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投資人探討下一個“風口”在哪裡:生物醫藥和工業機器人

2021-06-26由 華夏時報 發表于 科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冉學東 見習記者 付樂 北京報道

“偏早期的科技類投資,我個人理解在這個階段不能把‘風口’作為指導投資的原則。”祥峰投資執行合夥人夏志進在6月22日舉辦的“2021中國新青年創業投資峰會”上這樣說。

他認為,一方面大家講到風口的時候,更多資金和人進來加大了投資機構挑選優秀創業公司的難度。另一方面,競爭維度也發生了變化,所有人都在關注轉折點是不是要來了,你不進來別人就進來了,並沒有深入瞭解這個行業的技術和趨勢。

“一支對標的‘精挑細選’的基金,是沒有辦法在風口來臨的時候去做廣覆蓋的,等挑到明年、後年,專案可能都沒了。我比較傾向於該走就走,不要管風口是不是要來,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選擇。如果沒有符合我們條件的創業公司,即使再好也要放一放,要有自己的原則在裡面。”夏志進說道。

藍馳創投 董事總經理曹巍表示,偶爾吹一吹‘風’還是能給市場帶來了不少活力。

所謂‘風口’有可能就是一個小的市場週期,只有積累了足夠的能量才能客觀、理性地觀察風口。早些年網際網路企業家很多都是跟著風口走,也有非常好的企業跑出來。“我們越來越傾向於陪著CEO找風口,偶爾也會陪著犀利的CEO去追風口。”他說。

“對創業者來說,‘追風’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從投資人角度來看還是要儘量往前走一走,提前做一些預判。”祥峰投資執行合夥人夏志進表示。

在他看來,一年前投資 自動駕駛 行業和現在的 投資價值 就差很多。在2013年,夏志進投了一個電池專案。兩年以後風口來了,這股風從國內刮到國外。海外市場有好幾家做鋰電池的公司剛開始沒有收入,上市後市值幾百億美金。他提醒到,做投資要在未來五到十年的大方向上有初步的判斷,不能偏離這個大的方向,這對投資人是比較大的考驗。

曹巍表示,比如現在的AR和VR產業,上一次感受到風口是2015、2016年。他們當時比較看重產品的人機互動和作為工具的用途。在第一波風口過後,市場上死掉了大量的AR和VR公司,他們就去尋找倖存的公司再做一把,前提是這類公司既要體現人機互動,又要有好的供應鏈。

他認為,目前創新支付、醫療器械創新、創新技術如何與傳統醫療企業結合都是可以關注的領域。比如腦卒中手術,術後康復在國內還沒有完善的服務,但恰恰這類服務也是剛需。

博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 董事長 徐文博也表示,“我們關注的醫療方向首先是國產替代進口,其次是新材料替代傳統材料、新技術、新方法,包括基因技術診斷的變革。”

夏志進一直希望在自動化引擎領域尋找機會,解決傳統行業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問題。

“在大的框架下,我們去看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機會,可能是 工業 機器人、 工業化 裝置、軟體、硬體,既有可能是跟AI結合的,也有可能是跟傳統自動化技術相結合的,這也是接下來五到十年很好的創業方向。”他說。

2021年開始,大規模的融資和IPO事件,正在創造新的醫療格局。據醫藥魔方資料庫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聚焦新療法、新技術的融資事件(含IPO)超224起,涉及200多家公司,累計融資金額超169億美元,生物醫藥行業備受資本關注。

此外,助農電商、人工智慧、社群團購、元宇宙等領域也成為投資焦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