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一個民營企業界的“無冕”組織:揭開“泰山會”的神秘面紗(下)

2023-01-02由 黃河人 發表于 歷史

一個民營企業界的“無冕”組織:揭開“泰山會”的神秘面紗(下)

“泰山會”年會

3

神秘地突然消失。

泰山會在二十多年的時間,在中國經濟領域中創造出的“經典”傑作,以及這些商界大佬們的成功神話。但是,任何事物都會經歷由盛及衰的必然規律,泰山會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但是,要真正分析泰山會神秘解散消失的原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情況非常複雜,它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經營等方方面面。那麼,我們只能簡而化之,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試圖作一下剖析。

先說內在因素。

泰山會組建成立的時間正是我國民營企業開始逐步發展的早期。當時,由於各方面條件並不成熟,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較為脆弱。因此,成立泰山會這樣的商會有助於民企團結發展,遇到問題互相幫助,共渡難關。但隨著時代發展,我國市場環境愈發成熟穩健,各行各業均湧現出大批優秀企業家。

商會形成的圈子可以為圈內的人提供人脈和資源,商人之間可以強強聯合,也可以互幫互助。抱團後的商人也會相應地提高了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不過,成也聚合、敗也聚合。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圈子也不例外。

一個完全封閉的組織既代表內部的團結與聯合,也意味著封閉和排外性。

一個民營企業界的“無冕”組織:揭開“泰山會”的神秘面紗(下)

“泰山會”頂級大佬們

古話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與外界流通的池塘需要定期換水,長久不換水的池塘會變成一潭死水。商會也是如此。尤其是像泰山會這樣的商會組織,嚴刻的商會規則、陳舊的幫會觀念、庸俗的人情關係,已經註定了它的結局。

天下之事,以利而和者,亦必以利而利。利益所在之地並非完全是什麼福地洞天,外人看著熱鬧,內部卻是“江湖”。在外界看來,同氣連枝、談笑風生的商界大佬們,內部必然也是鉤心鬥角、利益糾葛。

形成不了共同的價值觀、利益共同體,圈子早晚要走向衰亡。

泰山會的大佬們,確實依靠“抱團取暖”的宗旨,互相幫扶,大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紅利,實現了資本積累,嚐到了不少甜頭。但這些所謂“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是經營性的企業家,而不是研發型的企業家,他們是因為抓住了某個機遇,或者說是鑽了某項政策的空子而發了不義之財。這些人大多都認為錢這麼好賺,所以往往比較膨脹,有的走上了盲目擴張的路子,有的走上了低端經營的路子,以致最後的景況都不怎麼好。

這裡,我們就把他們梳理一下:

會長柳傳志,執掌聯想後,堅決摒棄了為聯想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倪光南院士主張和堅持的“技、工、貿”路線,而執意走“貿、工、技”路線,把聯想帶入了毫無技術含量的境地,雖然當下營銷能力不錯,但在依靠技術支撐天下的時代,聯想已經成為了歷史的棄兒,企業發展舉步維艱,負債率達到90。5%,已經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之所以出現去年聯想科創板主動“終止”事件,就是最好的註腳。尤其是所謂“企業家教父”的柳傳志,這些年把聯想國變民、民變私,已經成為國人們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早已失去了“教父”的光環。

我們再來看看當年為柳傳志“兩肋插刀”的泰山會元老盧志強。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的高才生盧志強,一路踏準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風口,從教育培訓行業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和金融業,旗下成立了多家以“泛海”命名的公司,被稱為“泛海系”。但是,之後的泛海借用高槓杆一路高歌猛進,瘋狂收購,快速膨脹、大規模擴張,形成一種“虛假繁榮”。以致造成流動性危機,債臺高築,欠債達上千億元,僅利息年付達20億元。多處資產被法院迫賣或凍結,即使這樣,還有鉅額債務無法償還,成了“鉅額老賴”,昔日風光無限的山東首富、最牛泰山會大佬之一,如今落得一個老賴的名號,讓人始料未及。

除此之外,王健林也是債臺高築,拆東牆補西牆,隔三岔五被法院強制執行,他的日子也不好過。還有

電影業“王子”王中軍,也自曝曾賣香港豪宅和字畫解決現金流問題。

那麼,上述這些大佬們遇到的難處,作為當初以互相幫扶、抱團取暖為宗旨的泰山會,已無能為力、無力迴天了。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

由此看來,一個以利益最大化的商會組織,當利益不能滿足於每個人時候,矛盾會自然而生,商會的價值作用也會自會降低。所以,泰山會因利而聚,因利而散,在利益衝突面前,看似十分嚴密、鐵板一塊的泰山會,其實十分脆弱,不堪一擊,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也是一種必然。

一個民營企業界的“無冕”組織:揭開“泰山會”的神秘面紗(下)

“泰山會”大佬們

下面,我們再剖析一下外在因素。

如果說泰山會早期成立時,是民營企業家們一起求生存、求發展,是一種必然的話,那麼到了它的中後期,已經完全改變了性質,漸漸形成了一個資本圈子,把手伸向各行各業和資本市場,以互幫互助取代市場競爭,以抱團取暖形成市場壟斷,達到了呼風喚雨、決定國家政策和經濟走勢的地步。這個局面,已經完全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社會公平競爭、共同富裕的道德準則。所以,在國家決心整頓金融資本野蠻生長、堅決打擊行業壟斷的大環境、大氣侯下,泰山會的宗旨正好與國家政策相違背,泰山會大佬們的所做所為,正是打擊的重點目標。這些過去風光一時的大佬們個個如驚弓之鳥,要不自顧不暇,要不拼命自救,要不夾起了尾巴。與此同時,當人們逐漸認識到泰山會的真面目後,它所留下的幫會形象、爆發戶形象、資本家形象、貪婪的形象,為人們深惡痛絕,為人們所指責,為人們所抨擊。所以,在國人們千夫所指之下,泰山會己無處隱身,己失去了生存的氣候和土壤。因此,它突然解散消失,也是其明智的選擇。

社會前進的步伐誰也無法阻擋,屬於泰山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切與我們這個社會制度不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和團體,都將會被人們所咩棄,所拋棄,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更加純淨美好的明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