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卡達:現代化之子遇見文明之光

2023-01-01由 陳明農政評論 發表于 歷史

2010年,卡達獲得了2022年世界盃的舉辦權。從那時開始,西方國家對這個中東小國的詰難就沒有停止過。當時,西方國家認為卡達高溫酷暑、體育基礎設施缺乏,很難承擔起世界盃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挪威日報》將之稱為“足球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玩笑”。

卡達:現代化之子遇見文明之光

這種聲音一直延續到2022世界盃開幕仍未停歇。英國BBC甚至拒絕轉播,並且還播放了一段批評卡達RQ問題的影片,主要指向其管理外籍勞工的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事,西方國家對海灣國家外籍勞工權利問題的批評由來已久。此前,《衛報》、歐華律師事務所(DLA Piper)等已經進行過很多的調查報道。

卡達舉辦世界盃這個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最大的看點不是足球、不是國際關係、不是文明衝突,而是卡達舉辦世界盃這件事本身。#2022世界盃#

卡達這個國家幾乎兼具了人們關於貧窮和富裕的一切想象:

——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多為沙漠、岩石、戈壁;

——常住人口265萬人,但其中本國公民只有40萬,其他人口主要是外籍勞工;

——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本國公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4萬美元,是美國的2倍;

——耗資2200億美元,建了七座新球場,一百多家酒店、一個機場、若干高速公路和一條新的地鐵線,主場館所在地的盧賽爾是專門為世界盃建造的一座新城。

卡達:現代化之子遇見文明之光

可以想見,在農業社會中,卡達半島只能是不毛之地,如果有人居住,也一定是近乎赤貧的。事實確實如此。直到20世紀初,這裡的人們仍然只能靠打漁和採集珍珠維生。

不過,現代化大潮的來臨改變了卡達半島的前途。隨著經濟發展,世界各地的人們對珍珠的需求大增,19世紀以來這裡從一個珍珠採集的小漁村逐步成為重要的全球珍珠集散地。

珍珠雖寶貴,但與後來的石油相比,又不可同日而語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包括卡達在內的海灣產油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其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甚至不遜於現代化起源地的歐美諸國。

卡達是現代化之子。只有在工業化城市化高速推進之後,人類社會分工才會大幅擴張,從而給那些農業文明時代沒有未來的人和土地以無限的希望。

石油成就了卡達,貿易成就了新加坡,金融成就了香港……城市經濟體的崛起概莫能外。

也正因為城市經濟體與現代文明相伴而生,它的未來選擇帶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

其發展中有很多的畸形因素,比如卡達的勞工問題、新加坡的立場問題,等等。這些經濟體如果不能從畸形的現代化中走出來,那麼很可能掉入某種“陷阱”當中,就像過去一些年人們常說的“拉美陷阱”一樣,會不會出現一個“海灣陷阱”呢?不好說!

卡達:現代化之子遇見文明之光

城市經濟體因現代化而生,因此他們往往在不停地尋找下一個引爆點。包括卡達這次申辦世界盃,也不僅僅是有錢燒的,很大程度也是希望擴大知名度,增加未來的遊客流量,稍稍改變一下單一的經濟結構。

他們的未雨綢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前一些中東國家去中亞內陸國買了不少土地,還有一些太平洋島國去澳大利亞買地,都帶有擴充套件資源版圖的考慮。

我們當然希望,像卡達這樣的現代化之子能夠不斷的遇見文明之光,依靠技術進步、社會世俗化、經濟形態的多樣化獲得持久繁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