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寵物 > 正文

故事:褐道人的避雷計

2021-11-21由 傳奇 發表于 寵物

歡迎提供自己的故事

或許你的遭遇並不孤單

褐道人的避雷計

隆隆雷聲伴隨著翻滾的烏雲接連炸響,無數道閃電在低空不住盤遊穿梭,結成了一張金色的繩網,陣陣的暴雨與呼嘯的狂風更是彷彿連房屋都要掀倒一般。

房廳正中,十幾個人團團圍坐在一起,臉上全部露出了恐懼的神色。看他們的服飾,分明都是朝中的一二品大員。此刻在這狂暴的天雷面前,他們卻也和尋常百姓沒有什麼不同。

故事:褐道人的避雷計

“道長……我們這樣行不行啊……”人群居中的一位,正是禮部侍郎德九,隨著雷聲一陣響過一陣,德九的心也越來越惴惴不安。

“不妨事,大人只要安心坐著,一過午時三刻雷就會停的!”回答他的是一位長袍廣袖的道士,雖然眉宇間也有幾分擔憂之色,但較之眾人還是要顯得氣定神閒許多。

“噢——”看對方言之鑿鑿,德侍郎的心也似乎安定了幾分,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靜等著午時三刻的來臨。

他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氏,打從二十多歲上就與這位褐道人相識。褐道人精於六壬之術,曾經為他推算過一生命理──幾歲入泮,幾時升官,某年得何品級,某年調放外任,娶妻何人,生子若干……樁樁件件,隨著時間的流逝都一一得到了印證,讓德侍郎從最初的姑妄聽之變成了深信不疑。但麻煩也就隨之而來,因為在褐道人的推命之中,有一句非常可怕的話,那就是在某年某日,德侍郎將因為前生的罪孽,遭上天雷擊而死!

已經深信褐道人言無不靈的德侍郎自然嚇得魂飛魄散,苦苦哀求褐道人為自己設法禳解。經過再三的求懇,褐道人終於勉強講出了一個法子:“到那天你請上十幾位當朝的一二品大員,讓他們環坐在你身邊,捱過午時三刻就可以了……唉,洩露天機,貧道罪愆不輕啊……”

“多謝道長!多謝道長!我如若不死,日後一定重重回報!”德侍郎馬上讓管家厚封了一千金給褐道人,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忙著在朝中聯絡高官階的要好同仁,讓他們到期來家中為自己避劫助陣。

應該說褐道人的破解之法還是很靈驗的,雖然把前廳的地磚打得石屑紛飛,那雷卻始終沒有落到德侍郎的頭上。隨著午時三刻的臨近,本來戰戰兢兢的德侍郎臉上也漸漸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可惜他的好心情並沒能保持多久,內宅的家人連滾帶爬地帶來了一個噩耗:“不好了,老太太被雷打到院子裡去了!”

德侍郎是一個孝子,聽到母親有難,嚇得站起身來就向內院狂奔,本來與他圍坐在一起的一眾官員因為想到身負保護之責,也隨同起身奔去,一大群人擁擁攘攘地剛奔到門口,就聽一聲霹靂巨響,震得眾人耳邊嗡嗡直響,老半天回不過神來。

再回頭看時,剛才眾人坐著的地方已經一片狼藉,椅子桌子都被打得焦黑粉碎,散落在各個角落。

“好險!”看到這樣恐怖的情形,大家忍不住念起了阿彌陀佛,“幸虧剛才離開了,不然……”

而在這聲巨雷響過之後,天上居然顯露出了一輪紅日──午時三刻,劫難已過。德侍郎也來不及高興,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內宅,所幸母親大人除了受到一點兒小驚嚇外,倒也沒有什麼損傷。

“恭喜恭喜!”在同僚們的一片祝賀聲中,德侍郎忽然發現了異常:“咦,褐道長呢?”

“沒看見呀,剛才沒有跟著你嗎?”

“好像我們跑出去的時候他還坐在那裡……”

“是不是內急上茅房了?”

無論是七嘴八舌的猜測還是接下來翻天覆地的尋找,都沒能發現褐道士的絲毫影蹤,他彷彿就像空氣一樣在德府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過,傭人們在打掃被雷擊毀的客廳時,從地上撿到了一隻身長將近兩尺的蠍子,尾上的彎鉤隱隱有金色閃動,大異常蠍。

原來這就是褐道人的真身!與其說是德侍郎將遭雷劫,不如說是它算出自己要遭災,修道過程中必遭天劫,所以才會在十多年前就和德侍郎刻意交好,騙他佈下這個陣局讓自己避難。沒想到他的心思固然智巧,上天卻更勝一籌,一招聲東擊西便讓褐道人的詭計付之東流,枉費他花了十多年的心血,到頭來卻還是難逃一死。

丹砂井的秘密

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在正午時分響起,伴隨著熱鬧的喧天鑼鼓,前來賀喜的人幾乎踏平了廖家門檻。

今天既是廖老太爺的百歲壽誕,也是廖家新屋落成上樑的吉日,又恰逢著前天剛得到鄉里的喜報:玄孫廖幼儒中了舉人──三件喜事湊在一起,不僅廖家人個個高興得合不攏嘴,便是四縣八鄉的遠親近鄰們,也都十分願意來湊這個熱鬧沾沾喜氣。

作為江塘縣的旺族大戶,廖家一直沒有分家,從老太爺算起,到現在差不多已經五代同堂了。不僅老太爺夫妻雙雙達到百歲暇齡,就連他們的五個兒女、十多個孫輩,也都已經過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階段。前些年道臺大人不知聽了誰的建議,將本縣本府年過七十的老人統計在冊,造了一本《壽民錄》作為國家祥瑞之兆上獻朝廷,果然讓皇帝龍顏大悅,著實嘉獎了道臺大人一番。而在這本冊子裡,廖家人就差不多佔去了一半頁面:八十二歲的廖家長子,八十歲的二子,七十七歲的三子……尤為難得的是,不僅這些廖家的嫡系子孫個個康寧長壽,他們的老妻也都精神矍鑠,毫無老邁龍鍾之態,所以在江塘縣,一提起廖家,人人都是嘖嘖稱奇羨慕萬分。

熱鬧的流水宴在廖家從正午一直襬到夕陽下山,人們才漸漸散去。散席的時候,當然大家也忘不了善頌善禱一番:“明年可還要來吃老爺子的壽酒啊……”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廖家的繁茂鼎盛之象卻在舉族搬進新居後不到兩個月,就開始了衰敗,先是廖老太爺偶感風寒一病不起,在某夜的睡夢中靜靜離世,緊接著老夫人因為哀傷過度,也隨即逝去……

剛辦完兩位老人的喪事,沒多久便是廖家的大房、二房、三房……陸陸續續地,高齡的老人們都相繼謝世。隨著五房裡最後一位年過七旬的長輩過世,剩下的小輩們也就不再恪守“聚族而居”的家規,很快便分家析產。以後因為經商或是別的原因,又有不少人搬到了外縣,而留在本地的廖氏子孫裡也沒有再出現長壽之人,而是像大多數普通百姓一樣,往往壽至五十上下便老病而亡了。

江塘縣的長壽之族就此式微消散,漸漸地再也無人提起。

時間流逝了二十多年,一直外放為官的廖幼儒因病乞休回到了家鄉。重新站在廖家祖宅門前的時候,廖幼儒想起了多年前自己中舉時的風光場景,不禁感慨萬千。

回鄉定居,置產自然是頭等大事,考慮到偌大的祖宅一直空鎖無人居住有些可惜,廖幼儒索性出資將之翻葺一新。結果在淘修屋後水井時,有工人意外地在井底發現了一個式樣古樸的石匣,匣底正有紅色的汁液微微滲出。開啟匣蓋,裡面滿裝著色澤芳紅的丹砂,仔細聞嗅,甚至還可以聞到隱隱的清香味道。

少年時代的久遠記憶慢慢湧上了廖幼儒心頭:以前居住在老宅時,這口井向來就是全家人的飲水之源,而江塘縣水土貧瘠,別處的井水總有一股酸澀的味道,要用明礬淨上一回才堪飲用,唯獨廖家的這口水井格外清澈,那種清甜芳洌的氣息,直到現在似乎還留在腦海裡呢——難道以前太爺爺、太爺們的長壽竟是從這上面來的?廖幼儒平時也頗喜鑽鑽丹鼎之術,看著手中的這匣丹砂,一個念頭不知不覺跳入了腦海之中……

雖然因為年代久遠,丹匣的來歷已經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的:在重新將這匣丹砂砌入井壁,並且從入住之日起,再次以這口甜水井作為主要飲水來源之後,廖家的長壽之人漸漸又增多起來,廖幼儒本人就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七歲的高齡。

臨終之前,廖幼儒立下了遺囑:廖家子孫,當永遠居住在祖宅之中,切勿輕易遷出!關注公眾號零點鬼話,我們下期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