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烏克蘭大饑荒,天災還是人禍?烏克蘭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

2023-01-02由 彈簧刀評論 發表于 歷史

2006年烏克蘭建立了烏克蘭大饑荒紀念館。並把11月22日定為烏克蘭大饑荒紀念日。

烏克蘭大饑荒,天災還是人禍?烏克蘭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

澤連斯基參加紀念活動

2022年10月22日澤連斯基參拜了烏克蘭大饑荒紀念館,以紀念在那場大饑荒中死去的烏克蘭人,同時發表講話說,30年代發生的那場大饑荒是一場針對烏克蘭民族的大屠殺。

烏克蘭境內平原眾多,河流縱橫交錯。世界上1/3的黑土地都在烏克蘭境內,一直以來被稱作歐洲糧倉。就是在這樣一塊土地上,為什麼會發生一場餓死300多萬人的人間慘劇呢?

烏克蘭大饑荒,天災還是人禍?烏克蘭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

起因

上個世紀20年代蘇聯政權逐漸穩固。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也在積極尋求工業化的道路。由於身處社會主義孤島,各種工業裝置都需要外匯來支撐。蘇聯高層不可避免地制定了以農養工的方針政策。以糧食出口來換取外匯,購買各種工業裝置。

烏克蘭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一員,當然要支援老大哥做出的決定。作為蘇聯主要的產糧區。烏克蘭肩負著糧食生產的重大的任務。

隨著外匯的需求越來越多,糧食的徵購數量也越來越高。使得農民的交糧意願越來越低。好多烏克蘭農民會把糧食藏在地窖裡,拒絕上交自己的糧食。這給徵糧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糧食的徵收越來越難。於是蘇聯高層專門成立了徵糧委員會,建立徵糧大隊,把拒絕繳納糧食的農民進行審判,流放。徵糧委員會的委員長克羅廖夫說,我們要把烏克蘭農民的每一個地窖都開啟,拿出他們的糧食。

可儘管這樣,徵糧工作仍然困難重重。

烏克蘭大饑荒,天災還是人禍?烏克蘭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

烏克蘭大饑荒紀念碑上面是麥穗和鐵絲網的雕像

饑荒

1927年,蘇聯決定成立農業集體公社。一切土地,牲畜以及生產資料都歸集體公社所有,對糧食實行通購通銷。以便從農民手中收取糧食。

透過成立農業集體公社的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徵糧的效率。農民手中的存糧越來越少。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越來越低。於是很多農民以消極怠工,毀壞生產工具來反對這種形式的糧食徵購,使得烏克蘭的糧食的產量出現大幅下滑。

雖然糧食的產量出現下降,但是徵糧的數量卻在逐年增加。為了完成徵糧的任務,許多集體公社把農民的口糧甚至存留的種子都徵購上來。

1930年冬烏克蘭很多地方的農民出現了斷糧,饑荒已經開始顯現。農民開始吃樹皮,野草。更有些農民開始從生活的土地上逃離,成為了災民。大批農民湧向城市,可是剛剛進行工業化的城市也缺糧,容納不了太多的人口。

為了維護城市的穩定,於是在各個路口設立卡點阻止災民流動。

於是災民只能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餓死。

英國記者在《泰晤士報》上對烏克蘭的計劃進行了報道。可猶豫東西方兩陣營的意識形態問題。新聞被當成了抹黑社會主義陣營的材料。烏克蘭也由於老大哥的原因出面否認此事。

直到1990年前蘇聯解體,一些機密檔案陸續解密,人們才越來越多的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從1930年~1934年,烏克蘭這次大饑荒大約300萬人失去了生命。

現在,烏克蘭各地紛紛舉辦紀念活動,以紀念在饑荒中失去生命的同胞。烏克蘭的大饑荒是人類社會中三大饑荒之一,歷史警鐘長鳴,讓我們引以為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