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2021-10-21由 Vista成長實驗室 發表于 母嬰

“我只做了一件事,為自己買來了自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阿卜杜勒扎克·古納

(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撰文 | 毛晨鈺 徐牧心

編輯 | 沈佳音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爆冷頒給了坦尚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扎克·古納。這也讓世界認識了這位原本是非洲難民的作家。

他是歷史上第118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結果正式釋出15分鐘前,古納接到諾獎常務秘書長馬茨·馬爾姆打來的電話,告知他已獲諾貝爾文學獎。古納還以為“這是一個惡作劇”。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阿卜杜勒扎克·古納

(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歷經極致的熱鬧後,這些獲得諾獎的作家們走下領獎臺,又將如何展開自己的人生與寫作呢?

他們像數百顆行星,在某一點重合,隨後以不同的速度、方向運轉。

# 01

“我只做了一件事,

為自己買來了自由”

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調查記者兼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這個冗長的姓名此前在英語世界鮮為人知,如今陡然為人所追逐。

1948年,阿列克謝耶維奇出生在烏克蘭,從小在白俄羅斯南部長大。1986年發生爆炸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距離她父母住的村莊一百多公里。阿列克謝耶維奇花了11年時間,採訪了數百位親歷者,寫成《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書,幾乎都是“大歷史”。在接受“騰訊文化”採訪時,她說自己的“烏托邦之聲”五部曲“只選擇紅色帝國生活中最重要的階段:戰爭、切爾諾貝利、帝國的沒落”。前蘇聯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曾問她:“你這麼小的女人,怎麼寫這麼大的書?”她回:“你也不是巨人,卻可以摧毀一個帝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阿列克謝耶維奇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書,撕開了帝國的傷疤,總是讓掌權者疼到跳腳。她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是“死對頭”。她的書在白俄羅斯遭禁,只能從俄羅斯或是立陶宛走私進入。盧卡申科上臺後,她的文章從教材中被刪除,不被允許公開露面,最後不得不被迫流亡歐洲。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短短數小時後,阿列克謝耶維奇接到了法國總統、德國總統、戈爾巴喬夫的祝賀電話,還有無數來信。不過,她並沒有接到盧卡申科的電話。

比保護來得更快的是狂熱的追逐。

2017年當《衛報》記者見到阿列克謝耶維奇時,她剛結束在韓國的一場圖書巡展,緊接著又將去往莫斯科參加活動。寒暄在這個犀利的作家面前是多餘的,她一開口就抱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真是太累了。”在她漫長的職業生涯裡,她所做的是用幾十年時間聽別人的故事,並用錄音機錄下來。現在人人都等著聽她的故事。

如今,她只想回到自己在明斯克的家,那裡有女兒和今年14歲的孫女。孫女總是親暱地稱阿列克謝耶維奇為“Sveta”,她們是彼此的好朋友。在那個鄉間宅子裡,她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再一次開始寫作”。

當被問到怎麼花諾貝爾文學獎那筆豐厚獎金時,阿列克謝耶維奇說:“我只做了一件事,為自己買來了自由。”

# 02

“我要做的就是接受採訪並花時間拍照”

某些意義上來講,獲得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一種桎梏。

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就把獲獎視為“一場災難”。當被記者堵在家門口要求對獲獎發表評論時,她直言不諱:“我已經拿了歐洲所有的文學獎。我一點都不在乎,每一個獎都是血腥的。”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多麗絲·萊辛

多麗絲·萊辛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金色筆記》,記錄了離異女作家安娜在不同階段的個人經歷。書中探討了諸如女性婚姻自由、性生活自由、政治理念等自我感受,因此被視為戰後女權主義里程碑式的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的到來打破了她的平靜生活。2008年在接受BBC採訪時,多麗絲·萊辛抱怨,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寫作上,“我現在每天要做的就是接受採訪並花時間拍照”。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金色筆記》(2013)

譯林出版社

外界的關注並不是她無法寫作的唯一原因。

據統計,50-70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最多。據本刊記者統計,116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64。68歲,其中有15位獲得者在得獎3年內就去世了。也正因為如此,諾貝爾文學獎常被打趣為“終身成就獎”,要得獎首先就得活得夠長。迄今為止,多麗絲·萊辛是最年長的獲獎者,那時她已經88歲了。

在她人生的最後6年,她想在死之前再寫些什麼,但光是思考寫什麼就已經讓她精疲力竭了。2008年受訪時,她坦言:“我已經停止寫作了,我沒有精力了。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告訴比我年輕的人,不要以為你會永遠擁有靈感,趁它還有的時候就趕緊用吧,它總會用完的。”

為了躲開諾貝爾獎帶來的干擾,有些人則索性選擇隱居。

大概沒有誰會想不開地去邀請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庫切來參加慶祝派對。曾見過庫切的南非作家瑞安·馬蘭形容他是個素食主義者,喜歡騎腳踏車,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寫作。跟他工作十幾年的同事只看到他笑過一次,參加晚宴時也是一言不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庫切

庫切出席了諾獎的頒獎典禮,不過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只是礙於情面答應了一個書面採訪。他曾寫信給友人:“我現在日子不好過,一方面是失眠,另一方面是那些粗魯的記者。”

更出名的“隱士”諾獎獲得者要數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2016年,這位音樂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訊息出人意料。鮑勃·迪倫對獲獎的訊息沉默了一段時間後,才向瑞典文學院傳送了一條演講音訊。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也沒有打出“諾貝爾獎”的旗號。

自1966年在紐約被摩托車撞倒後,鮑勃·迪倫就藉機隱居鄉村。他的個人生活始終神秘,粉絲們只能跟著網站公佈的巡演資訊追隨偶像。每一次70多歲的鮑勃·迪倫唱著歌出現,都像在告訴全世界:嘿,我還活著。

最終,鮑勃·迪倫沒有出席頒獎典禮,而是在之後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私人儀式上接受了這個獎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鮑勃·迪倫

# 03

“諾貝爾獎不是退休金”

曾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加拿大化學家波拉尼說,諾獎讓他“當了一陣子名人”。在長槍短炮的圍攻中走出,走向哪裡?這是一個問題。有人走往繁花深處,也有人走上被告席。

如果文學獎也有錦鯉,那帕慕克(Orhan Pamuk)一定算是其中一條。2006年,這位土耳其作家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土耳其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獎者。

按照常理來說,諾貝爾獎的熱乎勁兒一陣也就過去了。畢竟有太多文學獎獲得者根本沒在讀者面前混個臉熟。帕慕克卻被很多中國讀者深深印在了腦海裡。這一年,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中文版上市,一下子售出30萬冊,重新整理了外國嚴肅文學類圖書紀錄。餘熱使他接下來的幾本書也都表現優秀。這不是人人都有的運氣。實際上,有不少諾獎得主的書賣得並不好。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我的名字叫紅》(2016)

在全球範圍內收穫的大批讀者讓帕慕克一下子忙起來,他說自己“對文學的熱愛仍然一如既往”,有段時間更是忙著跟各國讀者交流。

眾所周知,拿諾獎意味著會有財富進賬。不只是豐厚的獎金,作家的版稅也會水漲船高。本就出身富裕的帕慕克更有了任性的底氣。2008年的夏天,他完成了獲獎後的第一部小說《純真博物館》,講述了愛情與階層的衝突。這一年,帕慕克把文學獎獎金拿來建造一所真正的“純真博物館”。

這或許是曾經的建築專業學生的執念。儘管帕慕克說自己並不想當個建築師,但仍然期待能有一個漂亮的房子收集那些純真回憶。2012年,他的純真博物館正式開放,並在兩年後獲得歐洲年度最佳博物館獎。館中收藏的都是帕慕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收集的1000多件日常物件。

進軍大銀幕的帕慕克甚至還弄出了一部紀錄片《純真的記憶》,其中他親自寫下了旁白,還參與了影片攝製。

如果沒有當作家,帕慕克也許會是個畫家。這是他22歲之前的夢想。當能夠更自由地寫作之後,他又在寫作間隙拾起畫筆。2015年,他的素描作品在伊斯坦布林雙年展上展出。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帕慕克

“對我來說,諾貝爾獎不是退休金。它只是我職業生涯的中期”,帕慕克在2010年接受NPR採訪時這樣說。他還有的是機會去嘗試。

不過跨界有風險,踏足需謹慎。

191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特林克就想在寫作之餘去生物學試個水。得獎15年後,他發表了一本著作《白蟻的生命》。結果被證實,全書幾乎完全抄襲了南非詩人兼科學家Eugene Marais所寫的《白蟻的靈魂》一書。此事也被研究界視為學術抄襲的經典案例。

一百多位獲得者中,也有人走上被告席,潦草收場。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堅決反對納粹,但1920年得主克努特·漢姆生卻為納粹站臺。他不僅讚歎希特勒是勇士、先知,還將諾貝爾獎章獻給當時的納粹宣傳部部長。最終,他被挪威政府逮捕,得到一紙“心智退化,已永遠失去了正常精神機能”的診斷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嗎?

托馬斯·曼

為了懲罰他曾對納粹的鼓吹,挪威政府判處他鉅額罰款,並將其軟禁在養老院。1952年,漢姆生病逝。在死前幾個小時,他的妻子寫下這樣一段話:“此時漢姆生的作品正在世界許多國家上演,他仍擁有無數讀者,人們稱他為健在的最偉大的作家,而我們連給他安葬的費用都沒有。他現在正衣衫襤褸地躺在他的病床上。”

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渴望它,有人躲避它,有人奉如圭臬,有人不屑一顧。但被選出的那個總還是耀眼的,差別只在於那光能亮多久,照多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