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道德經》: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2022-12-31由 逍遙玄 發表于 歷史

本內容是個人綜合了多個版本的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本著尊重原文為基礎去解讀。

以簡明清晰的邏輯分析,系統性地概括書中的知識關聯,不過度推理及過度化書中內容的態度去闡述書中知識。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們多多指正。

《道德經》: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上文品讀了

“《道德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提醒當時的統治者不要施暴政,亂殺人民。

因為這不僅是違背天道的,而且民不畏死,以死相威脅並不能起到作用,只會使自己更快走向滅亡。

老子反對用重刑,尤其反對以濫殺的方式來維持統治。

但真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也要殺那些胡作非為的人,而殺這類人,需要專門的人員,要專門執掌行刑的人去做。

不可隨意代替行刑來行刑。老子從側面反映出,違反天道的人,也要由符合天道的人來行此事。

該殺的人,自然有天道將其消滅,不可隨意亂行殺戮。

繼續第七十五章

“賢於貴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食稅:徵稅過多

人們之所以會飢餓,是因為統治者徵稅過多,所以使人們飽受飢餓。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有為:政令繁多,管制太多。

人們之所以難治理,是因為統治者政令繁多,強作妄為,所以人們難於治理。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求生之厚:奉養奢侈。

人們之所以輕於犯死,是因為統治者奢侈腐化,自我厚養,所以人們輕於犯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無以生為:不求厚養生命。賢:勝過。

貴生:厚養生命。

只有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更能勝過厚養貴生之人。

本章還是對於當時的暴政作出提醒。

老子提醒統治者要無為而治。只有減少賦稅,百姓才能富足;只有減少政令,百姓才能服法;只有不貪腐,百姓才不會胡作非為。

不然,統治者的強為政令加上自身的奢侈腐化,就會導致民眾不在乎生死,使得民眾不得不冒死反抗統治者。

如果一個人對死亡不再重視了,那麼他就不再懼怕死亡了,這個道理在上一章已經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在這裡,老子對“民之輕死”的原因作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說統治者過於注重自身的安逸和享受,必然會佔有和利用大量的物質財富,那樣人民就會缺衣少食,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了。

面對這種不公正的現象,人民實在不堪忍受,所以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鋌而走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