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琵琶袖”裡能放十六件物品?

2022-05-26由 南國都市報 發表于 女人

近日,有影片博主演示了明制漢服琵琶袖誇張的容量,從兩隻衣袖中掏出16件物品,包括錢包、駕駛證、鏡子、防曬霜,甚至還有保溫杯、照相機和手賬!於是,“漢服袖子裡可以放多少東西”引發了網友討論。服飾史學家表示,如今古裝劇很容易誤導觀眾,古人大袖衫要的是飄逸效果,不會裝很多東西。

琵琶袖兩頭收窄 不易掉落內藏物品

近期多部古裝電視劇正在熱播,又可見古人隨意從袖子裡掏出銀兩、書信等物件的鏡頭,於是就有影片博主蹭熱度,演示了“琵琶袖”的“有容乃大”,兩隻袖子裡竟然能藏進16件物品,確實令網友大開眼界。不少網友開玩笑說,簡直比哆啦A夢還厲害。

甚至還有網友發現,這種琵琶袖的袖口是收窄的,所以手可以下垂,內藏物品似乎也不容易掉出來,而袖根也是收窄的,抬高雙手的話,這些物品好像也不會掉到胳肢窩。可見,琵琶袖設計得確實很智慧。資料顯示,琵琶袖多見於明代。

大袖要的是飄逸效果

不是魔術師的道具服

那麼古人真的會往袖子裡放這麼多東西嗎?服飾史學家黃強告訴記者,袖子不是萬能的,不要把它想象成魔術師的道具服。

古人為了表現大袖的風度,是不會把東西都裝進袖子裡的。但是袖子裡有夾層,可以放手帕這些小物件,大而重的物品肯定裝不了。大袖衫玩的是飄逸的效果,裝很多物品的話,大袖會下墜。

魏晉時,大袖衫流行,稱之為“褒衣博帶”,這還是一個成語。而且大袖衫的面料有薄的,也有厚的,“你想象一下,薄面料的大袖衫,怎麼可能會在袖子裡裝很多東西?既不結實,又會鼓鼓囊囊垂墜到地面,人都沒法行走了。”黃強表示,厚的面料大多用在冬季服飾上,冬天衣服穿的層數多,或許能裝點東西,但也不至於裝得下水杯這些。

“就算古人在閱讀時把書裝在袖子裡,那也只是暫時藏在袖口,不會長時間放的。”黃強解釋說,因為古代對書很尊重,讀書前甚至要沐浴焚香,而且古代的線裝書也很厚,藏在袖子裡的話,人也不舒服,“所以說,這些網友理解的‘能裝很多東西’,只是想象,如果按照魔術師的要求來要求古人的話,那就屬於道具服了。”

據瞭解,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漢服袖子裡是沒有口袋的。所以說,古人看似把東西裝進了袖子,但其實是把手伸進了內襟,裝進內襟兜裡。那怎麼存放隨身物品呢?古人有時也會揹包,從敦煌壁畫就可以看出,那時女性就已經會揹著包出門了,有挎包也有腰帶荷包,很時尚。

古人著裝不隨意

袖口不是萬花筒

“如今,古裝電視劇中的服飾幾乎沒有不出錯的。一些錯誤的用法和說法,也常常誤導觀眾。不是說電視劇裡的古裝服飾不能有新的改造,而是因為歷史的時代性很強,大方向上不該出錯。”黃強還跟記者分享表示,古代著裝很講究,有規範、有規矩,按等級,不會太隨意。而且中國傳統服飾既有大袖衫,也有窄袖衫。

他介紹說,從東晉一直到南朝各代,服裝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趨向寬鬆肥大。服飾寬大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士大夫生活安逸,縱情放達,追求飄逸的感覺,服飾寬大“褒衣博帶”正好體現出飄逸之感,“峨冠博帶”是士大夫追求的服飾形象。直到梁代,士大夫還喜歡穿肥大的衣服,繫著寬鬆的長帶,頭戴高帽,足蹬高齒木屐,儀態很是瀟灑從容。

黃強表示,“魏晉時期還沒有摺扇,使用團扇,那麼大是裝不進袖口的。”那時的衣袖和衣裾都做得非常寬大,一個衣袖其實可以裁出兩個普通的袖子,“我們讀書時,就有同學說,古代袖子太大,衣裳太寬,太費布料了。雖是笑話,也是事實。”所以,貴族要表現那種風度灑脫的姿態,就要穿大袖衫,窮人只能短衣襟小打扮。

其次,魏晉六朝服飾寬大的第二個因素是玄學思想的盛行,崇尚清談。那時士大夫吃藥成風,喜好服用五石散。服用丸藥之後,身體發熱,假若穿窄小緊身的服飾,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面板乾燥,緊身衣服與面板摩擦,極容易潰爛,因此吃藥之後,必須穿著寬大的衣裳,以避免面板的潰爛。

因此,魏晉“褒衣博帶”的產生也是古人不得已的苦衷而誕生的,結果形成飄逸的效果。那麼,如果把大袖口裡裝上保溫杯等多種物品,那就“飄逸”變“累贅”了。

(文圖據揚子晚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