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2021-06-01由 小樓追劇 發表于 母嬰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由史赫然編劇並執導,著名演員吳倩、楊玏、鄭雅文、代旭領銜主演的精品律政行業劇《黑色燈塔》正在熱播,該劇由6個單元案件和1條主線劇情串聯而成,把當下大眾聚集的社會熱點問題以案例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形象直觀而又生動細膩。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同樣是律政行業劇,前有顏丙燕、何冰主演的《陽光下的法庭》後有靳東藍盈瑩主演的《精英律師》,雖然都有相當口碑和熱度,但在普法知識和揭示社會痛點方面還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精英律師》中幾乎沒有一場正式庭審成為觀眾最大的遺憾。

與之相反,正在熱播的《黑色燈塔》作為一部腳踏實地的律政行業劇,雖然沒有大牌明星陣容加持,卻憑藉抽絲剝繭的邏輯推理和真誠寫實的庭審過程,成為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除了每集結尾處的普法知識是亮點,三大痛點更是直擊人心。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首先,關於“女性弱勢”的話題。

在第一個單元的故事中,出現了一起高知女性先被拐賣後被殺害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高知女性,卻因為遇人不淑而被自己的丈夫夥同兄弟綁架到熱泉村嫁給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

在整起案件中,葉殊不僅經歷了婚姻中的背叛,而且被綁架後失去自由,遭遇了身心重創,最後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這起案件中,葉殊的確就處於我們認知中的“女性弱勢”地位。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然而,在緊接著的第二起案例中,王亞楠就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

鄭雅文飾演的檢察官範嘉怡出於一種女性本能和慣性思維,對於王亞楠起訴丁杉一案,把王亞楠歸類為“女性弱勢”的一方,從而直接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判斷。

然而,當事實真相擺在範嘉怡面前時,她才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潛意識影響了自己的邏輯思維。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用檢察官楊老師的話來說,這個案子堪稱是運用女性優勢的典範,這種優勢就是“人們潛意識當中普遍存在的對女性弱勢的認知。”

對於這種認知,其實不僅表現在性別,還表現在年齡、職業和社會地位等等方面。

比如:一看到家庭中或者公眾場合裡,年輕人與老年人發生爭執,很多人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年輕人的錯。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老年人是弱勢群體。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所以很多老年人倚老賣老,在公交車上強行霸座,如果你不讓座,我就抽你耳光。孰不知,尊者愛幼這個詞,有兩層意思,年輕人要尊老,老年人也要愛幼。

陳凱歌的電影《搜尋》的開頭也就是人們的這樣一種認知,把一位身患絕症的女性置於了輿論的漩渦中。

或者一說到醫患關係,也會下意識地認為患者是弱勢,出了問題一定是醫生的錯。一說到師生矛盾,學生和家長也就成了弱勢,教師無論對錯也都會被置於公眾和輿論的風口浪尖。

同樣的問題還表現在,如果外賣小哥騎車逆行撞到了勞斯萊斯,公眾也幾乎不會去了解誰對誰錯,而把責任歸結為開勞斯萊斯的車主。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因此,什麼是“弱勢”?

小攤小販之於城管就是弱勢?老年人之於年輕人就是弱勢?女性之於男性就是弱勢?學生之於老師就是弱勢?罪犯之於警察就是弱勢?患者之於醫生就是弱勢?還是窮人之於有錢人就是弱勢?

當我們的邏輯思維被這些思維定勢左右的時候,當我們的正常判斷被這些潛意識控制的時候,我們就會偏離真相越來越越遠。

所以,《黑色燈塔》中的這兩個案例,最重要的不是向我們傳遞普法知識,而是揭示一種社會現象,引起我們警覺和做出自覺的反省。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第二,關於“空巢老人”的話題。

在我們生活中,有兩個比較普遍存在的痛點最直擊人心。一個是留守兒童,一個是空巢老人。

在《黑色燈塔》中,專門用了一個單元來講述“空巢老人”的問題。

劇中的石大爺老伴因病去世後長年獨居,唯一的兒子不僅遠在千里之外,而且與他聯絡極少。於是,賣保健品的那些人就趁虛而入,把石大爺捲入了一場騙局。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空巢老人與保健品推銷員,幾乎成了現代社會的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老人們相信和購買保健品一方面是他們知識的缺陷和與社會的脫節導致了他們認知上的障礙,另一方面,其實推銷員的陪伴和慰藉彌補了他們情感上的缺失。

正如劇中石大爺兒子石磊回來後指責石大爺輕信騙子時,石大爺回答兒子的一句話:“假藥?可是你連假藥都沒給我買過。”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他們也許買的不是藥,而是陪伴和關愛。

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總以為父母永遠在哪裡,等我們回家。殊不知,他們老了,可能等不到我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

在父母眼裡,一個電話,一次問候,一頓簡單的飯菜,一句貼心的關懷,其實就是愛。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凡人如你我,辛苦工作努力打拼為的是什麼呢?不就是家庭溫暖生活幸福嗎?

其實何止是石大爺?吳倩飾演的喬諾也不是一樣,自己工作起來就忘了媽媽其實也是一個需要關心需要照顧的人。

當女強人媽媽病倒被員工推進病房的時候,她一定也是希望女兒在身邊的吧!當喬諾打不通媽媽的電話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做更多一點的努力呢?

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後悔,也不要讓更多的老人加入“空巢”的行列,應該是《黑色燈塔》想要傳遞的價值觀。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第三,關於“少年成長”的話題。

從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電影《少年的你》上映以後,“校園霸凌”這個詞開始被更多人知曉,《黑色燈塔》中也直擊了這個現實中的痛點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除了需要學校和社會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之外,更重要的,其實還是跟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聯絡。

在《黑色燈塔》劇中,楊檢察官與兒子的關係其實也可以看作一個分析的切口。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在我們當下的家庭關係中,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簡單說來,就是母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佔了主導地位,父親教育的缺失和陪伴的減少,使得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都主要受到母親教育的引導。

所以,當家庭中的母親如果也是職業女性,同時還要兼顧家庭教育的時候,她就會疲於奔命,從而導致情緒的不穩定,易怒易暴躁。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要麼過於懦弱,要麼就會異常叛逆。再加上父愛的缺失,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而且,無論是懦弱還是叛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會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不再讓大人瞭解他們的心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心門,關上很容易,開啟卻很難。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那些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原來應該在第一次遇到困難時就選擇向家長救助,卻為何很多選擇默默忍受,甚至最後寧願向學校和老師求助,也不願意告訴冢長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在這些孩子的認知裡,他們會覺得家長太忙了,他們是被忽視的。或者,我給他們添麻煩了,他們會因此更生氣。

而那些在健康的、溫暖有愛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往往不容易遭遇欺負,是因為他們身上的氣場更陽光更強大,他們向別的孩子傳遞資訊的是:我有人愛有人照顧,如果我有絲毫損傷都會被發現和被追究。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才是我們培養一個健全人格孩子的基本條件。

《黑色燈塔》雖然依然還有很多行業劇的bug和邏輯漏洞,但客觀地說,它已經在竭力向我們展示和傳達一種正確的態度和一種新的理念。

比如之前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已經是一部非常成功和優秀的司法和刑偵題材作品了,但我們依然沒有在劇中看到辯護律師的身影。

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三大痛點直擊人心

嫌疑人的心理防線都是在檢方一步步的舉證中土崩瓦解,調查取證也都是檢方視角,完全沒有我們期待看到的檢方與辯方的短兵相接見招拆招。

而《黑色燈塔》在辯護律師和庭審這一環節幾乎已經做到律政行業劇的極致。它不僅有檢方視角,還有辯方視角。它不僅控訴罪犯伸張正義,也懂得辯證,站在被告的角度思考問題。

《黑色燈塔》能夠在評分嚴苛的豆瓣站穩7。4分,也算是得到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和肯定。我們的國產劇終於開始不再披著行業劇的外衣談戀愛了,作為一部不該被埋沒的年度好劇,《黑色燈塔》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