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2021-11-26由 Cissy育兒思考 發表于 母嬰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這是Cissy的第140篇原創

我的朋友問我這樣的問題:

“女兒在任何事情上包括學習,但凡需要刻苦的地方都會放棄,不會堅持下去,也沒有太多的榮譽感,做好做壞都沒有什麼感覺,她們班上老師要求同學背書寫字,班上80%的同學都能完成,但是她完不成。她完不成就會哭,覺得很難。

朋友也去引導,朋友說”你看,拼音不會對嗎?那我給你報拼音班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好好學呢?“朋友覺得循序善誘去引導孩子,孩子還是遇到困難就放棄。

我們來分析看看,首先這個小朋友是有榮譽感的,因為當她發現自己完成不了,班上同學完成了的時候,她會著急,會哭,會認為自己沒有做好,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

很多家長說要去鼓勵孩子,但是我們在行為上做的卻是背道而馳的事情,你看回復這個小朋友的對話中,媽媽說:”你看,拼音不會對嗎?那我給你報拼音班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好好學呢?不好好學的結果就是現在不會,下次要好好學了。“

這是鼓勵嗎?分明是責怪啊。孩子已經心情很差了,再聽到媽媽這樣的話,會激勵自己要好好學習嗎?很難。因為孩子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更好,孩子的內心是希望我們不要放棄她,看到她的小步前進。

在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上,我們習慣了戴著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問題,而總是不習慣在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為什麼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呢?

第一:孩子習慣了聽你表揚,害怕去挑戰更有難度的任務。

從小,孩子完成某個小事,比如孩子吃了一大口飯,或是自己穿衣服了,我們脫口而出:"你做的真棒,你真厲害,你怎麼這麼棒啊?"

這樣的表揚像是糖果,孩子對糖果是上癮的,他會渴求你的表揚。長期在你的無處不在的表揚下,當孩子遇到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任務,就會害怕因為失敗而得不到你的表揚。

我們說這樣的孩子是有一顆玻璃心,當他遇到一點點的挫敗,又沒有辦法很好的表達自己時,小的孩子會哭,煩躁,大的孩子會表現成直接放棄,或是麻木,你怎麼勸他去堅持,他也不願意繼續。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第二,你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救火員。

孩子堆樂高的積木,兩節沒有扣上時;孩子畫畫時,膠水沒有塗好,所以只沒有辦法把材料粘在畫面上;孩子在床底下拿小汽車,總是拿不到時,你總會自告奮勇的說:"來,媽媽幫你。"

那些看起來所謂的小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這些小挑戰讓孩子覺得沮喪,有挫敗感,這時,我們需要給他的是幫助他前進一小步,輕輕的助推一下。

比如說告訴他,可以怎麼粘,告訴他兩節積木中間彼此卡住的位置,告訴他再試試用另一面也塗上一點膠水,告訴他可以用個工具把床底下的小車弄出來。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克服挫折。

如果真的變成孩子遇到困難的救火員,那麼孩子遇到火的時候,他不會自己成為救火員來解決問題,而是習慣性的找媽媽。反正有媽媽在,反正媽媽是後盾。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容易變成媽寶女或者是媽寶男,被社會所嫌棄。

第三:孩子受挫沮喪放棄的事,責怪和抱怨會讓關係越來越遠。

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說過:"家裡人帶孩子學習數學,讓孩子理解'5+1等於6',孩子就是不理解。家裡人因為經常做生意,會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孩子都不懂。往往就會直接來一句'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孩子不會就是不會,會難過,害怕和沮喪,你一責怪,轉變成逃避,放棄和麻木。 這個時候你說再多,孩子都是油鹽不進,你越失望,孩子越逃避,你逼越緊,孩子退越遠。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能力?

第一步,找到孩子願意堅持的事情,並鼓勵一直堅持下去。

有些媽媽會覺得,根本不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太多的機會去嘗試和尋找,要知道尋找和試錯階段,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體育心理學家有研究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在專攻一項運動之前,嘗過不同運動的運動員發展會更好。因此早期的廣泛嘗試,會幫助運動員確定哪項運動更適合自己,跳過這個階段嘗試的人,雖然,早期的競爭優勢會明顯,但是後期的倦怠的可能性會更大。

對這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在於培養孩子興趣階段,廣泛的嘗試很重要,孩子不關心未來會怎樣,他只關心當下是否快樂,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

如果這個階段是你代替孩子去尋找他愛做的事情,那麼孩子放棄的可能性就會很大。孩子發現感興趣的事情,需要讓孩子堅持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再去談喜不喜歡。

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Angela Duckworth 在 TED 論壇發表了關於 Grit(堅毅)的演講,她的觀點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Angela 家裡有一條家規:“

難事原則

”。孩子們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難事”,但要承諾堅持一段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不能放棄,之後可以選擇退出或繼續。她的大女兒在多年裡,先後嘗試了芭蕾舞、體操、田徑、手工及鋼琴之後,最終在中提琴上堅持了下來,而且興趣一直在增加。這個兼顧了堅持和興趣的“難事原則”,我們可以試試。

第二,讓孩子精通半個技能,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

什麼是刻意聯絡?Angela 告訴我們要想走向卓越,需要“刻意練習”。首先,要專注於整體表現中的一個非常小的方面,設立一個改進目標。然後全神貫注地投入努力。最後,積極尋求外界的反饋,並不斷進行持續改進,直到達到目標。這樣的方法在使用者思維中有提及。

什麼是使用者思維的更好的練習?《使用者思維+》作者凱西·賽拉指出,在協助使用者“刻意練習”時, 在一些領域,初學者需要一些半生不熟的技能,但使用者完成了起步階段,就要去協助他們到精通半個技能,因為精通半個技能比知道一些不熟的技能要好的多。

怎麼做到精通半個技能呢?就是把這半個技能劃分成更小細粒度的子技能。

通常情況下,更細粒度的子技能學習法是構建技能的最佳途徑。

這些小任務正是使用者不太會,透過刻意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把不常見的有難度事件重複化正是商學院MBA課程的精髓,在商學院裡,一個學生每週可能要面對20個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生首先自己研究怎麼決策,提出方案,最後老師給出實際結果並點評,學習。

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兩個月做出兩次決策,而使自己每週二十次做出模擬決策,才會在商業案例上的精進更出色。

再比如著名導演卡梅隆,拍攝的《阿凡達》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卡梅隆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成就,就是因為在他善於將大任務分解成眾多細小任務,並且他在每一個小任務當中,都在重複的練習。

卡梅隆在拍攝《阿凡達》影片的時候,他讓團隊描繪出整個潘多拉星球的生態環境,卡梅隆自己手繪了30多張外星動物的效果圖,交給動物專家去修正,不符合科學的細節,反覆的修改定稿。

他還在語言方面找來語言學家,專門為這個星球的人創造一種語言,並要求配音人員學會,而且卡梅隆電影主創團隊甚至製作出一本200頁的書《阿凡達潘多拉星球生物和社會史機密報告》,專門介紹他們創作的潘多拉星球。

正是源於小任務的不斷研究和練習,才能使得某一個技能不斷完善,帶給使用者卓越的感受。不斷完成小任務的感受,其實就是玩遊戲《超級瑪麗》 的體驗:透過一個個設定好的由易至難的關卡,這種感受就會提供給瑪麗蘑菇,這些蘑菇就讓瑪麗變大一點,使她更容易跨過障礙,更有能力克服障礙 ,最後成功到達最終目的地。

正是這樣小技能上的成就,會激勵孩子不斷向前。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看看什麼是他可以精通的子技能,先前進一小步。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毅品質究竟如何培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和孩子一起培養成長型心態。

Angela 在演講裡提到堅毅和成長型心態有很大關係,什麼是成長型心態呢?就是面對失敗和挑戰,會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哈利福特曾經說過:

"不管你認為能或不能,你總是對的。

”成長型心態是相對於固定型心態的人來說,遇到失敗時,他們會覺得“我就知道我不行,我做不好,很難。”

成長型心態是如何形成的呢?被鼓勵的孩子就會擁有成長心態,被表揚的孩子就會擁有固定型心態。孩子說:“媽媽,很難,我不會做。”固定型媽媽會怎麼說:“你看你這麼簡單都不會,我跟你說了幾遍。你剛才有沒有在聽啊?你腦子去哪兒了?”

而成長型心態的媽媽會說,我看到你剛才思考了一小會兒,是覺得有點難是嗎?你先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想出一小步,不需要全部解決。“當孩子相信改變真的可以發生,就會成為成長型心態,所以你希望孩子自己會解決問題,你首先得成為一個成長型心態的媽媽。

正是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我們解決的方式拉開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

就像賽跑,開始每個人都意氣風發,唯有力竭時,才能看出差距。

而這種差距不僅僅是孩子能以多快的速度跑完全程,更重要的是,孩子以什麼樣的姿態到達終點。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