善意。

你以為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最好的教育資源,這就是愛,但實際上,在親密關係中,這不叫愛,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

比如說,孩子發現一件好玩的事情,總是非要拉著媽媽看,似乎只有經過媽媽的注視之後,這件事情才是存在的,他的快樂才是有意義的。

而當你用眼睛看一遍孩子看見的東西的時候,他感受到了愛,就這麼簡單。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為什麼“看見”的過程才是愛呢?

因為當你我共同看見一個東西時,我們之間才建立了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靠連結形成的,一個連結的形成,需要有出發、傳遞、接收三個步驟,每一個步驟出問題,都建立不了連結。

正如

從單方面出發的“為你好”,就不見得能夠完成這個連結

,因為大人對一些行為意義的理解,和孩子是不一致的,所以通常在很久之後,孩子長大了,才終於明白了爸爸媽媽那些行為的意義,這時候才感受到愛。可這樣,我們就錯過太多東西了。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所以說,想要讓孩子從小在愛中成長,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動作,就是在孩子和你分享的時候,認真去聽去感受,讓你們之間的連結多一點,不僅是親子關係,任何親密關係都是如此。

父母是不是能看到孩子本身內在的真實需求,不再只是看孩子的外在表現,這一點直接決定了孩子心裡是不是能直接感受到你的愛。

現在很多父母也會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能對自己敞開心扉,

我說,或許孩子一開始是想和你交流的,只不過最初的開口就被你堵住了呢?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李雪老師的

《當我遇見一個人》

這本書裡在介紹“看見,是母嬰關係療愈的開始”這部分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男孩子的愛好是打籃球,有一次他打完籃球興高采烈地回家,對爸爸說:“爸爸,我今天打球好開心”!爸爸:“打籃球這個愛好很好啊,可以鍛鍊身體,培養意志力,你要好好堅持下去。”

當他要跟爸爸講他打籃球時候的精彩瞬間,多麼帥氣的扣籃和打球趣事的時候,爸爸卻把天聊死了,如果換做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怎麼想?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真沒勁,我是想跟爸爸分享我的快樂,我以為他會為我叫好,最起碼是看到你這樣開心爸爸也很高興,可是他卻開始說教……”

可惜這些話,一個小孩子是不會說出口的,他甚至不會這麼清晰地去分析自己的心理,但他確實會覺得爸爸不懂我,不能與我分享快樂,只會以家長的心態來說教,他會覺得這個爸爸真沒意思,以後遇到如此事情,也就不會開口了。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我還遇到過一個女孩和母親,女孩以前是很黏媽媽的,跟媽媽關係還算比較親近,直到這些事發生:

有一次女孩頭疼,說可能晚上沒睡好。媽媽說:“就是你玩手機玩的,告訴你不要天天看手機……”

又有一次女孩肚子疼,媽媽說:“你整天玩手機,飯都不好好吃,吃的東西也都不健康,叫你多喝水也不聽……”

女孩打球傷了胳膊,媽媽我的手好像拉傷了,媽媽說:“你整天抱著手機胳膊能不疼嗎……”女孩可能玩手機是有些過度,但這並不能成為媽媽看不見她的痛的理由啊。

從此女孩就算是發燒了,也只會自己吃些感冒藥,媽媽再問的時候,她只會說,“沒事”。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這都是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啊,真的會影響親子關係嗎?

是的,看不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一直用“為你好”的心態去教育孩子,只會陷入溝通困難的迴圈。

再往前,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裡受了委屈,心裡難過,但你還要求他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時候,本來就不能很好表達自己心情的他,在被你批評之後,還會敞開心扉告訴你他為什麼不想寫作業嗎?

當你給小寶寶換完尿布、喂完奶、抱著哄了又哄終於累癱在沙發上想喘口氣的時候,哇的一聲又將你硬生生拉了回去;當你的孩子不想寫作業你耐心地教導了一遍又一遍的時候,他還是磨磨蹭蹭或者直接哭給你看……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這樣的場景實在令人抓狂,可是你是否瞭解孩子哭泣背後或者所謂“不聽話”背後的真正原因?

這時候有人說了“哪有什麼原因,都是找理由,他就是懶,就是不想讓我休息!”

你是否想過,小寶寶的哭泣並不是餓了,尿布不舒服了,只是你忙得太累了,忘記了抱抱他,他只是想多在你懷裡依偎一會兒,或者被你抱著抬起頭來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而不是自己一直孤零零的看天花板?

可是他的想法不會表達,只會哭,當你覺得:能不能不要再哭了 的時候,他感受到的是你的拒絕,你無聲地拒絕了他的需求,雖然你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麼。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就拿打籃球來說,孩子打籃球是可以獲得快樂的體驗的,這也是使孩子體會到生命的存在感,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斷地成長,他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你,你看到的只是這項運動的功能價值,而不是孩子急促的呼吸,快樂的臉頰,滿足的表情,那你和孩子就完全不在一個空間裡,你自然也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這話我們很多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說過很多遍,為人父母不易,但換一種方式,也可以使相處輕鬆起來,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雷佳音主演的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父子的吵架戲一段,讓很多人破防。就像這位父親一樣,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辛苦養育一個孩子,最後得到的是孩子的滿腔怨恨,為什麼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成為了“白眼狼”?

愛只有一種,就是看見!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就會變成“白眼狼”

其實不是孩子成了白眼狼,我們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小世界,我們要多想想孩子“闖禍”“不聽話”的背後原因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責怪“你為什麼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參與他的世界,和他一起看見這個世界,看見他的內心,你才能讀懂你的孩子,進入他的世界,才能輕鬆駕馭和諧的親子關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