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你興趣的來源,決定了你能堅持多長時間(一)

2021-06-18由 速讀速記 發表于 母嬰

一般我們想讓孩子喜歡上什麼,或者學習什麼,養成什麼習慣,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講到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顧名思義,做一件事時要感覺高興,感覺有趣,它是一種心理感覺。

比如,你喜歡吃榴蓮,比人覺得太難聞了,你竟然吃得下;別人喜歡吃香菜,你不喜歡,你會覺得這是什麼黑暗料理;還有喜歡吃大蒜,吃蔥等刺激性蔬菜的,喜歡吃的人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吃的人簡直不能聞到氣味。

其實最可怕的還不是吃這件事,是有人在工作社交期間吃完不刷牙,不去清口氣,經過發酵的的味道向你撲面而來,吐,噁心死了,噁心的我下次都不行吃蒜和蔥了。

這種情況能就是典型的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你感興趣的事,也許別人覺得難以接受。

像攀巖、衝浪、跳傘、穿越、賽車等等運動,對於普通人來說簡直就是在作死,因為只要你一直作,就會有機率降臨到你頭上。俗話說的好,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哎,既然都麼危險,為啥還去玩呢?

答案只有一個,興趣,甚至可以叫熱愛。

興趣不光是最好的老師,還可以是春藥,可以讓你擁有巨大熱情和持久動力,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哎,問題來了,興趣該怎麼培養呢?

既然興趣是一種心理,那麼培養興趣也應該從心理入手,主要有三種情況,滿足感,成就感,優越感。

只要滿足一個,興趣自然就來了。

一般的培養順序是先讓孩子有滿足感,成就感,然後獲得優越感。但是,因為大多數中國家長經歷了一些痛苦的歷史,比如文革、三年自然災害、計劃生育、下崗等等,導致很多人越來越願意用優越感來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也變成了生存教育和優越感教育。

考學一定得定清華北大、再不濟也得985、211院校,雙一流最好。就好像,伸伸手就可以夠到一樣。

事實總是殘酷的,必須承認先天基因差異很大,後天環境的影響也不小,家裡就沒出過清華、北大,985、211的大學生,直接出一個的機率有多低?

不光中國,老外也很焦慮,也總想讓孩子考上常春藤盟校,那些頂級學府,他們有一句話也特別讓人絕望,一代藤校,代代藤校。

只要家裡出過一位名校的學子,那麼下一代上這所名校的機率直接提升到50%以上。如果另一半也是這所大學火類似實力大學的,機率直接能達到90%以上。

前一段時間,網上有爆出一個清華同學婚禮現場採訪,隨機問賓客,你高考多少分,幾乎都是650分以上的,700多分的也不少,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裡的孩子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其實,高曉松早就說出過類似答案,他小時候有個什麼疑問,如果他姥爺回答不了,就給他寫個條,讓他拿著這個條去家屬區拜訪哪位這個領域的泰斗直接解惑。沒辦法,又不是條件不允許。

所以,高曉松說他是他家最差的,貌似也不是太謙虛的說法。有興許的同學可以百度下高曉松,或者看看高曉松的《曉說》,節目中自爆了不少料。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吧。又有點跑題,其實我是想說說優越感這個事兒。看來只能分兩次說了。

……………………………

如果你也覺得這篇文章很棒,右下角點個在看  ,馬上加客服進相應的交流群哦。(表明身份老師,家長,學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