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2021-09-21由 服裝人德勝 發表于 體育

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駁口領主要組成部份為領座a、翻領b。(如圖1)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一、平面制板(設a=3、b=4)

1。反視畫法

。描出前領圈。

。用半徑=橫領-0。8a橫領-0。8x3為半徑作領基圓。

。過止點作線段與領基圓相切,為駁口線。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0。9a=0。9x3=2。7作駁口線的平行線叫駁平線。

。領座轉折點。

。領肩同位點。

。主松度=(a+b):2(b-a )=(3+9): 2(9 -3 )=9: 13(如圖3)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量後領圈弧長,作後領中點。

。後領寬=a+b=3+6= 9。

。畫順領下口弧。

。作領的前角,可以是尖領、方領、或圓領。(如圖1 )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2。駁口領的正視畫法

優點是直接看到領的款式造型,設a=2。5 b=7

。0。8a=0。8X2。5=2作領基圓。

。作駁口線。。領座轉折點。

。0。9a=0。9X2。5=2。25作駁平線。領肩同位點。

。作駁平線的對稱線和領肩同位。

。點的對稱點。(如圖2)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松度=(a+b ):2 (b-a )=(2。5+7 ): 2(7-2。5)=9。5:10

。量後領弧長,作後領中點

。後領中點及後領寬=2。5+7=9。5

。作領的前角。作領座轉折點的對稱點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3。西裝領平面制板(設a=3 b=4)

。西裝領的傾斜度較大,或欲露出襯衣領,前後橫領應開大0。5~1 。B=0。8a=0。8x3=2。4作領基圓。

。止點位置較低,一般在胸圍附近或腰圍線WL附近。

。西裝領目前多數為方領圈過開大的領肩點。

。作駁口線的平行線。(如圖2)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0。9a =0。9x3 =2。7作駁口線。

。領座轉折線較偏上。

。當駁平線與肩線的交點離領肩點小於2cm,該點即為領肩同位點。

。主松度=(a+b):2(b-a )=(3+4):2 ( 4- 3)=7:2

。作領缺角。(如圖1 )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松度=(a+b ):2 (b-a )=(2。5+7 ): 2(7-2。5)=9。5:10

。量後領弧長,作後領中點

。後領中點及後領寬=2。5+7=9。5

。作領的前角。作領座轉折點的對稱點 (如圖2)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二、應用例項

(一)高翻領

假設製圖條件: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二)露肩式翻駁領

假設製圖條件: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三)連領座襯衫領

假設製圖條件: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四)連掛麵領

連掛麵領指領面與掛麵連為一體,主要款式為青果領,燕子領。結構要點是解決領面與掛麵的重疊量問題。

領裡與領面是分開的,領裡串列埠線在領座轉折點即可,領裡與前片是有重疊量的,領裡可以用節約用料的原則作串列埠線。領面與掛麵連為一體,必須做一個小方塊,以保證重疊量,小方塊與後片領圈帖邊一體比較美觀 。

製版步驟:

。連線ABCD。。用滾輪滾下四邊形ABCD。。過A作AE為領裡串列埠線。。用滾輪滾下AEMN為裡領。。用滾輪滾下掛麵紙樣。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複製CD至後肩線上取等長點。。剪下前片,領角處為ACDE。畫領時注意b後和b後最好相等,否則就要重新計算輔松度了。

連掛麵領同樣要做連駁口領的四個變化。

掛麵按西裝領的紙樣變化而變化。掛麵在第一節第二紐位之間作分割線,(目的節省用料,保證後領中和分割線下的掛麵都是直絲)。在分割線片展開0。5~1。青果領如果 較大,最好分領座,效果會更好。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三、駁口領的紙樣變化

1。駁口領領面的裡外勻的變化

裡外勻指兩層以上裁片縫合捲曲後,裡層與外層的圍度差。裡外勻不足,後領口有鋸齒形的皺褶(俗稱長牙齒)。展開重疊一般取0。3。厚料取更多。輕薄面料可以不計。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2。駁口領領面的駁口線轉折量加放,加放合適的駁口線轉折量,領子能自然翻轉,一般轉折量為0。3~0。6,厚料時取更大,輕薄布料可以忽略不計。

3。駁口領,領面和領裡的止口線坐勢量變化。成品外觀上看不到領裡,否則有弊病叫吐止口。取值一般為 0。2~0。3,厚料更大,輕薄面料可以不計。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4。駁口領領面的領角窩勢量加放。領角窩勢量指成品領角向領裡方向捲曲,窩勢量是服裝的一種質量要求。

連領座駁口領有個缺點,是駁口線不能抱合頭頸。駁口線有多餘的量,傳統的方法是用歸拔工藝解決。

分領座駁口領:中山裝領、男襯衣領,分割線就在駁口線上。西裝領、風衣領,分割線離駁口線0。5~0。7左右。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工業大生產需要簡化工藝,儘可能在紙樣上解決,採用分領座就是這個目的。

分領座紙樣變化有兩種方法,摺疊法和幾何變形法。

摺疊法步驟如下:

求出摺疊量。(就駁口多餘的量),一般為1cm左右。作摺疊線三根。作分割線。作領面的分割線。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領裡的分割線,不管什麼領,都在駁口線上。 領裡、領面分別摺疊每根0。3~0。4 。 使駁口線變短。分領座駁口領使用在高檔服裝。

四、幾何變形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五、駁領的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駁口領的構成原理和款式變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