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2021-12-14由 汽車之家 發表于 科技

新書提出中國智慧交通領域六大創新理念和模式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作者 | 李彥宏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 編者按

在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看來,中國有著領先的科技人才紅利,有著豐富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有著無可比擬的良好政策環境,中國智慧交通建設必將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12月2日,他撰寫的新書《智慧交通:影響人類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以下簡稱為《智慧交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書中,李彥宏總結了百度8年多來深耕智慧交通領域的積累,分析闡述了智慧交通建設的“中國模式”,系統性地提出中國智慧交通領域六大創新理念和模式,即智慧交通運營商模式、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自適應的智慧信控系統、L4級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技術難點與突破、MaaS出行即服務模式、地圖ETA通行時間智慧預估和預約出行。

書中不僅闡釋了技術與交通行業融合應用,還分析了30個代表性城市案例,為交通智慧化轉型提供了現實參考和方向指引。

該書科學地描繪了智慧交通的未來:由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構建的智慧交通系統,有望降低90%交通安全事故;5年之內,中國一線城市將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10年之內,依託交通效率提升,城市擁堵問題將基本解決;隨著共享無人車的普及,私家車的需求量將大幅降低。書中還基於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判斷,提出了“人機混合時代如何‘人機共生’”這個關涉人類未來命運的大問題。

該書是在交通強國戰略指引下,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智慧交通發展現狀和前景的專著。“深度學習和智慧機器人正在重構未來的汽車、交通和城市。”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亞勤認為,《智慧交通》以嶄新觀點和戰略思維,給智慧交通的科學家、產業領袖及政策制定者帶來新的啟示和靈感。

本文摘選自該書後記《寫在人工智慧社會到來的前夜》,標題為編者所加,經授權刊發。

《智慧交通:影響人類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是我寫的第三本關於人工智慧的書。第一本是2017年編寫的《智慧革命: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第二本是2020年編寫的《智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形態》。

這本書寫作的時間大多在節假日,妻子看到我總是坐在電腦前一動也不動,就好奇地問我在幹嗎。我說“在寫書,一本講智慧交通的書”。她出人意料地說了一句——“你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我聽了很受用,寫得越發起勁了。

我對書有著特殊的感情。我在北京大學讀的本科專業是資訊管理,學的是如何建立一套龐大的知識管理體系,只不過後來這個體系被迅速計算機化了而已。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也許今天的我會坐在某個大學的圖書館裡,日復一日地給圖書編寫目錄吧。當然,這也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這也意味著,從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一天,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北大的書何其多也,雖然我愛好並且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計算機,但在燕園之中、書山墨海的薰陶下,我對書始終有一種敬畏之情。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1998年,在響應國家召喚、回國創業之前,我頗為“不務正業”地寫了一本小書——《矽谷商戰》,講述在矽谷多年間,發生在我身邊的商戰故事。當時國內對於矽谷的高科技發展史、競爭史非常關注,也有很多報道,但罕有以第一視角和親身經歷來講述這些重要歷史事件的作品。我恰好有這樣的條件,同時又覺得介紹矽谷的發展,對於中國高科技行業尋求跨越式趕超或許有所借鑑,所以即使當時非常忙碌,但還是抽空完成了這本小書。這也是我在國內第一次正式出版個人專著。

雖然當時已經接觸了大量計算機相關的資訊,但我還是選擇了以書為載體,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資訊載體裡,書的資訊密度更大、對事實和知識的表述更為系統和嚴謹。而與之相應的,是當時國內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知識(資訊)體系,以及人們獲取資訊的不平等和不便捷。

這種狀況也更加堅定了我創辦百度的初心,那就是讓人們更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而後的20年,搜尋引擎果然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使用知識的方式;百度也從最初的資訊檢索,進化出了當今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體系,果然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用知識沉澱思考,以期對時代的發展或多或少起到一些正向推動的作用,這可能才是我的初心所在。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我們即將進入智慧社會時代的前夜,我出書的頻率變高了。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如果說,《智慧革命》是一部科普書,重在介紹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是為了讓公眾對人工智慧有一個比較清晰完整的認知,那麼《智慧經濟》已經不完全志在科普,而是著眼於人工智慧技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探討人工智慧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基建、新動能的價值所在。

而《智慧交通》這本書寫作的初心和設定的出發點,比以上兩本的定位,還要更為深入一些——希望探討的是如何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如何將交通事故降低90%,如何助力國家“3060”雙碳目標達成,以及未來城市應該是怎麼樣等問題。

交通對於人工智慧來說算是一個的細分領域,但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卻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民生問題、一個跟每一個人的每一天都息息相關的問題、一個僅靠市場力量不能真正解決的問題,是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充分凝聚共識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

智慧交通恰好也是百度有大量探索和實踐的領域。國家層面的戰略指引、企業層面的創新實踐,兩者相得益彰,將加速人工智慧、5G、雲計算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加速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讓我們的出行更美好。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這本書不憑空立論、也不隨意假設。它裡面寫到的,要麼是已經發生的歷史,要麼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後才是基於現實的預測。它要證明人工智慧對社會、對交通、對人們的福祉和價值,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它必須做非常踏實的案頭工作,也必須從大量實踐中抽取真實、完整而又對未來有啟示性的真實案例。

我之前談到過自動駕駛的三重境界,在寫《智慧交通》這本書時,我自己也經歷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研究和收集”,我認真地研究了人類的交通簡史,並試圖在書中呈現出這個領域資訊和知識的豐富性,以及歷史的顆粒度,也整理了不少國際交通領域的理念和實踐。

第二重境界是“認知”,就是基於這些知識和實踐,構建一個邏輯和認知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用來解釋書中所述人工智慧和交通領域理念和實踐背後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

第三重境界是“推演”,這裡的“推演”,不是空想,而是基於現有的事實、結合前沿技術,去設想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甚至智慧社會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改變,“以終為始”去尋求最優解。

我之所以選擇智慧交通作為人工智慧“科普—思考—研究”的一個垂直和縱深方向,是因為當前這個領域最能夠考驗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全棧式能力、深度學習水平、行業解決方案的價值與綜合社會效益。

被很多人稱為“未來學大師”的斯坦尼斯拉夫·萊姆曾說:“我們總愛以一種直線的方式對新技術的未來發展做出延展,所以十九世紀的空想家和藍圖描繪家們會構想出‘滿是氣球的世界’和‘全是蒸汽的世界’——這兩個構想今天看來都很可笑。……歷史與這種簡化的呈現毫無關係。它絕不會把任何線性的發展路徑展示在我們面前,只會用曲折迂迴的線條來展示非線性的演化軌跡。”

同樣,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起起伏伏並非一帆風順的過程。但我能感到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關於未來如何開啟的思考逐漸成熟了,若干重要歷史事件到底為何產生疊加效應、什麼是具有巨大的偶然性但實則有深層次的必然性——智慧交通就是我們吃得比較透的領域,所以我也願以此為例,貢獻一些思考,希望能夠幫助社會各界觸類旁通地思考人工智慧在各自領域的價值。

李彥宏:智慧交通的三重境界|薦讀

在我看來,智慧交通時代的拐點已經到來。我非常慶幸,當我們國家有領先的科技人才紅利,當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當我們有“先行先試”“敢為天下先”這樣的政策理念的時候,在其他地方沒有的場景,在我們這裡會有;在其他地方沒有解決過的問題和困難,我們有機會首先去解決。

解決問題,就是創新。我們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未來很大程度上要靠人工智慧。我們也非常有信心,身處這樣一個時代,身處這樣一個環境當中,有機會透過技術創新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想再次強調,人工智慧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技術,而不是概念;人工智慧也是一種思想,而不僅僅是具體的工程化問題。只有從思想體系的高度加以認識,才能謀全域性;從實體技術的角度加以思考,才能更好的付諸實踐。這個過程無疑是漫長的,這本書也不過是無數的努力中的一點凝聚。

繼續向前思考,繼續書寫歷史,不負與這個創新的智慧時代相遇,是我們的承諾,也是希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