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研究揭示世界鯧屬魚類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格局

2022-12-27由 中科院之聲 發表于 歷史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魚類分類與系統發育研究團隊在世界鯧科(Stromateidae)鯧屬(

Pampus

)魚類分類及地理分佈格局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該研究基於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綜合分析了全球鯧屬線粒體序列和分佈資料,首次揭示世界鯧屬魚類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格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上。

鯧屬魚類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和溫帶海域,是世界與中國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和經濟魚類。中國是鯧屬漁業資源捕撈和利用大國。然而,由於鯧屬物種間外部形態相似,物種區分缺乏重要形態鑑別特徵,個別物種模式標本丟失,導致依據傳統形態學方法建立的鯧屬物種分類、地理分佈以及系統演化關係長期存在較大爭議。因此,揭示鯧屬物種多樣性組成及地理分佈格局形成與演化歷程,對未來世界和我國的鯧科鯧屬漁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該研究團隊多年來致力於鯧科鯧屬魚類分類與系統演化研究,先後發表了鯧屬魚類2個新種——珍鯧

Pampus minor

和劉氏鯧

P。 liuorum

,重新指定了銀鯧

P。 argenteus

和灰鯧

P。 cinereus

的新模標本,並提出印度-西太平洋鯧屬可能具有更高的物種多樣性的觀點。

該團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基於分子系統學和物種界定方法,整合全球1497條鯧屬線粒體序列,建立全球鯧屬線粒體序列資料集,對印度-西太平洋海域鯧屬物種分類和地理分佈進行系統分析,首次揭示了世界鯧屬魚類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格局,釐清世界鯧屬7個有效物種,即銀鯧、中國鯧

P。 chinensis

、灰鯧、劉氏鯧、珍鯧、翎鯧

P。 punctatissimus

和素鯧

P。 candidus

(圖1)。研究表明,過去文獻報道的鐮鯧

P。 echinogaster

應為銀鯧的同物異名。

研究還顯示,鯧屬物種多樣性中心在印度-西太平洋中部,包括巽他陸架及南海周邊海域,除素鯧僅侷限分佈於印度洋沿海外,其餘6種均在該區域交叉分佈。分化時間和生物地理重建結果表明,鯧屬魚類起源於晚中新世(約8。35-11。33百萬年前)的印度-西太平洋中部,與印太交匯區生物多樣性中心形成時間相近,推測鯧屬起源可能與印太交匯區生物多樣性中心形成有關(圖2)。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支援。

研究揭示世界鯧屬魚類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格局

圖1。基於COI和Cytb序列物種界定的世界鯧屬7個有效物種,A-G依次為銀鯧、素鯧、中國鯧、灰鯧、劉氏鯧、珍鯧和翎鯧。

研究揭示世界鯧屬魚類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佈格局

圖2。7種鯧屬魚類地理分佈格局(上)與分化時間和生物地理重建(下)

本賬號稿件預設開啟

微信

“快捷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渠道轉載請聯絡 weibo@cashq。ac。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