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2021-06-16由 火星財經 發表于 科技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免責宣告: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作者:Mika Honkasalo

01。 生態系統 資源

當我們對不同的 L1 公鏈在構建 Web3 應用的開發和工具方面進行比較時,需要注意的第一個主要方面是許多 L1 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可用

 資金量有多大

。最近,Solana (透過私人代幣發售) 融資 3。14 億美元,由 a16z 和 Polychain 領投。這次融資緊隨 Dfinity 宣佈其 2。23 億美元的開發者生態系統計劃之後。

透過初始代幣發售獲得的大量資金也是這些 L1 公鏈專案的一個主要的 資金來源 。Web3 基金會在 Polkadot 的初始 DOT 代幣分配時持有 30% 的 DOT,以當前價格計算價值 75 億美元。隨著時間的推移,

 代幣的分配已經標準化

,大約 1/3 的代幣由主要開發團隊持有,其中 10-20% 給 投資者 ,剩餘的代幣在公開發售和生態系統獎勵之間進行了分配。

這一趨勢已經明顯地從最初的比特幣那種“公平地”將幣分配給任何 礦工 (儘管起初除了 中本聰 以外沒有很多礦工),轉向了類似於初創公司分配股權的代幣分配 —— 儘管早期的生態系統參與者 (比如開發者或者投資者) 會獲得更高比例的代幣獎勵。早期的 1COs (首次代幣發行),比如以太坊、EOS 和 Cardano 等,更傾向於簡單地大規模發售 80% 以上的代幣。

從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這些 L1 公鏈早期的

 生態系統獎勵

在很多情況下都分配給了早期的開發者和該其平臺上構建的專案。比如,NEAR 協議的代幣分配包括 11。7% 分配給了早期生態系統,17。2% 分配給了社群贈款。這與 Polygon (以太坊側鏈) 類似,Polygon 保留了 35% 的代幣用於作為生態系統和參與 staking (質押) 的獎勵。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上圖:各大 L1 公鏈專案的代幣分配情況:

綠色

表示公開發售佔比部分,

紅色

表示早期發售佔比部分,

黑色

表示 L1 公鏈專案的基金會 (生態系統基金) 的佔比部分。圖源: The Block Research

02。 爭奪開發者

資本並非啟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稀缺資源。相反,L1 區塊鏈專案會透過

 激勵機制

和一個有關平臺將如何變得受歡迎的  願景  來爭奪開發者。這些 L1 公鏈的技術細節往往被高估,而業務開發方面更加重要。為了吸引開發者在以太坊之外的 L1 鏈上進行構建,這些 L1 鏈通常有兩個技術論點:

提升的可擴充套件性 (交易吞吐量);

不同的治理和安全模型。

在可擴充套件性方面,擴充套件區塊鏈的最簡單方法是增加成為區塊鏈驗證者的要求 (從而

 減少驗證者的數量

) 以獲得額外的交易吞吐量提升。但這方面的缺點是網路去中心化的降低。

另一種可擴充套件性方法是透過水平擴充套件,通常稱為「  分片  」(sharding),即將網路劃分為多個分割槽,其中涉及如何將驗證者分配到不同的分片鏈中,以及為分片鏈和全域性狀態建立一種共識機制。就當前的 sharding 分片系統而言,包括

 Eth2.0

 NEAR

協議,其中的

 所有驗證者會被打亂分配至不同的分片鏈中

Avalanche 和 Polkadot 則提供了更多的自定義性,允許每個子網路 (在 Polkadot 中稱為「

 平行鏈

」,在 Avalanche 中稱為「

 子網路

」) 有著

 自定義的驗證者集

,但這些子網路與父鏈 (在 Polkadot 中稱為「

 中繼鏈

」,在 Avalanche 中稱為「

 主網路

 共享安全性

。而 Cosmos 將區塊鏈的自 主權 發揮到了極致,即 Cosmos 網路中每個相互連線的鏈 (不管是其中的「Hub」鏈還是「Zone」鏈) 都

 僅負責管理本地的安全性

—— 不存在協議提供的全域性安全性。Solana 則旨在採用垂直的、單一可組合的區塊鏈擴充套件方法,在軟體和硬體架構最佳化方面達到極限。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上圖:各大 L1 公鏈的架構、安全性、共識機制、虛擬機器/開發環境、驗證者數量 (截止撰文時)、經濟學、治理模式等的比較。點選圖片可放大。來源: The Block Research

對於開發者來說,分片的方式意味著 dApps 在同一個分片鏈中是同步可組合的,而

 跨分片通訊是非同步的 (較慢)

。這對於搭建像 1Inch 這樣的 DEX 聚合器來比較不同交易場所的價格並以最佳價格進行原子兌換構成了一定的限制。

對分片方式的一個批評就是,當透過分片方式對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層進行擴充套件時,其帶來的

 可擴充套件性好處是有限的

。而使用 Rollups 的 L2 擴充套件可以在區塊鏈之上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但可組合性會再次被限制在單個 Rollup 鏈內,而且

 跨 Rollup 通訊是非同步的

另一方面,維護應用程式之間的可組合性 (同時提供可擴充套件性) 是 Solana 推崇的主要價值增值。此外,開發者透過使用 Polkadot 的 Substrate 或者 Cosmos SDK 進行構建,也即相當於選擇在某個特定於應用程式的區塊鏈上進行構建,這使得開發者們

 對於本地的治理和安全性有著更多的 控制權

。比如,Compound 團隊基於 Substrate 開發的專用區塊鏈「

 Gateway

」允許 COMP 代幣持有者透過一個以太坊上的治理投票來選出「Gateway」鏈的驗證者。一部分以太坊社群對於 Compound 的這一發展疑惑不解,而 Polkadot 的支持者則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勝利,因為「Gateway」鏈是基於 Polkadot 的區塊鏈開發工具包 Substrate 而搭建的。

可能很難理解

 為何應用程式竟然離開以太坊 (或者在以太坊之外進行部署)

。畢竟,以太坊是最安全、執行時間最長的 智慧合約 平臺,所有其他協議/應用都在以太坊上,且以太坊可以說是最去中心化的。在以太坊之外的另一條鏈上搭建應用的常見原因是

 以太坊有著高昂的交易成本

,但 Compound 的創始人 Robert Leshner 表示,Gateway 是“被設計成一個跨鏈工具,而不是一個可擴充套件性工具。”

支援像 Compound 的「Gateway」這樣的特定於應用程式的區塊鏈的論點主要是其

 主權性

。此外,這種區塊鏈可能是 L1 鏈和建立在其上的協議之間的權力平衡發生變化的先導。

03。 引導區塊鏈生態系統

迄今為止,

 以太坊生態系統在開發者活動方面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雖然 GitHub 的資料並不精確,但引用“以太坊”一詞的倉庫的數量 (以及最受歡迎的倉庫的 star 數量) 比任何其他區塊鏈都高一個數量級。見下圖: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資料來源: GitHub

TVL (總鎖倉價值) 資料顯示,

 BSC

(幣安智慧鏈) 是迄今為止除以太坊之外獲得最多使用的平臺,BSC 網路中的應用鎖倉的 TVL 達到 147 億美元。以太坊的側鏈

 Polygon

最近的 TVL 以快速的速度增長到 65 億美元。

 Solana

是僅次於 Polygon 的區塊鏈,其中鎖定的價值約為 9 億美元。見下圖: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上圖:以太坊 (

黑線

)、BSC (

紅線

) 和 Polygon (

綠線

) 上面的應用 TVL 變化趨勢。

以下是區塊鏈專案吸引開發者和使用者的成功經驗:

Token 的分佈是關鍵:BSC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幣安作為最大的加密貨幣 交易所 。

儘可能降低進入門檻。BSC 和 Polygon 都相容 EVM (以太坊虛擬機器),這允許實現智慧合約的簡單移植,以及與現有工具 (MetaMask, Etherscan) 的整合。

使用者跟著激勵機制走。例如,Raydium 等基於 Solana 的專案擁有較低的流通供應量,然後透過激勵向用戶分發代幣以獲得流動性。

很多時候,加密領域的焦點是技術,但

 BSC

的成功表明,幣安的分佈才是關鍵。峰值時,BSC 中的 TVL 鎖倉價值相當於以太坊 DeFi 中的 TVL 總價值的 40%。幣安幫助使用者轉向 BSC,同樣也吸引了開發者。交易所 FTX 與

 Solana

也有著類似的密切關係,FTX 已經宣佈在 Solana 上面搭建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平臺 Serum。對於對 NFTs (非同質化代幣) 感興趣的開發者來說,

 Flow

區塊鏈與 NBA 的合作也有著類似的效果:儘管 Flow 目前相對來說更加中心化 —— 大約 60% 的節點型別都是由 Flow 的開發團隊 Dapper Labs 控制 —— 但這種合作關係允許 Flow 上面的應用獲得更廣泛的受眾。

Polygon 與以太坊社群的緊密協作使得

 許多領先的以太坊專案都部署在 Polygon 鏈上

。最近已經確定有來自 13 個不同垂直領域的 356 個專案和公司正在 Polygon 的生態系統上擴張。在兩個月的成長中,Polygon 吸引了除以太坊以外最多的開發活動。

NEAR

協議也採用了親以太坊的策略,最近推出了

 Aurora

。Aurora 是作為

NEAR

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構建的,與 EVM 相容,可幫助以太坊使用者、dApp 輕鬆遷移至

NEAR

區塊鏈 —— 且最顯著的就是

 使用 ETH 作為 Aurora 內部的 基礎貨幣 ,用於支付交易費

,這意味著能夠為 ETH 持有者增加價值。

坦率地說,EVM 相容性還意味著

 更容易複製現有的程式碼

,並透過簡單的修改將一個分叉版本部署到一條新的鏈上,以啟動一個協議 (並圍繞協議形成一個代幣持有者社群)。但 BSC 的成功已經導致了該平臺由於充斥不合格的開發者和缺少審計人員而使該平臺的攻擊事件爆發,2021年有近3億美元的資金被駭客竊取。

現有的使用者介面也可以更容易地接通到新環境中。DeFi 聚合器 Zapper 是一個集成了多個 DeFi 特性的前端,它與 xDai、Polygon、BSC 和 Fantom 整合在一起,當然還能夠快速支援 Rollups。區塊瀏覽器可能是使用者和開發者最常用的工具,而且以太坊的區塊瀏覽器 Etherscan 的使用者體驗遠遠超過其他 L1 鏈的任何同類工具。同樣的引導也擴充套件到了資料分析領域 (如 Dune Analytics 或 Nansen。ai) 以跟蹤和顯示網路活動。

另一個降低在非以太坊區塊鏈上啟動開發的障礙的途徑是

 引入重要資產

。這可以透過

 跨鏈橋

(現在所有知名的 L1 公鏈都有著某種形式的用於橋接以太坊的跨鏈橋) 和與

 穩定幣

提供商合作來實現。穩定幣對於引導 貨幣市場 應用和 槓桿交易 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Solana 和 Algorand 已經與 Circle 合作,從而將 USDC 引入他們的生態系統。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上圖:以太坊 (

黑線

)、Solana (

紅線

) 和 Algorand (

綠線

) 上面的 USDC 供應量增長趨勢。

目前,區塊鏈的開發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偏向於以太坊,但以太坊以外的成功跡象開始顯現

。隨著跨鏈橋的複雜性越來越對使用者隱藏,以及為其他鏈上的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的改善,

 以太坊將在現有的應用程式和新的開發者方面與其他鏈展開競爭

公鏈競爭中的以太坊表現如何?

上圖:各大 L1 公鏈平臺上的 DeFi 私募融資增長情況。圖源: The Block Research

2021年,Solana 成為了以太坊以外獲得最多資金的生態系統

。同時,由於不依賴單一的生態系統,多鏈結構的方式也很受歡迎。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文件、基礎設施和其他開發者工具的相對更加成熟,以太坊上的開發往往要快得多

。使用當前的以太坊堆疊進行構建有很多優勢——例如,能夠在你自己的協議中複製使用 Compound 的治理框架,或者複製很受歡迎的 Synthetix staking 合約。其他 L1 公鏈在引導所有這些不同元件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就是為何這些受歡迎的以太坊替代性公鏈選擇跳過這一階段而直接複製 (相容) EVM。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