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世界亞美非區域主要國家的工業體系及優勢工業門類

2022-12-30由 南楚東君 發表于 歷史

世界亞美非的工業體系

世界亞美非區域主要國家的工業體系及優勢工業門類

世界工業體系分類

北美工業體系

北美就2個國家,美國和加拿大,美國是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完整度超90%,而10%是轉移出去的工業偏汙染和勞動力密集型的,而加拿大是半完整的工業體系。美國工業優勢就是中高階製造業齊全,高科技產業門類也豐富,技術與裝置都比較齊的還引領世界。加拿大基本跟美國經濟一體化了,美國轉移部分產業加拿大工業就強盛了比較才3700萬人口,可以說加拿大的工業是美國工業體系一部分。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工業化的國家,如果說擁有過完整工業體系國家就英美中三家,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跟隨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是主力,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國是引領者,越來越強勢。美國與加拿大都得兩次世界大戰之利,吸收了很多歐洲的人才、資金、技術,加拿大在二戰中都迅速工業化了能製造海陸空全套軍工武器,美國就直接成超級大國,軍事、經濟、金融等領域都世界第一。美國如此強勢,除了靠軍工和金融/美元,核心是靠工業,而工業強勢依先世界,有一大批各行業的先進企業,就需要科技與教育了,最後還是看人才體系,源源不斷吸收各國來的高階人才是美國強盛的根本。

北美優勢工業

美國

的武器製造、航空航天(軍機與客機都強勢)、汽車製造、生物製藥、機械裝置、電子工業、半導體、計算機關鍵零部件、石油化工、食品飲料(麥當勞和可口可樂一大批跨國巨頭)等,全面的強悍都比較有競爭力,中高階製造業為主,另外高新技術產業,如計算機技術、電子通訊、生物工程、化學、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新材料、人工智慧、超級電腦、新能源等世界領先。

加拿大

的汽車製造、食品飲料、金屬加工、礦產及油氣開採、化學工業、客機制造、木材加工及造紙,另外加拿大的高科技產業也發達,如核能、通訊、軟體、環保/清潔技術、製藥、醫療、航空航天。

東亞工業體系

東亞就5國,常提到的就是中日韓,工業體系是不錯的,中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日本和韓國工業體系也比較完整,算半完整工業體系,而朝鮮工業基礎是不錯的,日本在朝鮮治理時就是北工業南農業,蒙古就沒啥工業了。從製造業產值來講,東亞是唯一跟北美、西歐媲美的地區,組成歐美亞三極,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力就是這三地區。日本工業化最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了,二戰前工業都不錯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前,海陸空全套武器都能製造。

日本在二戰後引進歐美技術再創新工業實力更強了,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被美國拉入西方組成歐美日三極。韓國和中國都是二戰後才開始工業化的,韓國有美日的扶持先輕工業後重工業,而中國有蘇聯的幫助先重工業後輕工業。中國的港臺地區也迅速工業化,經濟發展猛跟韓國和新加坡組成亞洲四小龍,後來香港工廠搬到廣東去工業化,臺灣的工業還是不錯的。

中國在1949年前也工業化過,只是引進技術與裝置搞製造,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是依賴西方是無法自己更新升級的,國家也不穩定無法集中力量搞工業,所以連日本都競爭不過。新中國正式工業化,蘇聯的援建,到了1970年代中國跟西方關係緩和,又向西方工業體系學習,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引進技術與裝置。因為有重工業基礎,工業化進步超快的,完整工業體系就慢慢建立了,當然是高階製造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還是欠缺的,這是不容易追趕的。

日本原來都有工業底子,有些技術與人才,戰後又吸收歐美的東西騰飛是很自然的事,韓國是一窮二白開始工業化的,輕工業-重工業-高科技產業步步來發展的,美國的扶持與日本的援助是貢獻極大的。朝鮮在日本治理時期搞了工業是有底子的,後來蘇聯扶持提供石油等資源又給市場,朝鮮工業發展好,蘇聯解體後朝鮮就影響大,出現大饑荒,不過朝鮮的軍工是還行的。

東亞優勢工業

中國

的電子電器、石油化工、鋼鐵、機械裝置、能源工業(煤炭、水電、太陽能、風電、核電)、汽車製造、基建工程、紡織服裝、金屬製品、IT及通訊、輕工業、國防工業等都是比較有競爭力的,電子組裝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以生產效率高出名,24小時兩班倒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中國很多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民用生活品是世界工廠為歐美國家超市提供商品,中國在高精尖機床、製藥、元器件、新材料、高階化工、醫療裝置、精密儀器、半導體、工業軟體、奢侈品這類高新科技與高附加值領域是比較欠缺的,東西都有隻是最頂尖的無法制造(螺絲刀、數控刀具之類工業品中國的質量離歐美日老牌工業強國還是有點差距的)。

中國表現最出色的就是基礎工業、基礎設施、IT網路(民間應用),構建了自己的體系,需要在核心技術與關鍵裝置上突破,能獨立自主更新升級就是真正強盛之時。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超快,科技領域的佈局廣度,是唯一能跟美國比較的國家了,其它國家只是部分領域可競爭,極可能是未來科技革命雙雄。

日本

的汽車製造、精密儀器、光學裝置、電子電器、石油化工、生物製藥、機械製造、高階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新材料、半導體、鋼鐵、造船,都是世界一流的才跟美國和德國組成工業三強,韓國很多工業製造都需要日本的工業原料、技術裝置和關鍵零部件,更是出口發展中國家了中國和東南亞是主要市場。日本在電子、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金屬等方面的技術都處於世界頂尖水平,高科技產業很強悍,基礎研究與諾貝爾獎上也進步很大。重點是日本有很多無可替代的高科技產品,國際大企業都離不開的工業裝置,離開日本的關鍵技術及零部件都會倒退的。

韓國

的汽車製造、造船、電子、鋼鐵、半導體、紡織、通訊裝置、家用電器、基建都是有一定實力和競爭力的。韓國模仿日本建立綜合商社,像三星在多個行業有公司,包括三大產業人們生活各方面需求。韓國在晶片、網路通訊、LNG船、工業機器人、汽車技術、液晶顯示屏、化工技術、生物技術、軍工這類高科技產業都是不錯的。朝鮮的工業是滿足自身需求,重視發展冶金、電力、煤炭、鐵路、採礦、機械、化工、輕工業、軍工,如果朝鮮像越南改革開放是會發展超快的,出口以礦產和農產品為主,服裝和海產品是兩大創匯商品。

南澳工業情況

南澳就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因為發達國家就集中在四塊,西歐、北美、東亞和大洋洲為了對應就稱作南澳了。澳洲和紐西蘭都是地廣人稀而資源豐富的國家,在20世紀初靠賣農產品都致富了,在二戰時跟世界經濟聯絡被切斷,被近迫發展自己的工業,兩國都有一定的工業化。但是二戰結束後,世界經濟開始全球化,尤其是歐美及其它地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強盛,澳洲工業產品就競爭不過強盛的歐美日就開始去工業化了,光靠礦產和農牧都能致富了,何必辛苦搞製造業。

澳洲和紐西蘭工業都是以輕工業為主,在採礦、農業生產、食品加工、農業機械、冶金等方面生產效率是很高的,機械化與自動化水平高,工業技術、最新裝置、先進管理都是跟歐美日差不多的,畢竟跟英美關係緊密好引進的。重點是教育、文化、科技都發展比較好,二戰後不斷的吸引世界各地移民,尤其是高階人才和科學家及行業專家,人才是豐富的,創新上也厲害。這是為什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農礦致富也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領域發展水平都高。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都是部分工業部門,澳大利亞的採礦業、採礦機械、農業技術、深海石油平臺、高新技術產業都是強悍的,出口以礦產、油氣、農產品為主。澳大利亞工業體系欠缺、工業規模也小,但工業技術先進,很多高新產品是澳大利亞發明的,如飛機黑匣子、超聲波掃描器、WIFI技術、心臟起搏器、冰箱,重點英美等西方對其放開,可以發展大企業收購海外公司,像鐵礦開採就佔有大有定價權。紐西蘭就是農牧產品加工為主,只有些必須的鍊鋼、煉油、鍊鋁和農用飛機這類偏重工業的部門,畢竟紐西蘭離澳洲都很遠,出口也基本是農產品和礦產。澳洲和紐西蘭雖然靠賣資源致富,但經濟競爭力是不弱的,畢竟英美的扶持,也方便引進最先進的技術與裝置,還重視教育與科技是不會差的。

拉美工業體系

拉美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有半完整的工業體系,智利也是接近半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它國家就弱勢了,只部分工業部門。

總體上拉美工業競爭力不強了,在19世紀末到1930年代,拉美靠賣農產品和資源都比較富,像阿根廷人均GDP都接近西歐,後來二戰受影響大,拉美開啟自己的工業化。在二戰結束後1960年代國際市場重點是歐美這邊自由化更開放更抱團,技術與裝置在交流中進步,像日本和韓國都引進歐美的,日本是工業化更強韓國是工業化成功。由於歐美髮展早又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拉美工業產品是競爭不過的,就提高關稅保護本國工業,工業科技跟不上就越來越弱勢。在1980年代重新開放後,工業競爭不過,就買歐美的工業品,開始去工業化了,以賣資源為主了。

所以現在拉美工業只有一些底子,競爭力不強整體實力與地位還不如上世紀。拉美沒有進一步工業化,重要原因是科技能力不足,不能產業轉型及升級,更無法發展高科技產業。一般來說保護本土產業多偏向科技型弱小的,有未來競爭力的,如果是比較低端的國際競爭力不足,過度保護其實是提供溫床讓其慢慢死而已,一開放市場是完全競爭不過的。

拉美主要工業

巴西

的食品加工(柑橘、牛肉、雞肉、糖、咖啡、大豆都是主要出口產品)、汽車製造、支線飛機制造、生物燃料產業,都是比較不錯的。

墨西哥

的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配件、醫療器械、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墨西哥是承接美國的產業轉移,為美國出口加工為主偏組裝,外資企業雄厚。

阿根廷

的食品飲料(肉類加工、乳製品、水果、釀酒、穀物、油料作物、漁產品、木製品都主要出口產品)、汽車零配件、農業拖拉機、電子電器,工業競爭力一般,出口以農產品和礦產品為主,就汽車和鋼鐵還有些優勢。智利從礦、林、漁、農是四大經濟支柱就可看出工業很一般,智利的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木材加工及造紙、金屬加工,出口以農產品和礦產品為主,製造業多是滿足內需。

五亞工業體系

五亞就是除東亞以外的亞洲地區,具體是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北亞是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東南亞新興工業化國家比較多,如東南亞五小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在20世紀後期就發展了,可以說比中國開放都早城建水平很棒只是集中少數城市,加上後來的越南。這東南亞6國是工業發展不錯的,擁有部分工業部門,外資企業強盛比較依賴西方,工業上偏向組裝和勞動力密集型的。

南亞就印度的工業化不錯,二戰前英國都留下很好的底子,擁有半完整工業體系,巴基斯坦和孟拉加近些年輕工業發展好,以低工資和眾多人口吸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亞五國原來是蘇聯加盟國,工業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就哈薩克發展可以。西亞就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的工業發展不錯,其它工業基礎都是薄弱的,中東石油富國是單一的油氣開採和石油化工。

五亞主要工業

新加坡

的電子、石油化工(煉油為主)、生物醫藥、精密機械、海事工程(修造、石油鑽井平臺),新加坡高科技發展猛,像半導體、石化、精密零部件、飛機維修、醫療等行業高附加值企業扎堆。

馬來西亞

的油氣開採、化工、電子電器、汽車製造(偏組裝)、紡織服裝、半導體封裝、機械、鋼鐵;

泰國

的紡織、電子電器、塑膠、食品、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化;

印度尼西亞

的採礦、紡織、輕工業、油氣開採、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化工、食品;

菲律賓

的採礦、農產加工、紡織服裝、電子產品、化工、汽車裝配、食品;

越南

的電子、電器、機械、汽車、摩托車、紡織服裝、油氣開採(南海)、化工、食品。東南亞除了新加坡有些工業競爭力,其它國家都比較一般的,依賴西方技術與裝置,靠低工資與人口眾多吸引投資,高科技產品出口量大但基本是海外跨國巨頭的工廠,電子、半導體、汽車這類都偏組裝的,本國出口商品是農產品與礦產。

印度

的採礦、電子電器、汽車零部件、IT軟體(外包)、製藥(仿製)、紡織、食品、鋼鐵、電力、機械、化工,印度工業競爭力一般滿足內需多是進口工業品;

巴基斯坦

的紡織、服裝、輕工業,工業基礎薄弱,出口以農產品和輕工品為主,少量重工業都難以滿足內需;

孟加拉

的紡織、服裝,最不發達國家,工業也薄弱,以輕工業為主;

哈薩克

的採礦、油氣開採、石化、金屬加工、機械,工業也薄弱依賴進口,靠賣資源人均GDP比較高。

以色列

的電子、半導體、製藥、軍工、化工、機械、精密儀器、醫療裝置、鐳射裝置、鑽石加工、新能源,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發達,像高科技農業、軍事技術、計算機、軟體開發、生物技術、化學技術、晶片、武器研發等都是很強悍的。

伊朗

的石油開採、石油化工、鋼鐵、汽車、電子、紡織、食品、電器、冶金、軍工,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賴進口,工業化開展不錯有一定的工業體系,出口是礦產和農產品為主,工業品難滿足內需;

土耳其

早加入西方經濟體系,工業發展不錯的有點基礎,像紡織服裝、汽車製造、鋼鐵、建材、化工、電子電器、機械、軍工、造船,都是發展很好的,前三出口商品是汽車、機械裝置和鋼鐵,有些依賴西方技術與裝置。

非洲工業情況

非洲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洲,最不發達國家集中地,有40多個國家。而工業上就南非不錯,其它國家都是工業基礎薄弱,石油資源豐富的在西方企業建立油氣開採和石油化工,其它國家基本是輕工業甚至手工業為主,有很多國家都沒啥工業,所有工業產品都是需要進口的。非洲經濟問題四強與工業產值四強都是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這四國GDP佔了非洲的55%,可以說是非洲的前四大國。南非的工業體系是非洲最完善的,擁有半完整的工業體系,埃及部分工業部門,而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就是單一的工業了以石化為主工業基礎更薄弱。

非洲主要工業

南非

的採礦、鋼鐵、汽車、化工、冶金、機器製造、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電力(佔非洲60%的電量),南非的黃金和鑽石出口量特別大,除了出口汽車其它都是礦產品;

埃及

工業以輕工業為主佔GDP36%,像石油天然氣開採、紡織、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汽車裝配、鋼鐵,工業技術比較弱的,出口是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礦產和輕工業品;

阿爾及利亞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是經濟支柱佔GDP30%且佔出口97%,工業就是油氣開採、石油化工為主;

奈及利亞

也是石油是經濟支柱佔出口的88%,工業以油氣開採和石油化工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國內煉化能力不足,燃油嚴重依賴進口,石化工業相比其它產油國是比較少的,應該是遠離歐美亞石油進口地,所以跨國公司比較少佈局石化公司。

中東石油富國也是油氣開採和石化為支柱,有一大批跨國石化巨頭在加工石油製品,還合資建立石化企業,利用西方技術與裝置再加工後出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