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我的前20年和後20年

2021-10-28由 胡中華老師 發表于 母嬰

胡老師英文讀書會(第十五期)

如果把我過去的40年分為前20年和後20年,我的人生則體驗到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20歲以前,我生活在農村,受到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我生活的農村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家裡種地榨油養豬,不花錢是最重要的。

鄉村的互助很多,也是合作的一種,但是和現在城市的合作相比要小很多。互助大多建立在人情的基礎上,所以它也展現一些人和人之間的溫情:全村一起辦紅白喜事,家裡建房子親戚朋友都來幫忙,孩子上大學大家一起湊份子。

至今老家辦事還依賴熟人,誰認識誰,誰能辦什麼事。我有一個堂哥在當地醫院工作,我爸爸偶爾看個病,多虧他方便不少。

可是當我來到北京,這些準則全部消失了。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一個我認識的人,我用了20年的時間來適應一個新的體系。

在超大型城市,尤其是在過去中國發展的20年,我們建立了另一套和鄉村不同的合作體系——基於陌生人的合作。

給我送餐的外賣小哥,開滴滴的司機,超市的工作人員,醫院的醫生,我都不認識,但並不妨礙我享有便利的服務。

在這個合作體系中,強調個人的付出和責任,強調絕對的邊界,強調你的價值和你給他人帶來的價值。

我進新東方的時候,就特別感謝新東方,因為師範畢業的我,新東方沒有嫌棄我的學歷,把我上課的技能放在市場上變現,讓我在城市的生活質量有保障。沒有這個企業,我不知道如何在這個合作體系中生存。

後來我自己創業,我更能理解到如果你付出更多,你可能收穫更多。

在我20歲之後,我的情感精神的需求,都不是依賴曾經的集體——家族、朋友來滿足,而是依賴一個陌生人的體系。我在工作中重新認識朋友,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付出自己的智力和時間,獲取收入,養活家庭。

和陌生人合作的體系要求的是誠信,獨立,個體價值,邊界,承擔自己的責任,作為內向上進的我,無疑為這樣的合作方式歡呼。

20年前,我的家庭、父母、小學的教育是我大部分性格氣質價值觀的來源,至今我並不抱怨那樣的生活環境,也感恩父母,但是我不懷念集體主義的生活,我更喜歡獨立、自由、平等的價值體系。

在這樣的體系中,強調個體的利益,不侵犯他人的權利,每個人都平等,尊重他人。

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人生的後20年無疑是幸運的,如果我還生活在集體主義價值觀下,我人生不會有現在這些可能。

中國可能有無數個和我有同樣經歷的人,一隻腳在集體主義,另一隻腳走進商業體系。我在想,有什麼樣的理由不去繼續推進這樣一個體系,不去維護個人的價值,不去推進“獨立、自由、平等”的價值觀?

或多或少,我會聽到一些懷念舊的體系的聲音,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商業價值觀中獲得自我實現,但是縱觀世界,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是大勢所趨,每個人都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等別人來拯救自己,尊重規則,維護產權,這些基本的道理,必將更加深入人心。

我的前20年和後20年

本週我們用批判的眼光來閱讀奈及利亞作家Chinua Achebe的小說Things Fall Apart

每週五晚上胡老師在睿途家長群分享一本英文小說,以上為第十五期部分音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