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2022-12-29由 聞趣齋 發表于 歷史

今日將明朝歷史整理完畢了,本打算分兩次發,但想了想,還是一次性發完吧,故篇幅有些長!

如果有感興趣的夥伴,迅速瀏覽一下,對這部分的歷史有個大致印象即可。

一、明末天災:明朝末年

明末期間,始終伴隨著旱災、寒流、蝗災、瘟疫等,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1.1、小冰期:15-20世紀

小冰期,

是指一段在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後開始,全球氣溫出現下降的現象,時間約在自1550年至1770年這220年間(明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結束於18世紀初期,相當於中國明清時期。

小冰期帶來的影響,除了氣溫下降外,還有植物生長季節變短,土壤降溫,使糧食作物產量變少,穀物價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頻繁出現饑荒與瘟疫。

因為死亡率上升,這使全球人口成長率在這段時間減緩。

小冰期時期也是暴亂、搶掠及死亡的高發期,很多文明的歷史古籍都記載了這段混亂的時期。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1.2、明末鼠疫:1633-1644年

明末鼠疫

,又稱

明末華北鼠疫

京師大瘟疫

明末大鼠疫

疙瘩瘟

,是指明朝崇禎帝在位期間中國北方出現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進入了一個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發。

明末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1633年),地點是山西。

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並隨著李自成和清朝的軍隊傳到更多的地區。

崇禎十四年(1641年),鼠疫傳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這場大鼠疫使得“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已高達全城的五分之一。

所以當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進大明帝國的都城北京時,他面對的是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曹樹基根據華北地區明朝末年地方誌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記錄,在其論文《鼠疫流行與華北地區社會的變遷》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捲華北地區的瘟疫實際就是鼠疫。近十年之後,他與李玉尚合著《鼠疫:戰爭與和平》,對前期的研究做進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觀點。

異常寒冷的氣候頻繁引發水災、旱災、蝗災、鼠疫等,成為波及全國範圍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災——饑荒——瘟疫”的惡性迴圈,成為明王朝崩潰的根本原因。

二、王恭廠大爆炸:1622年

王恭廠大爆炸

,亦稱

天啟大爆炸

京師大爆炸

王恭廠災

明末北京奇災

等,為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端午節次日巳時(上午9時),明朝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造成半徑達75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的爆炸範圍及2萬餘人的巨大死傷。

後人估算,此次威力約為1至2萬噸當量的三硝基甲苯,相當於廣島原爆。

由於提及王恭廠事件的古書均記載了巨大聲響傳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動盪及靈芝狀煙雲等疑似由強烈地震、龍捲風、隕石甚至超自然力量才有可能產生的離奇現象,單由火藥庫爆炸是不足以造成的,再加上事件發生後,爆炸範圍附近的傷者和屍首皆發生衣服被捲去而致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怪況,更為此災變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王恭廠大爆炸與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並稱為世界三大自然災難之謎。

有專著《王恭廠大爆炸》收錄各種資料。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三、明末民變:1627-1658年

明末民變

或稱

明末農民戰爭

,是爆發於中國明末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叛亂軍與明軍作戰開始,直至清朝順治年間才結束的一場民變。

明末政治腐敗,激烈的土地兼併使土地高度集中,導致稅田減少,財源枯竭。

明王朝又透過加派賦稅的方法來解救財政危機。從而使廣大農村瀕於崩潰,人民走投無路,紛紛揭竿而起。

自明天啟七年王二起義開始,農民起義烽火燃遍陝北,明崇禎四年(1631年)起義軍進入山西。

崇禎六年農民軍進入中原,勢力較強的有高迎祥、張獻忠等部。

起義軍轉戰於河南、湖廣、南直隸四川,陝西各地。

崇禎九年,高迎祥被殺,李自成代統所部。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率部進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賦口號,深受群眾擁護,兩年後發展到百萬人。

張獻忠也據武昌(今湖北武漢武昌)稱大西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於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旋經山西出居庸關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張獻忠也攻取四川,建立大西政權。

不久,明將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李自成撤離北京,大順永昌二年(1645年)犧牲。

次年清兵攻入四川,張猷忠戰死。大順、大西政權先後失敗,餘部轉入聯明抗清鬥爭。

明末農民戰爭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打擊了皇室、貴族、地主豪紳及其所代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3.1、王二起義:1627年

王二起義,

是爆發於1627年(

明天啟

七年)七月,陝北的一次農民起義。

這次起義揭開了

明末農民起義

的序幕。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3.2、李自成起義:1629年

李自成

(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

鴻基

,小字

黃來兒

,又字

棗兒

陝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繼遷寨。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大順政權皇帝。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帝採納大臣裁撤驛卒的建議,造成失業驛卒武夫起義,李自成參與起義軍。高迎祥被明朝處死後,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率起義軍於河南殲滅明軍主力。

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後進攻明都北京,與崇禎帝談判破裂後,攻入北京城,崇禎自縊,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李自成稱帝。

崇禎十七年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清軍。

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順軍逼走南明將領左良玉,佔領武昌,李自成計劃乘舟東下,奪取東南作為抗清基地。

但大順軍尚未準備充分,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倉促棄武昌向東南進發。

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另有一說李自成死亡地點為湖北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 )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3.3、張獻忠:1630年

張獻忠

(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秉忠,號敬軒,他是明末民變首領之一(與李自成齊名)。

他是榆林府(今陝西省定邊縣)人,曾建立大西政權,主要割據於四川,後被清軍所殺,於1606年出生,於1646年去世。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

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四、末代皇帝崇禎:1628-1644年

崇禎

,是

明思宗朱由檢

年號

(1628年—1644年),崇禎是

明朝

作為

大一統王朝

的最後一個年號。

崇禎帝,

姓朱,御諱由檢,字德約,明朝第16位皇帝,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

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

於天啟二年(1622年)年崇禎帝被兄長明熹宗冊封為信王。

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登基,時年十八歲。

次年改元崇禎,是為崇禎帝。

崇禎帝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儉自律,不近女色。

崇禎年間,與萬曆、天啟相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

即位之初就大力剷除閹黨,曾六下罪己詔,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善,無法挽救衰微的明朝。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崇禎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七年。

南明朝廷予崇禎帝廟號思宗,後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

[kuí]

文奮武敦仁懋

[mào]

孝烈皇帝。

清朝追諡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端皇帝,廟號懷宗,後去廟號,改諡為莊烈愍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4.1、袁崇煥之死:1630年

袁崇煥

(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

元素

,號

自如

,一說字

自如

,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屬中國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將。

袁崇煥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大力構築“關寧錦防線”,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該防線交戰。

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

南明永曆帝率先為其平反。

清乾隆年間,清政府亦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

現存袁崇煥紀念館等紀念場所。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五、《天工開物》:1637年

天工開物

》由宋應星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

天工開物

》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開物》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六、《徐霞客遊記》:1642年

《徐霞客遊記》,

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遊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遊記》主要按日記形式展示了徐霞客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遊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七、明朝滅亡:1644年

崇禎十七年

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

李自成

攻陷北京。

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

懿安張皇后

孝節周皇后

自盡。

其後崇禎皇帝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

昭仁公主

被殺。

長女

長平公主

因用手擋劍手臂被砍斷,倖存,於兩年後病故。

又命貼身太監小毛子帶三位皇子出逃。

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太監

王承恩

、大學士

範景文

、都御史

李邦華

、戶部尚書

倪元璐

等諸臣從死,

明朝

滅亡。

四月,清軍入

山海關

7.1、李自成稱帝:1644年

李自成

(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後進攻明都北京,與崇禎帝談判破裂後,攻入北京城,崇禎自縊,是為甲申之變。

至此明朝滅亡,李自成稱帝。

崇禎十七年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清軍。

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順軍逼走南明將領左良玉,佔領武昌,李自成計劃乘舟東下,奪取東南作為抗清基地。

但大順軍尚未準備充分,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倉促棄武昌向東南進發。

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另有一說李自成死亡地點為湖北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 )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7.2、一片石之戰:1644年

一片石之戰,

是1644年大順軍與吳三桂、清軍爭奪為山海關於山海關附近的一片石(今遼寧綏中縣西七十里的九門口)發生的戰役。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順軍攻佔北京,明駐守山海關之寧遠總兵吳三桂拒絕招降,以為明帝復仇為辭,傳檄遠近,並向清政府求救。

四月李自成親率大軍十萬(一說六萬)前往征討。

清攝政王多爾袞亦率軍由寧遠向山海關推進。

二十一日,李自成與吳三桂軍戰于山海關城下。

大順軍一部由山海關以西的一片石出擊,繞出吳軍之後,東西夾攻。激戰終日,未決勝負。

次日,大順軍再度猛攻,吳軍勢將不支。

時多爾袞已進駐關東二里的歡喜嶺。吳三桂突圍往見,多爾袞始進軍參戰,擊敗農民軍於一片石。李自成率大軍自北山至海邊列陣,與清軍及吳軍決戰。

適大風驟起,沙塵蔽天,清軍以精騎突擊,大順軍驍將劉宗敏受傷,被迫退回北京。

三十日李自成撤離北京西走。

五月二日,清軍進入北京。清軍透過此戰的勝利而最終入關,建立統治。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7.3、甲申之變:1644年

甲申之變

,指明朝崇禎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大順軍攻入燕京,崇禎帝自縊的事件。

因1644年為甲申年,故稱

甲申之變

此年李自成、張獻忠、明朝、滿清軍隊互相交戰,百姓多有死傷,故稱國難,並引發了清兵入關。

1644年三月,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李自成迅速登基,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但這個匆忙的即位儀式實質上也是一個告別儀式。

因為當時北京城內嚴重缺糧,明朝殘餘勢力待機而動,城外又沒有援兵,加之清兵和吳三桂軍正在窮追不捨,於是李自成決定暫留幾千農民軍守城外,其他束裝待發。

次日五更,他率領農民軍出了阜城門,賓士在回陝西的路上。

李自成離京後,北京又回到了明朝官僚地主手中。

兩天後五月初二日,攝政王多爾袞在數萬名清兵的簇擁下進入北京,並居武英殿稱制,開始了清廷對北京的統治。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八、南明:1644-1622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是明朝滅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

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

[sōng]

、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

隨後清兵入關,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時淮河以南名義上仍屬明朝。

同年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之後稱帝,改元弘光。

隨後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1645年(弘光元年),唐王朱聿

[yù]

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

隆武帝採取了聯寇抗清政策,黃道周發動了短暫的北伐,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

1646年(隆武二年),桂王朱由榔在肇

[zhào]

慶稱帝,改元永曆。

後在局勢危機的情況下與大西軍餘部聯合起來。

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東西兩面打擊清軍,抗清局面出現了高潮。

但是隨著三王內訌和清軍加大進攻,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

1661年(永曆十五年),緬王莽白將永曆帝執送清軍。

次年,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殺,明統始亡。

此後鄭成功繼續沿用永曆年號,東征收復臺灣,作為抗清基地,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或監國。

1683年(永曆三十七年),延平王鄭克塽

[shuǎng]

降清,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明朔始亡。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8.1、弘光南渡:1644-1683年

明朝實行兩京制度,在朱由檢自縊、北京城易主之後,南京成為有實際內涵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成為原明朝官僚最集中的地方。

在南京,很快展開一場擁立新帝的鬥爭。

當時逃難到淮安城的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fāng]

,鳳陽總督馬士英主張擁立朱由崧,因為他是神宗皇帝的孫子,而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侍郎呂大器、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姜日廣及原禮部侍郎錢謙益等主張擁立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比朱由崧賢明,當立賢不立親。

馬士英得到江北總兵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的支援,擁兵迎朱由崧進入南京,先給他以監國的名義。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號弘光。

戶部尚書高弘圖與史可法、馬士英等被推入閣,史可法仍掌兵部事,馬士英仍督師鳳陽。

弘光政權堅持與大順政權為敵的立場,當大順軍和清兵雙雙南下,對南京都形成威脅時,弘光政權把對付大順軍作為當務之急。

史可法提出,“目前最急者,無逾辦寇”。

馬士英則認為,坐視大順軍和清兵兩虎相鬥,是當今上策。

但在廣大士民的眼裡,弘光政權是明皇朝的合法繼承者,清兵與大順軍的鬥爭基本結束以後,清政權與弘光政權的矛盾突出起來,弘光政權成為南方人民反抗清兵的一面主要旗幟。

九、鄭成功建立明鄭:1662-1683年

明亡後,1661年鄭成功東征,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臺灣。

鄭成功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第一次在臺灣建立中國人的行政機構。

將臺灣改稱東都,赤崁地方更名“東都明京”為承天府,為臺灣最高行政機構,仿明朝中央官制,設六官;府城分為東安、西安、宋南、鎮北四坊,各設首領,管理事務;府之下設二縣,承天府以北叫天興縣、以南叫萬年縣。

這是臺灣設定郡縣的開始。

可稱為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又稱臺灣明鄭時期,共歷五王、前後二十二年。

9.1、鄭芝龍:1604-1661年

鄭芝龍

,字飛黃,小名一官,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中國臺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中國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鄭芝龍被軟禁北京。

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鄭芝龍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中國臺灣),他在中國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臺的主要據點。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中國臺灣。

明(十二):一分鐘瞭解明朝那些事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