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2021-10-23由 好媽媽育兒秘籍 發表于 體育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文 | 月月 圖 | 網路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裡有言:“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

深愛孩子的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

卻不知道,自己引以為傲的教育裡,也許藏著給孩子的毒藥。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 01 -

父母的陰晴不定,讓孩子惶恐不安

曾在商場裡見過這樣一幕: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個四歲的女兒,在一起挑玩具。

媽媽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溫柔地給孩子介紹各種玩具的功能,講著講著,還忍不住親孩子一口,那畫面看著既溫馨又和諧。

可是,才過了不久,畫風突變。

孩子因為吵著要多買兩個玩具,媽媽不肯,於是兩人發生了爭執。

孩子不依不饒,媽媽一怒之下撂下狠話:“你就待在這兒吧,我不要你了!”然後徑直離開,剩下孩子在後面哇哇大哭。

不難想象,這個只有4歲的孩子心裡,該有多麼的驚慌失措。

最親近的媽媽,一會兒對自己和風細雨,一會兒對自己暴跳如雷,一會兒說自己是她最愛的寶寶,一會兒又說不要她了,這樣的反覆無常,如何叫孩子不手足無措呢?

還有另一種家長,在不自覺地踐行著“心情式育兒”。

自己開心,就“寶貝”長“寶貝”短地叫著;自己如果心情不好,就看孩子哪裡都不順眼,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洩情緒的物件。

陰晴不定的父母,只會讓孩子充滿了惶恐與不安。

長大之後,這些孩子會變得更加缺乏安全感。因此,對於父母來說,糟糕的情緒是親子關係的第一大殺手。

對於孩子來說:

擁有情緒化的父母,

是一生的詛咒。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 02 -

情緒化育兒,養出討好型孩子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女主角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她從小都希望得到父親的喜愛,心甘情願地按照父親的要求讀書、工作。

可也只有當她在馬戲團裡做鬼臉的時候,才能博得父親的一笑。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常常能看到令人心疼的討好型孩子。平時,他們總是很聽話,能敏感地察言觀色,給人感覺善良、大度、好相處。

他們的心裡並不快樂。

他們常會把別人的壞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認為“都是我的錯”;

他們常會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他們永遠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任由別人踐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其實,討好是一種病。

美國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曾在書中提到:

“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的取悅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

當你在慶幸孩子有眼力價、聽話、懂事時,也許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一種叫“討好”的病。

然而,孩子又是如何患上這種病的呢?

假如父母在孩子聽話時,就對他言聽計從,孩子不聽話時,就對他動輒打罵,那麼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生欲就會讓他自我暗示:“只有夠乖,爸爸媽媽才會愛我”。

久而久之,他也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 03 -

父母的穩定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穩定而持久的。穩定的情緒,才是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要想避免情緒化給孩子傷害,父母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穩定自己的情緒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和語言相比,音調和麵部表情這些非語言資訊對溝通效果的影響更大。

一對情緒化的父母,必然會養出同樣情緒化的孩子。就算你讓孩子上再貴的早教,讀再多的興趣班,如果自己沒有穩定好情緒,那麼將給孩子帶來極壞的示範作用。

如果你也是情緒化的父母,就要學會透過各種方式來穩定情緒。

首先,我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生氣、低落時,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當你覺察自己處於負面情緒中,就能更好地控制它。

其次,我們要學會不要立即迴應。

當情緒激動時,要儘量避免說話或行動,給自己幾分鐘的“冷處理”。或者離開特定的情景幾分鐘,做幾個深呼吸,再回來處理,也許就能換一種心情。

最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給情緒找出口,還可以利用一些化學物質來提高情緒控制的能力。

其實,情緒控制能力本質就是神經元之間的訊號,所以鍛鍊身體、平衡膳食、閱讀、旅遊,都能夠讓我們產生多巴胺,從而提升情緒控制能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信任

很多家長都以為,無條件地愛孩子就是溺愛,只會把孩子慣壞。但實際上,愛孩子與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繪本《我永遠愛你》中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非常好。她不厭其煩地向孩子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為人父母,

我們一方面不能幫孩子逃避責任,

一方面也不能用愛作為威脅。

要知道,家人無條件的愛,

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盔甲。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學會和孩子共情

優秀的父母總會知道,世界上最聰明的溝通方式,就是共情溝通。學會共情,我們就可以避免情緒化溝通,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健身房裡,一個兩歲男孩趴在地上又哭又鬧。

這時,男孩的媽媽沒有直接把孩子拖走,而是像孩子一樣趴在地上,讓自己的頭和孩子的頭連在一個水平線,連鼻子都碰在一起。

神奇的是,孩子的哭聲漸漸降低,孩子和媽媽開始說起了悄悄話。

幾分鐘後,媽媽和孩子一起站起來,拉著手開心地走出了健身房。

不得不說,這名聰明的媽媽,深諳共情的智慧。

她知道,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時,無論你是講道理還是打罵,他都根本聽不進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嘗試理解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適當發洩。

《重啟》裡有一句話這樣說道:

“安慰一個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說‘不要哭了’,而是說‘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哭。”

理解孩子的情緒,是讓他平復情緒最快的方式。

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要想避免情緒化教育給孩子的傷害,我們還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同時也要教育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男主角阿甘,雖然先天智力障礙,但卻有一個懂得教育的母親。

媽媽時刻告訴阿甘:“你和其他任何人都是一樣的,你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當學校領導告訴阿甘的母親,阿甘的智力太低,只能上特殊學校時。

媽媽說:“我們天賦都是不一樣的,我的孩子應該和其他人一樣得到機會。”

反觀我們自己,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當孩子考試成功,我們就把他視作珍寶;一旦退步,就棍棒相向。

這樣的情緒化教育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成功時,容易驕傲自滿,眼高過頂;一旦失敗,他們又容易自暴自棄,厭惡自己。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是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教會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才能讓他更加自信,

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

同時也獲得真正的快樂。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 04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有人說,壞情緒就像病毒,不但讓自己生病,還會危害他人。的確,身為父母,最怕的不是沒有殷實的家底,不是沒有傲人的學歷,而是沒有穩定的情緒。

情緒化育兒,只會讓孩子在父母的陰晴不定中迷失自我,喪失安全感;

情緒化育兒,只會讓孩子變得刻意取悅,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情緒化育兒,只會讓孩子在爭吵中成長,漸漸變得暴躁、焦慮。

要知道,父母的情緒化,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只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夠在一言一行中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接納情緒、正確處理情緒。

願所有的父母都明白,

好的教育是表達情緒,

而不是情緒化表達。

願所有的孩子,

都能在和諧溫馨的環境中成長,

內心平和,自由快樂。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夜讀 | 情緒化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作者:月月

,碧讀好書籤約作者,一個追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佛系媽媽。本文為“碧讀好書(renshengbidu)”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轉載請聯絡原作者,一半一伴經授權後發表。

推薦閱讀

點選☟藍色字型即可跳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