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2022-02-25由 中新浙裡 發表于 女人

記者、編輯 |

胡亦心

出品 |

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

第五個中國品牌日剛剛過去

相關機構釋出的資料顯示:

近十年“國潮”相關搜尋熱度

上漲了528%;

而在2021年各種品牌市場關注度方面

“國貨”為“洋貨”的3倍。

所謂國潮,“國”即是中國傳統文化,“潮”代表著時代精神,面向未來。

繼2018年國產品牌的“國潮”服飾在國際時尚週驚豔登場,“國潮”之風便不斷跨界破圈,迅速席捲美妝、文創、餐飲等多個領域,令傳統國貨產品的面貌煥然一新。

國貨復興,“國潮”來襲。小到手機殼、指甲剪,大到汽車、傢俱等生活載體,無不在“國潮”之中尋找著自己的時代定位。

跟風者眾,但難免良莠不齊,胡亂跨界、浮於表面以及模仿抄襲的現象愈演愈烈,“畫皮難畫骨”的“偽國潮”成為“雷區”。

這不禁讓人思考,“國潮風”到底是怎麼

刮起來的?怎麼變味的?又將吹向何方?

風口之下 “國潮”湧起

雖然還談不上“國潮玩家”,但作為地道北京人的王可,從小就偏愛帶有中國元素的東西:自小喜歡看武俠小說和電視劇,穿著北京老布鞋,穿梭於各式衚衕,感受紅牆黃瓦、京劇悠揚,仙鶴、祥雲是慣見的圖案,長大後玩的遊戲、聽的音樂也偏愛古風一類。

把時光倒回到剛剛進入千禧年之時,那時“國潮”之風尚未湧起,提到更多的是懷舊二字,後來才有古風,再後來,又“升級”到了國風。

王可喜歡和小姐妹穿著古風刺繡的衣服一起上街,“兩人一黑一紅,背後繡著兩隻昂首的仙鶴,現在想來都覺得挺有趣,但那時候並不覺得自己追的是國風,更覺得是迴歸傳統。”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國風元素產品。胡亦心 攝

2018年,李寧的“悟道”秀在紐約時裝週一鳴驚人,這一年也被國內經濟學界成為“國潮元年”,“國潮”由此開啟。

2019年,“國潮”澎湃,不少傳統品牌與文化標杆紛紛披上“國潮”外衣,以各自的載體展示著東方美學和中國元素:《我在故宮修文物》《詩詞大會》成了爆款;“李子柒”從國外“火”回了國內,從另一個角度展示“東方生活”……

2021年5月10日,百度與人民網研究院聯合釋出《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尋大資料》,搜尋資料也彰顯了“國潮”已正式進入3。0時代,有了全新的外延與內涵。

根據百度搜索大資料顯示,2021年國貨品牌關注度是洋貨3倍,手機、汽車、美妝等領域中國品牌全面崛起;近十年,“國潮文化”相關搜尋熱度上漲128%,“科技”相關搜尋熱度也上漲了7倍。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圖片來源於百度

報告還提及,“國潮”3。0時代,更多的是新國貨與特定中國傳統文化IP的完美結合,商業消費不再拘泥於實體產品,傳統文化的挖掘、大國自信的迴歸,以及自主科技的井噴爆發,讓全新的“國潮”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這使得“國潮”的興起不再是市場舞臺上作秀,而是歷史傳承與經濟社會效益的完美搭配。

浪潮之下,“傳統文化+中國製造”不再是小眾的狂歡,亦成為新一輪創業熱門賽道。

浪潮之下 良莠不齊

浪潮之下,表面形式的“國潮”越來越多,這給“Z 世代”年輕人也帶來了一種審美上的疲勞和厭倦。

如何看待當下“國潮”?記者隨機尋找了幾位關注喜愛“國潮”的網友,瞭解他們眼中的“國潮風”。

“我們一直在說國潮,但國潮概念是什麼?”當被問及對當下“國潮”有什麼看法時,網友李義山首先對這二字本身提出異議。

在他印象裡,“國潮”雖然有著向中國古典元素致敬的意思,但還停留在古代畫風、顏色、服裝、影象的模仿復刻,總覺得少了些涉及“靈魂”的東西。

仙鶴、朱雀、祥雲、古典園林建築……這些曾幾何時與現代時尚完全搭不上邊的元素,正逐漸出現在各類消費品中,服飾、化妝品、飲料、食品等快消品,都在加入這場跨界融合的國貨新潮流中。

但“有”並不等於“融”。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陳昱昊的古風作品。陳昱昊供圖

網友陳昱昊學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看到當前很多號稱“國潮風”衣服上印的龍鳳圖案,總覺得“畫皮不畫骨”,“感覺就是用中國元素強湊出來的,品牌對傳統文化裡面的元素沒有‘玩’明白,不同品牌間,太良莠不齊了。”

當被問及心目中的“國潮”應該有怎樣的特點,陳昱昊並未總結過,但總覺得應多一些哲學的思考,“‘國潮’應該是一種態度和生活方式,當下的‘國潮’太過淺薄”。

自從去年在“B站”被美妝博主安利了“國潮”化妝品,網友黃鑫的購買慾就一發不可收拾。從“毛戈平”到“謝馥春”到“花西子”再到“故宮彩妝”,她的梳妝檯上擺滿了“國潮”化妝品。

但當談起使用體驗,黃鑫話鋒一轉,直言不是口紅應該有的滋潤度和持久度沒有,就是眼影飛粉太嚴重,“但又能怪誰呢,原本就是圖了產品‘美色’,也沒敢指望它們好用。”

究竟能趕“潮”多久,黃鑫也不知道,“當賣完情懷,我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韭菜’能被割。”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古風文創產品。胡亦心 攝

對於“國潮”產品的使用體驗,“國潮”愛好者陳思思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來,“國潮”本來就是商家營銷出來的一個概念,目的是為了賺錢,這本身沒有錯。只有消費者買單、商家獲利,商家才願意去生產更好的國貨。也正是因為現在“國潮”太火,進入這個領域的商家太多,所以“國潮”產品才顯得那麼參差不齊。“但我們不能否認,大浪淘沙之下,國貨確實越來越優秀。”

五糧液冰激凌、大白兔奶糖限量版唇膏、六神花雞尾酒……近年來,太多的“新老碰撞”讓她驚豔且驚喜,也讓陳思思對“國潮貨”充滿信心,

“讓子彈飛一會,我們總能看見優秀的產品出現”。

追趕潮流 煥新升級

“國潮”崛起既助推了民族元素在時尚界的盛起之勢,又給了民族品牌巨大的商業契機。不少老字號品牌借“國潮”之風重回消費者的視野。

2018年,中華老字號五芳齋為了推廣“重陽禮糕”,重新剪輯了五芳齋1989年的紀錄片。

彼時,鋪天蓋地的復古“國潮”尚在興起之中,“復古”皆是“仿古”,而五芳齋直接搬出“真·古”紀錄片,影片播放量很快就達千萬量級,“引爆”網路。

嚐到甜頭,五芳齋每一年都推出了魔性的、中二的、可愛的或是不明所以的廣告,因為“奇奇怪怪”“反差萌”,在年輕群體中實現“破圈”。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五芳齋國潮風的fang粽禮盒。五芳齋供圖

“這些實踐就是為了讓年輕人更多地接受國貨產品,讓他們從另外的、全新的角度去發現,原來這些國貨產品沒有那麼死板,也很有意思。” 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煒介紹說,也正是這些實踐,讓五芳齋這個已經100歲的老字號品牌,跟年輕人對上了話,讓他們知道五芳齋,甚至願意為其買單。

何為“國潮”?在徐煒看來,“國潮”首先是國貨或者是民族品牌,“潮”則意味著產品是創新的,是面向未來,面向年輕人的。“不能贏得年輕人,就沒有未來,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樣的,而且這個潮流本來就是滾滾向前的,不會說沒有‘國潮’這個概念,我們品牌就不煥新,只是有了‘國潮’趨勢的加持,推進了我們老品牌創新的步伐。”

一邊是“老字號”的煥新,另一邊是“新品牌”的溯“源”,“國潮”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基因,又體現了時代的創新表達,是中國審美當下的演繹,也是國貨品牌在發展中利用中國元素對自身的新詮釋。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古風產品。胡亦心 攝

但“國潮”演繹需要“厚度”和“深度”,這也成了“國潮”的門檻。

“我們看到了‘國潮’風口,也希望能追趕這個潮流,但一直沒能有很好的創意,幾次嘗試也沒有獲得期待的效果。”某飲品品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潮”看似容易追,但真的嘗試過之後就會發現,“出圈”沒有那麼簡單,不是簡單的幾個元素拼接,和知名品牌聯名就能站上風口。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2020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辦的“西湖國風節”宣傳海報。

也因為“國潮”是個新概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摸索階段容易產生觀念分歧,這也使得很多搭檔在追趕“國潮”路上,分道揚鑣。

“初創公司資源有限,不可能做太多的探索,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坐上‘便車’,太難了。”杭州某文創公司PR李興與此前的團隊僅合作了8個月就離職了。此前,她因為看好“國潮”這個賽道,從北京來到杭州,加入到此前的公司。

“創始人考慮的是現金流,是效果,但‘國潮’其實是傳承經典,與當下融合創新後的產物,需要積澱,哪有什麼一蹴而就。”李興覺得,不應該把過往營銷經驗用在當下“國潮”打造之中,但“爆款”也畢竟需要機緣,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以磨合之下,李興離開了公司。

“我依舊相信‘國潮’是風口,也依然認為‘國潮’需要細細打磨。我還是希望能參與到這個風口,只不過有了上一家的經驗,會更加註重觀念的契合。” 李興說。

“國潮”之流 奔向何方?

2020年,多個國內美妝/彩妝品牌,獲得上億元融資,“國潮美妝”依舊在風口上加速前行。

花西子創始人花滿天曾公開表示,一股潮流能夠持續多久,關鍵要看它背後的引力有多強。今天國潮背後的引力,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國人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以及逐漸完善的國潮產業體系……而這幾股引力,在短期內都不大可能減弱,只會越來越強。所以國潮會從當下“潮流”,逐漸變成社會“主流”。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

2020年美妝/彩妝品牌獲得融資情況。企查查供圖

國潮之流,奔向何方?百度的搜尋大資料報告中窺得端倪:消費品牌國產化、文娛產品本土化、尖端科技自主化,這三個風向或成為“新國潮”的未來大趨勢。

舊和新、小眾和大眾、傳承和創造,儘管“國潮”形式創新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國潮”的背後是中國製造因時而變,因變而興的真實寫照,是中國製造、中國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國情懷、中國自信的彰顯。

“國潮”風到底該怎麼追?“國潮”二字本身或許就是答案。

- END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