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人到中年,熬過閒境

2022-12-31由 稻草人視野 發表于 歷史

人到中年,熬過閒境

讀故事品人生

沒有人的一生是一路坦途,有上坡就會有下坡,只不過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可能走不同的坡途。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

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同事聰聰發給我一段題為《中年男正走向慈祥》的影片。

她說看過很多有影響力的雜誌、公眾號文章,覺得寫得不痛不癢,只是用唯美的文字堆砌成一篇文章,並沒有寫出能走進讀者心裡的東西。

而這個影片裡的講述,文字樸實,卻完全觸動了自己的內心。

我打開了影片,連續看了三遍,我承認,她說的是對的。

之所以觸動,因為作者說出了中年男的真實生活,甚至很多中年女人也都紛紛留言,“那說的不正是我嗎?”

因為真實,所以撥動心絃。

在珠三角,活躍著一批中年人,他們曾經意氣風發,穿著筆挺的西裝,臺上一頁PPT都可以侃侃而談上兩個小時。

他們曾經事業有成,瀟灑的開著車“賓士”在職場上。

他們曾經家庭幸福,妻子溫柔,兒女爭氣。

而如今

他們或成了一群垂釣者,只要有坑有水的地方,總有他們垂釣的身影。

他們有的或去了終南山,那是修仙得道的所在。

前幾年有位朋友去了雲南雞足山,說碰到不少曾經有過輝煌事業的人在那裡隱修。

是什麼讓他們脫離了俗塵,變得靈魂高雅?大有古印度樹林裡修仙得道的仙人風範。

在古印度文化裡,理想的人生歷程,大概分為淨行、家居、林棲和遁世四個時期。

男孩到達一定年齡,便出家修學,學習吠陀等學問,經過規定的年限,回家還俗。

還俗後,結婚生子,負擔家庭生活,善盡一家之主的責任。

人生該盡的義務盡了,便棲隱山林。從此深隱高蹈,勤修苦行,學習各種禪定思維的方法,以求“神我”的昇華。

最後,由中年的修行,進入衰老歲月,修行生活歷經一個段落後,身心絕對淨化,道果業已圓成。從此便遁跡山林,脫履塵境,再不參與世事了。

這是古印度高種姓人(婆羅門、剎帝利)的理想生活,平民(吠舍)也允許過這種生活,低種姓(首陀羅)是沒有資格去修行的。

我們的文化裡沒有這樣的傳統。

即便佛法傳入後,與本土文化結合,形成我們自己的釋家文化,也只是少數人在踐行“出世”的人生。

活躍在珠三角的垂釣者和終南山的隱士們,真的人生覺悟,要把俗體修成真體了麼?

現代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還沒有完成該盡的人生義務。

他們成了“閒散”一族,或生意失敗,或失業。於是,失意、失業的一群中年人不是成了垂釣的一族,就成了“隱士”。

中年人不懶,有能力,有經驗,還有理想,多數人還是活力四射,願意從零奮鬥,只是年齡,把這一群體關在了職場門外。

人到中年,最怕閒。

無論什麼原因,突然地被迫閒了下來,該怎麼破局?如何度過這失意、失業的人生低谷呢?

01。 熬

熬過物質的困頓,熬過精神的折磨,熬過靈魂的孤獨。

懂得“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才是人生的常態。老天如果把好運都給你了,其他人怎麼活呀?

無論何種原因,被迫“閒”著的一族,生活還得繼續。坦然接受這一變故。

前幾天,因為靜默,開啟珍藏多年的電影,再次品嚐《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人生。

青年才俊安迪是銀行的副總裁,飛來一場橫禍,涉嫌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儘管證據不足,法庭仍然給他判了兩個終身監禁,大好前程戛然而止。

安迪平靜接受了,在“閒”得發慌的監獄裡,無事找事,給獄警當理財顧問,給監獄長洗錢,辦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提升學歷考試。監獄裡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得讓自己忙起來。

“閒”下來的中年人,如果還不缺米菜,不妨讀讀書、練練字畫,等等。一方面給自己找點事做,讓自己忙起來,一方面修煉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個心靈寧靜的棲息地。

米菜沒有富餘的中年人,把必須和不須的東西分類,努力實踐老子和墨子的“儉”字訣。

老子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我們莫要看輕這個“儉”字訣。當年世界各國都受凱恩斯“消費刺激生產”的經濟理論影響而發生經濟危機,只有徳國實踐我們老祖宗“儉”字訣,完美地躲過了這場危機。

漢文帝也是一生在實踐這個老子三寶之一的皇帝,貴為皇帝,穿的袍子還打補丁,而且一穿就是二十多年。

文景兩朝節儉下來的身家,讓武帝朝有底氣和匈奴人幹仗,打出了漢朝的威風,打出了國際影響。中國走向世界,就是從漢武帝開始的。

一次和同事聊天,我說以前看不起某多,因為質量;如今生活全靠它。她說她也是,哪裡便宜哪裡買。

除了節流,放下身段,放下面子,靠自己賺錢,就算做苦力,也沒有什麼丟人的。

A說曾經去物流公司做過搬運工,碰到很多相同狀況的人。這些活報酬低,活兒累,好在小時候吃過苦,身心沒有因為在辦公室舒服的環境裡變得嬌貴。

還在家裡碼字,給客戶做些方案,接些零碎的活。

名符其實的成了靈活就業的一員。

據國家統計資料,有登記在冊的靈活就業人員就有2億,那沒有登記的還有多少啊?

人到中年,熬過低谷,靜待出谷時。

02。 撐

撐起一盞明燈。

人在“閒”境,最容易迷失自己。人在失意中,往往開始迷茫和焦慮,產生大量的負能量,作了個繭,把自己困在裡面。這時的人就如缺少陽光的植被,因長期生活在陰暗中,很難健康。

因此,哪怕環境再黑暗,也要給自己的心中安一盞明燈。只要內心光明,就有重見太陽的那一天。

無須怨天憂人,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我們能把握的就是當下。

人到中年,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許多事在我們經歷的時候,會彷徨悔恨,不知所措;然而時過境遷,驀然回首,我們所走過的那些彎路,都是為了讓我們彎到現在這條路上來。

我們生意失敗,我們失業,我們失去很多,但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如今我們的經歷,說不定就是要我們彎到將來要走的那個軌道上去啊?!

將來你要彎到哪個軌道?當下的態度就很關鍵。

《莊子》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晉獻公打敗了儀封人,他們選了一個美女送給他。這個美女起初哭哭啼啼,然而等她到了王宮,做了晉王的寵妃,睡的是大床,吃的是美味佳餚,她會不會後悔當初為什麼哭得那麼悽慘啊?

莊子的幽默,我們能心領神會吧!

03。 蓄

巴頓將軍曾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達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時的反彈力。”

人的生命是動態的,像連綿的山峰一樣起起伏伏,總不會是在谷低,也不可能一直在頂峰。

如今的中年人要清醒地認識,我們所謂的成功,靠的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國家的政策帶給我們的機會。

小米加步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變成了一個個的按鈕機關,我們如果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就真的會在谷裡出不來了。

所以,何不乘這個機會好好地修煉,不急不躁不焦,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而後一鼓作氣,衝出谷低。

《易經》有云:“潛龍勿用。”人在低谷,暫蓄光芒,時機不適合自己,或者自己的力量還弱小,這時唯有蟄伏、隱忍,努力地修煉自己的本事,以待來日的“飛龍在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