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2022-10-04由 腦洞烏托邦 發表于 歷史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點選此處觀看完整版影片

公元1127年,隨著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

金國軍隊進入汴梁城後,大肆燒殺搶擄,無惡不作。

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我們在之前的影片中已經講過。

而時光倒轉360多年,中華大地上則正在遭受著另一場史上最殘酷的生靈塗炭。

“驚破霓裳羽衣曲,此恨綿綿無絕期”等詩詞都是用來描述這場戰爭的,它就是安史之亂。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前一段時間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表,

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平克對比了世界史上人口死亡比例最高的18次戰爭和衝突,

並且同比換算成20世紀的人口數量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歷史上最致命的戰爭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是公元755到公元763年發生在中國唐朝的安史之亂。

這場長達7年多的戰爭導致了3600萬人死亡,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1500萬的2倍還多。

僅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6年死亡5500萬)和蒙古西征(4000萬)的死亡人口。

但是要知道安史之亂髮生時,全世界僅有2億人。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世界人口是26億人。

按照比例來算安史之亂的慘痛代價遠高於二戰。

如果安史之亂髮生在20世紀,則會有4。29億人口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叛亂兵變在歷史的長河中時有發生,安史之亂還是一場最終被平息了的叛亂。

但是史學家們卻將其定義為唐朝歷史,甚至是整個中國史上的轉折點。

這場叛亂之後,不管是中華民族在國際舞臺上的姿態,還是人民的心理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們就把時間推回到公元755年,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又為什麼安史之亂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開元盛世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公元705年,千古女帝武則天去世,僅存在了16年的周武王朝隨即滅亡。

宰相張柬之奉迎李治與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復位,天下又回到了李家的手中。

然而,李顯在位僅5年,便被自己利慾薰心的妻女,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

可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早在韋皇后一心想要當第二個武則天的時候,

另一邊李隆基也在暗地裡蓄勢待發。

當他得知了唐中宗李顯過世後的訊息後,馬上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帶領可靠的親信和大臣當機立斷,發動政變,一舉剷除了以韋皇后為首的勢力,

並重新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重新登上皇位。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李旦便是唐睿宗。隨後,李隆基因為立下了大功被立為太子。

唐睿宗李旦在位期間,妹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之間的政權鬥爭越來越勢同水火。

公元712年,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定,也為了實現政權的平穩交接,

唐睿宗李旦直接在生前讓位給太子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

李旦退位後不久,太平公主便開始加緊謀劃,準備發動政變推翻李隆基。

但李隆基先發制人,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以及其黨羽。

至此,李隆基終於真正將大唐江山緊緊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出生,是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人稱“李三郎”。

他當了44年的皇帝,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

李隆基登基後,改年號為開,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盛唐偉業的決心。

開元年間,李隆基先後任用知名宰相姚崇、宋璟、張九齡,他們各有所長,

並且盡忠職守,撥亂反正。期間李隆基還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

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時期的唐朝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

大唐王朝進入全盛時期,是名副其實的萬國來朝,史稱“開元盛世”。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列舉幾個簡單的資料,大家就知道,當時的唐朝人生活有多麼的富足了。

根據《通典·食貨典》的記載,唐開元十四年,國家控制的戶口已經達到了706萬戶。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前,處於極盛,約有 891萬戶,人口5292萬。

這還僅僅只是登記在冊的人口數,不包括奴僕、隱戶、士兵、僧侶之類。

華東師範大學胡煥庸教授在他編寫的《中國人口地理》中推算,

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的實際人口接近 80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40%。

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古代社會里,人口就是生產力,是衡量國力盛衰的重要標誌。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另外,根據隋唐史學家胡戟

先生的推算,唐開元、天寶年間,

全國每年的糧食產量可達6億石,換算成今天的計量單位,人均糧食產量在700 市斤以上。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現代社會改革開放之後,

1983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才重新達到這一數字。

唐朝以胖為美的前提是老百姓都能吃的胖。

除此之外,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邊各族增強了向心力。

各民族之間的接觸和交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tà來,長安、洛陽等大都市裡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雲集。

但是正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李隆基的前半生有多開掛,後半生就有多拉垮。

天寶後期,李隆基自以為創造了太平盛世,便將唐太宗“治安則驕侈

chǐ

易生,

驕侈則危亡立至”的警示語錄拋諸腦後,逐漸喪失了進取心,一心撲在了詩詞歌舞上。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朝堂上,李隆基先是罷免了正直能幹的名相張九齡,

先後任用奸臣李林甫和楊國忠為宰相,專權誤國,敗壞朝綱。

而這位楊國忠正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的族兄。

李隆基自從見到兒媳婦楊玉環後,就開始徹底放飛自我了。

唐朝本來就是個性自由度極高的朝代,早在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娶了弟媳婦。

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也不遑多讓,娶了自己的小媽武媚娘。

到了李隆基這兒自然也不能落後了。他想盡辦法把兒媳婦楊玉環領回了自己的後宮。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最重要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晚期,進行了軍事改革,將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

也成為了釀成安史之亂的主要導火索之一。

府兵制是起源於西魏的「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在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

所謂府兵就是在全國各地設定“府”這樣的軍事單位,以此為據點來集結兵力。

唐代的“府”,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折衝府。

府兵平時是耕種土地的農民,利用農閒時期進行訓練。

遇有重大戰事之時,軍隊由各地折衝府抽調而成,朝廷再派大將前去統領出徵,

戰爭結束以後,府兵各回自己的折衝府,而大將回朝。

如此一來,武將掌握不了真正的兵權,避免了擁兵自重的現象。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可是到了唐高宗時期,唐朝疆域不斷擴張: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

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

毫不誇張的說,那時候你要去貝加爾湖畔來個一日遊,都不需要“過所”,

也就是今天的護照,那是咱自家地盤。這麼遼闊的疆域也導致了一個問題,

一旦邊疆出現戰事,地方官員彙報給中央,中央下令召集府兵,指派大將,

這一來一回,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咱們這邊兵力還沒集齊呢。

而且府兵上陣殺敵時要自帶兵器糧草。隨著均田制的瓦解,許多府兵失去土地,

沒有經濟來源,別說自帶兵器了,連飯都快吃不上了,府兵逃散的情況不斷增多,

府兵制的弊端日益凸顯。

天寶八年,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開始考慮廢除府兵制,採取僱傭兵制,也就是募兵制。

他設立了北庭、河西、河東、朔方、范陽等十大節度使。

為了方便節度使施展拳腳,唐玄宗李隆基開始下放權力。

節度使不僅掌管軍權,還擁有該轄區的行政權。

也就是說軍事、農業、經濟、運輸、貿易、鹽政等軍區的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節度使掌管。

這樣的做法雖然使節度使與士兵之間的聯絡愈發密切,

邊防軍的戰鬥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但同時也讓節度使成為了山高皇帝遠的藩王,與“土皇帝”無易。

節度使成為了百姓的衣食父母,百姓「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這樣的局面之下,李隆基不知道是老糊塗還是怎麼了,

竟還讓其中一個節度使掌管了平盧、范陽、河東三鎮,擁兵15萬,

相當於當時唐朝全國總兵力的近三分之一,直接掐住了東北地區的命脈。

這個節度使就是安祿山,一個靠溜鬚拍馬位極人臣的300斤的大塊頭。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安祿山,粟特族人,也被稱為胡人。

胡人是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統稱,主要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安祿山原本就是一個吃了敗仗,被押解回長安準備問罪的胡人兵馬使。

但別看他身形碩大,跳起舞來還是十分靈活的。

一曲胡旋舞把唐玄宗和楊貴妃夫婦看的是滿心歡喜。後來安祿山還認了楊貴妃做乾孃。

楊貴妃是乾孃,那唐玄宗不就是乾爹了嗎?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有一次唐玄宗調侃他說:祿兒,你這麼胖,跳舞還這麼靈活,

你的大肚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啊?安祿山恭恭敬敬的回答道:爹爹,孩兒肚子裡啥也沒有,

只有一顆忠於爹爹的赤子之心啊。真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安祿山就憑著一貫的巧舌如簧,深的唐玄宗的信任。

然而,他肥大的肚腩裡裝的不是一顆赤膽忠心,而是狼子野心。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從天寶十四年,公元 755 年夏天起,安祿山對朝廷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本來他還想著再擺一擺迷魂陣,沒打算這麼早動手,畢竟唐玄宗待他不薄,

想等玄宗死後再起兵。可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的關係日益劍拔弩張,

楊國忠天天喊著安祿山要造反,終於把安祿山給徹底惹毛了。

安史之亂爆發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公元 755 年,天寶十四年陰曆11月9日,安祿山集結了麾下所有能調動的部隊,

並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共計15萬人,打著清君側,討伐楊國忠的名義,

正式在范陽(幽州,今天的北京)起兵。漁陽鼙鼓動地來,「安史之亂」就此爆發。

這場叛亂的指揮官除了安祿山,還有其手下大將,突厥人史思明。

事件也因此被冠以安史之名。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造反後,安祿山沒有效仿當年唐高祖李淵先攻太原,再過黃河,

最後直取長安(現西安市)的進攻路線。而是選擇了從河北常山(今河北石家莊)南下,

先取汴州(今開封),再取東都洛陽,最後進攻長安(今西安市)的保險方案。

因為安祿山雖然是范陽(幽州,現北京),平盧(遼寧),河東(山西)三鎮節度使,

但是造反時,沒能調動河東軍。後來,河東軍也成了大唐的平叛部隊。

如果安祿山選擇先攻河東,那麼在前期很有可能會陷入苦戰,失去主動權。

相比之下,當時的河北、河南都沒有精兵駐守,相當於不設防狀態。

事實證明,安祿山的計劃確實是一個穩妥的方案。叛軍一路南下,摧枯拉朽,

沿途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輕鬆殺過了黃河。

從范陽南下到黃河,一共八百里,只用了二十三天的時間。

那麼此時此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幹什麼呢?人家正在驪山別宮華清宮,

與愛妃楊玉環一起泡著溫泉呢。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面對從河北傳來的軍報,唐玄宗依然不願相信安祿山會造反,

覺得是那些嫉妒安祿山的人在故意造謠。直到越來越多的奏報如雪片般飛來,

玄宗才終於意識到,安祿山是真的反了!其實早在一年前(公元754年),

安祿山為了收買人心,就一口氣向唐玄宗提交了一份提拔了五百多名將軍,

兩千多名中郎將的名單。

公元755年2月,安祿山又將范陽軍的三十多名漢將全部替換為了番將。

他的野心昭然若揭,長安城內,上至宰相,下至老百姓,都認為安祿山早晚會反。

只有玄宗一頭扎進溫柔鄉里,逃避現實,不願承認自己晚年在識人用人上的嚴重錯誤。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面對安祿山的造反,滿朝文武個個憂心忡忡,唯獨宰相楊國忠得意洋洋、喜不自勝。

因為,他的預言成真了。「狼來了」喊多了,狼是真的回來的。

楊國忠拍著胸脯對玄宗說,想造反的只有一個安祿山,下面的將士還是效忠我大唐的。

不出十天,他必能將安祿山的人頭傳送行宮。聽了楊國忠的話,玄宗如釋重負。

但文武百官卻人人相顧失色。10天就能平定安祿山叛亂?

楊國忠你這海口也誇得太大了吧?

接下來的事證實了,楊國忠這根本就不叫誇口,這叫扯淡!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恰逢此時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他向玄宗主動請纓,表示願意領兵平叛。

一番商定之後,唐玄宗任命皇室成員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衛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

率領5萬中央軍,從長安出發,一路東征,去鎮守陝

shǎn

郡(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並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可說是防守,兵在哪兒呢?

封常請的部下都在邊疆,一時無法趕回,遠水救不了近火。

無奈之下,封常請只能在洛陽臨時募兵。但招來的新兵儘管有一腔報國熱血,

奈何毫無戰鬥經驗。這樣一支臨時拼湊的隊伍,在戰場上的表現可想而知。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陰曆12月,洛陽陷落,次年正月初一,

志得意滿的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封常清這邊則率領殘軍退守陝郡。

剛才我們說了鎮守陝郡的是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

唐玄宗聽聞洛陽失守,盛怒之下,削去封常清的所有官爵,

讓他以白衣之身在高仙芝軍中效力。

封常清與高仙芝是老相識了,他們二人也被稱為‘大唐雙壁’。

大唐雙壁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高仙芝,高句

gōu

人,出生于軍人世家。

從小跟隨父親到安西四鎮,為大唐效力,20歲便被封將軍。

到了開元末年,高仙芝已官居安西副都護,兼節度副使。

根據《舊唐書》記載,

高仙芝長相俊美,善於騎射,武藝高強,殺伐果斷,是個少見的將才。

天寶六年,公元 747 年,在攻滅吐蕃屬國小勃律的戰鬥中,高仙芝帶領1萬將士,

跋山涉水,一舉擊潰十萬吐蕃援軍,俘獲小勃律王,重新恢復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

在那次戰役中,高仙芝表現出了極高的指揮才能,贏得了“山地之王”的美譽,威震西域。

而封常清這邊的命運就比較坎坷了。他是個孤兒,從而跟外祖父相依為命。

後來外祖父因為犯了法,被髮配到西域邊關充軍,幼小的封常清也跟著來到了安西胡城。

多年以後,外祖父去世,封常清做了一名戍邊士兵,靠著微薄的軍餉艱難度日。

封常清30多歲時,某一天偶然看到了轄區長官高仙芝帶著三十餘名隨從經過。

威武霸氣的儀仗隊,讓封常清好生羨慕,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於是,鼓起勇氣向高仙芝投了一封自薦信。

可高仙芝看著眼前這個其貌不揚、

身材瘦小、眼斜,還天生有些長短腿的人,搖了搖頭,拒絕了他。

封常清不死心,又接二連三的求見高仙芝,然後被接二連三的拒絕。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最後,封常清索性豁出去,把心中壓抑很久的話說了出來,

他跟高仙芝說:我仰慕你的品德,並且願意追隨你。可你卻拒我千里之外,以貌取人,

你這樣說不定會失去一位有才能得部下,還望你慎重考慮。

高仙芝有沒有被封常請的這番話打動我不知道,但高仙芝後來確實接納了他。

封常請的也沒讓高仙芝失望。天寶初年,位於黑山以北的達奚各部叛亂,

高仙芝率領2000人平叛,很快凱旋而歸。按規定需要寫一份戰報呈報朝廷。

而高仙芝剛回營,封常清就已經把捷報寫好了。

高仙芝看過後大吃一驚,捷報寫的條理分明,對戰術佈局、致勝關鍵分析的頭頭是道,

如果沒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是寫不出來這樣的東西的。

從此,高仙芝對封常清青眼有加,大唐雙壁組合橫空出世。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西域邊疆,兩個人打到哪兒贏到哪兒。出征小勃律國的那場一萬人滅一國的戰役裡,

也有封常清的一份功勞。高仙芝親切的稱封常清為「封二」,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樣。

在高仙芝一路提拔之下,封常清做到了安西節度使的位置,

高仙芝本人則入京出任右金吾衛大將軍。

回到安史之亂,封常清、高仙芝二人在陝郡相見。

顧不得寒暄,封常清便直擊要害地說道:連日血戰,叛軍兵鋒銳不可當。

潼關又沒有駐防,萬一叛軍突入,京師長安危在旦夕。

如今之計,不如放棄無險可守的陝郡,火速退保潼關!

高仙芝覺得封常請言之有理,採納了他的建議。

事實上,封常請提出的退保潼關的戰術確實是當時的上上之策。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潼關自古以來都是軍事要隘,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被稱為國之門戶。

堅守潼關一方面可以等待援軍,另一方面可以整訓軍隊,以利再戰。

只可惜這個時候熟悉的操作又出現了。

高仙芝、封常請的明智之舉,在玄宗看來是不可接受的。

他派宦官邊令誠到高仙芝軍中行使監察之職,相當於皇帝的耳目。

邊令誠這個監軍要是不干涉軍務,只是如實上報,問題還不大。

可他偏偏要瞎指揮,高仙芝自然是不能聽他的。

常言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邊令誠就是那個小人。他懷恨在心,向唐玄宗進讒言說,

封常清故意誇大叛軍實力,擾亂軍心。而高仙芝這邊不戰自退,棄地數百里,

還剋扣糧餉,貪汙錢財。唐玄宗聽了這話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將二人就地處決。

公元756年1月24日,行刑當天,高仙芝說:“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辭。

但說我截扣軍餉,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們能不知道嗎?”

眾將士齊呼冤枉,喊聲震地。封常清被賜死後,高仙芝看著他的屍體說:

“封二,你從貧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今天你我又同死於此地,也算無憾了吧。”

說完,高仙芝也被斬了。唐玄宗對兩位忠臣名將的錯誤處決,極大地動搖了軍心,

無異於自毀長城。也是導致安史之亂成為了持續7年的拉鋸戰,

近乎要掉唐朝半條命的直接原因。

長安失守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高仙芝死後,唐玄宗任命哥舒翰為大元帥,率軍趕赴潼關拒敵。“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首唐詩謳歌的就是哥舒翰的英武神威。

在詩仙李白眼裡,哥舒翰是可以甩衛青、白起這些名將幾條街的。

可見唐人對哥舒翰有多高的期待。然而,此時的哥舒翰卻難當大任,因為他抱病在家,

難以統兵。面對玄宗的旨意,他也是一再推辭。畢竟有了高仙芝的前車之鑑,

他知道這一仗,不管是打勝了,還是打敗了,自己都將是九死一生。

可架不住玄宗讓大臣們輪流勸說哥舒翰,最終哥舒翰勉強答應出征,但提了一個條件,

就是朝廷不得過多幹預他的領兵策略。玄宗自然滿口答應。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哥舒翰深知封常請、高仙芝二人的戰略部署是正確的。

他也下令固守潼關,想要把安祿山拖垮,拖死。兩軍在潼關對峙了五個月。

眼看潼關久攻不下,安祿山心急如焚。與此同時,叛軍的後方又著了火。

朔方節度使大唐名將郭子儀率朔方軍從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出發,

沿黃河北岸一路前行,接連攻克靜邊軍(山西朔州市右玉縣)、雲中(大同)、

馬邑(今山西朔州)等地,打開了進攻安祿山老巢范陽(北京)的通道。

郭子儀還向玄宗舉薦了李光弼。玄宗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副使。

李光弼率領一萬朔方軍與史思明對陣於常山(河北正定)。

公元756年四月,郭子儀大軍趕到常山,與李光弼聯手大破史思明。

之後,二人乘勝追擊,切斷了范陽和安祿山之間的交通線,使叛軍後勤難以保障。

河北戰場的接連勝利,讓朝堂上下一片歡騰,唐玄宗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下了,

以為叛亂很快就會平息。但此時,奸相楊國忠又出來蹦躂了。

他一個勁地躥騰唐玄宗,說安祿山是胡人,頭腦簡單,不足為懼,應主動出擊,

一舉擊潰叛軍。唐玄宗聽得心花怒放,不斷催促哥舒翰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

早就忘了當初答應的不干涉行軍策略的承諾了。

哥舒翰數次上奏,苦口婆心地說,只有堅守潼關,熬到敵軍疲敝,援軍到來,

才能一戰而勝。現在出擊,就是正中了安祿山的圈套。

可被勝利衝昏了頭的玄宗皇帝哪管這些,直接給哥舒翰下了出關的死命令。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陰曆 6月4日,哥舒翰哭著率兵出關,走到半道,

便中了安祿山的埋伏,20萬將士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部下綁著帶到了敵營,成了階下囚。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早在幾個月前,封常請臨死之時,曾從懷中拿出一封早已寫好的遺書,交給行刑官,

讓他轉呈唐玄宗。這封遺書便是流傳至今的《封常清謝死表聞》。

洛陽陷落之時,封常請就料到了自己會有這麼一天。

遺書中,封常請絲毫沒有埋怨玄宗,只是強調了據守潼關的重要性。

還說死了也要做大唐的鬼,如果泉下有知,必引導大軍,平滅賊寇。

如此字字泣血、披肝瀝膽的遺書,唐玄宗愣是一句話都沒有聽進去。

就連在河北戰場屢屢得勝的郭子儀也說:潼關據守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是最大的功臣。

據守潼關就相當於2個人打架,你雖然打不過敵人,但你按住了敵人的兩隻手。

這個時候,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人再出來,卡住敵人的脖子,直取叛軍老巢范陽,

失去後援的安祿山,將不攻自破。

按照這個戰略,撲滅安史之亂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時間。

如此簡單的道理,封常清、高仙芝明白,郭子儀、李光弼明白,

臥病在家的老將哥舒翰明白,甚至連站在敵對一方的安祿山、史思明也明白。

只有年邁的玄宗不明白。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潼關失守,讓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戰果功虧一簣,長安門戶洞開。

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長安。昔日繁華的長安城頓時淪為了人間煉獄,

叛軍在城中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反賊們挨家挨戶地搜查,別說金銀細軟,

就是一個銅板,也沒給老百姓留下。洗劫一空之後,還一把火把房子給燒了。

在叛軍眼裡,人已經不是人了,而是獵物,長安成為了狩獵場,叛軍見人就殺。

一時間,長安城內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哀嚎不斷,慘絕人寰。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6月12日黎明時分,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太子李亨以及其他妃嬪、

皇子、公主,還有宰相楊國忠、宦官高力士等人從禁苑西門逃出了長安城,

準備前往蜀地避難。

馬嵬坡之變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6月14日,唐玄宗的鑾駕到達馬嵬

wéi

坡(今陝西興平市西),

宰相楊國忠身穿紫袍,趾高氣揚地指揮隊伍。而隨從護駕的禁軍將士經過一天勞頓之後,

飢困交加,早已對這個禍亂朝綱的奸相心懷不滿。這些禁軍都是長安人,

一家老小在長安生死未卜,自己卻跟著皇帝大老遠跑去蜀地,本來就不樂意。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安祿山不就是楊國忠逼反的嗎?

潼關失守不就是因為楊國忠勸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戰嗎?

憤怒的將士們恨不得殺了楊國忠洩憤,場面逐漸失控。

禁軍首領陳玄禮,經驗老到,深知若無法安撫將士們的情緒,恐引發譁

huá

變。

然而,誅殺宰相這麼大一件事,他一個人做不了主。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楊國忠又深得唐玄宗信任,找唐玄宗肯定沒用。此時,陳玄禮想到了一個人,太子李亨。

陳玄禮找到了李亨,將殺楊國忠的計劃全盤托出。

李亨的態度很謹慎,史書記載,“太子未決”。但在這節骨眼上,不反對就是贊成。

恰逢此時,二十多個隨行的吐蕃使臣攔住楊國忠討要食物。

禁軍看準機會,大喊一聲:“楊國忠與胡虜

謀反!” 話音剛落楊國忠便被一箭射下馬,

眾將士一擁而上,楊國忠當場斃命。

此時,唐玄宗問訊趕來,安撫眾將士,勸他們各自歸隊。

可將士們依然一動不動,劍拔弩張。玄宗慌了,連忙派高力士去問將士們還有何要求。

將士們齊聲說:“賊本尚在。” 陳玄禮替他們解釋說:“楊國忠謀反,

其妹楊貴妃不宜再侍奉陛下左右了,願陛下割恩正法。”

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寵而受到重用,所以將士們一定要將楊貴妃也斬草除根。

玄宗沒有回答,算是默認了。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關於楊貴妃的結局,《資治通鑑·唐紀》記載是自縊於佛堂。

但在唐代詩人李益的詩篇裡,楊貴妃是喪命於亂軍之中,而且還是被亂刀砍死的。

唐代詩人劉禹錫則認為楊貴妃是吞金而死。

還有傳聞說,楊貴妃根本沒有死,而是東渡日本了。

無論真相是什麼,無疑的一點是,此時的楊貴妃已經成為了唐玄宗的一枚棄子。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有不少人歌頌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

玄宗也許是愛楊貴妃的,但他更愛自己的生命和皇位。

楊貴妃未必是紅顏禍水,但卻為玄宗的錯買了單。

在馬嵬坡的唐玄宗,既保護不了家國,也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馬嵬坡之變是唐玄宗聲威掃地,權力消逝的標誌。

有部分史學家認為馬嵬坡之變的領頭人雖然是陳玄禮,但幕後策劃者其實是太子李亨,

目的是奪權。不過也有人說,陳玄禮是李隆基的嫡系親信,不可能被太子李享收買。

不管怎麼樣,馬嵬坡之變過後,李隆基與太子李享便分道揚鑣了。

李亨帶領親信離開隊伍北上,一個月後抵達靈武,與朔方各鎮節度使會和。

李隆基則繼續南下在,入蜀避難。

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來到靈武的三天後,宣佈登基,改年號為至德,史稱唐肅宗,

並遙尊玄宗為太上皇。玄宗此時在四川的實際兵力不足兩千,無奈之下只得預設。

血戰睢陽

唐肅宗繼位後,封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任朔方節度使。

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兩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意思就是職位相當於宰相,奉令征討叛軍。

很快,一支以朔方軍為主,回紇、西域援軍為輔的軍隊組建了起來,

開始了收復失地的征途。

與此同時,安祿山和史思明叛軍內部也出現了裂痕。

公元757年1月,安祿山被親生兒子安慶緒所殺。

安慶緒對外宣稱安祿山是病危駕崩,並自立為帝。

安慶緒繼位後,意識到唐軍開始反攻,怕局勢有變,加快了南下的步伐。

他派手下大將尹子琦率領十三萬士兵席捲河南各地,準備在平定河南之後,

切斷大運河,阻斷各地財稅的輸送。河南唯有睢陽城還在堅守。

睢陽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是汴河的咽喉要道,管控江淮的門戶之地,

也是大唐兵役和財賦的來源。叛軍一旦攻下睢陽,後方一馬平川,

朝廷的經濟命脈就會被掐斷,再也無力迴天。此時守衛睢陽的是太守許遠。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許遠見來者不善,自己又沒有領兵作戰的才能,立刻向附近守衛雍丘的張巡救援。

張巡知道睢陽的戰略重要性,主動放棄雍丘,率兵3000抵達睢陽,與許遠共同作戰。

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張巡原本是個文人,真源縣縣令。根據《新唐書》記載,張巡幼聰明,

傳說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而且喜歡鑽研各種戰陣兵法。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便扔了筆,拿起了刀。振臂一會,帶領數千人,鎮守雍丘,

屢次以少勝多,挫敗叛軍。張巡也因為被封為了河南節度副使。

如果說雍丘一戰,讓張巡嶄露頭角,那麼睢陽保衛戰,就讓後世徹底記住了他。

因為他選擇了一條比赴死更加艱難的道路,

擔起了守一城而捍天下的責任,也承受了爭議與罵名。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即使張巡帶領3000援軍趕到,睢陽城內的守軍一共也只有6800人。

以6800人對陣敵軍13萬人,簡直就是茅房裡打燈籠,找死(照屎)。

但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等眾將領就是憑著這麼點兒家底,

跟叛軍耗了足足10個月之久。

起初,尹子琦以為他們人多勢眾,不日便可一舉攻下睢陽。

半個月時間裡,發起了無數次進攻,有時候一天就攻城20餘次。

然而結果是在張巡的巧妙佈陣之下,叛軍損失2萬多人,卻沒能越雷池半步。

兩月後,尹子琦等來了數萬增援,再度對睢陽發動猛攻。

張巡此時顯露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命部下一連幾天在夜裡擂鼓造勢,假裝要出擊。

城外叛軍聽到鼓聲,急忙迎戰,衝出軍營後但卻沒見到一人。

幾天下來,叛軍夜不能寐,都快被搞神經了。多次被戲弄後,叛軍聽見擂鼓聲也不為所動,

以為又是狼來了的把戲。張巡看準時機,在叛軍放鬆警惕之時,

與大將南霽雲、雷萬春率50精銳騎兵,突襲城外的叛軍大營。

毫無防備的叛軍迅速潰敗,守軍一夜攻殺數千叛軍。

後來,張巡又用計,與神箭手南霽雲射瞎了賊將尹子琦的左眼。

尹子琦見睢陽久攻不下,心想,行,我打不過你,那我就困死你吧。

叛軍將睢陽重重包圍,準備讓城內守軍活活餓死。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最初睢陽城內的糧食是可以夠他們撐過一年的,

但中途睢陽將一半的糧資抽調給了濮

陽、濟陰兩地。

沒想到,濟陰得糧後立刻叛變投降叛軍了。七月,睢陽城內糧食已經用完。

百姓和將士們開始吃樹皮草根,蛇蟲鼠蟻已經成為了美味佳餚。

圍城的日子一天天過去。餓死計程車兵越來越多,活著的人也無力提刀。

不得已之下,張巡做出了一個驚天的舉動。他殺了自己的愛妾,以充軍糧。

許遠隨後也獻出了自家奴僕。

到了十月,叛軍再次攻城。此時睢陽城內,已無兵可戰,也無人可食。

城破之時,根據《舊唐書》記載,張巡已經縱容士兵吃了三萬老百姓。

《新唐書》中的“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的記錄,也與《舊唐書》相呼應。

《資治通鑑》中雖然沒有記載具體的數字,但說道,是先吃婦人,

再吃男子和老弱病殘的,最後城中百姓只剩下400人了。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古代戰爭中,攻下城池後屠城的並不少見,但像睢陽之戰這樣,

為了守城以城內百姓為軍糧的,十分罕見。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

睢陽陷落後,張巡向西叩拜說:臣的防守之計已經用盡了,睢陽是不能保全了。

臣活著不能報答陛下,死了做鬼也要誅殺反賊。尹子琦生擒張巡後,曾問他,

為什麼每次督戰時,都滿嘴流血,咬牙切齒?

張巡說,因為我恨不得將你們這幫叛軍生吞活剝。張巡最終死在了尹子琦的刀下。

張巡死後,尹子琦用刀撬開了他的嘴巴,發現嘴裡真的只剩下了三、四顆牙齒。

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許遠、南霽雲等三十六位大將,他們都不屈而死。

睢陽保衛戰中,張巡以人為糧,究竟是神還是魔?後世對此爭論不休。

但是從戰爭的角度來看,是張巡十餘月的堅守孤城,

將前後20萬叛軍主力牢牢牽制在了睢陽城下,為唐軍組織反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睢陽失陷前半個月,唐軍與回紇聯軍於9月27日收復了長安。

睢陽失陷10日之後又收復了洛陽,安慶緒逃往鄴城。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張巡死後3天,大唐援軍終於趕到了睢陽。

僅花了一週的時間就重新奪回了睢陽,叛軍10個月來的努力付諸東流。

從此,唐軍吹響了全面反攻的號角。

雖然在之後的鄴城之戰中,唐肅宗因為忌憚武將,擔心郭子儀功高蓋主,而沒有設立元帥,

只讓太監監軍,又搞出來了一系列么蛾子。但此時叛軍大勢已去。

公元759年,史思明怒殺安慶緒,取得大權,登基稱帝。

公元761年3月,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然而,史朝義資歷淺,能力不足,無法服眾,叛軍內部矛盾日益明顯。

公元761年年末,肅宗病危,太子李豫監國。

公元762年5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僅僅半個月後,5月16日,唐肅宗李亨去世。

太子李豫即位,史稱唐代宗。隨後唐代宗啟用鐵勒族人、唐朝名將僕固懷恩,平息叛亂。

763年正月,范陽守將獻城投降。史朝義在范陽被唐軍從四面八方包圍,

走投無路之下,於樹林中上吊自縊。

763年2月27日,歷時7年零2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息下來。

尾聲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從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

共歷二十一帝,享國289年。盛唐時期無論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都在世界稱雄。

安史之亂是盛唐結束的標誌,也是唐朝國運、乃至中國國運的轉折點。

此戰之後,唐朝雖然又續命近150年,但國力再也沒能回到巔峰狀態。

從唐玄宗開始,唐朝「國都六陷,天子九遷」。

安西、涼州、隴右都被吐蕃蠶食,東北有契丹、奚為禍,西南有南詔進逼,四方藩鎮割據,

朝內宦官秉政。甚至唐朝之後的中原王朝在軍事上也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壓制,

直到幾百年後的朱元璋北伐才一雪恥辱。

安史之亂的七年裡,戰爭從河北席捲半個中國,皇宮被焚,百姓或死或逃。

整個河南到關中地區更是成為了修羅場,生靈塗炭。黃河流域杳無人煙。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當時唐朝實行“拉夫政策”,不再像以前“三丁選一,五丁選二”,

而是隻要家裡有男丁,無論老幼皆要從軍。杜甫的「三吏三別」描寫的就是當時的慘狀。

男丁被拉走後,造成大量的生產力空缺,糧食減產,饑荒蔓延。

最終,老百姓或從軍死於戰場,或死於盜匪,或死於饑荒。

影片開頭,我們提到,安史之亂爆發前,根據官方統計資料,大唐的人口有5292萬。

而《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安史之亂後的唐代宗廣德2年,人口只剩下了1690餘萬。

一場戰爭讓大唐三分之二的人被滅口。

可以說安史之亂,不僅打垮了唐朝,甚至打掉了中國的元氣。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過後,中國面對外族的心理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唐朝之所以被認為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富饒,

更在於它在世界舞臺上的那種柔懷萬國、開明、開放、兼收幷蓄的姿態。

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慘痛,

人們只是簡單地把安祿山與史思明造反的原因歸結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從那之後,封建王朝,上到天子大臣,下到普通百姓,

面對外族都抱著十足的防範警惕之心,視一切外來物為不詳,

再難重現萬國來朝天可汗的壯觀景象。一個開放的中國漸漸走向了封閉,

從世界中心的位置變成了與世界脫軌的狀態。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直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讓國人陷入深重苦難的同時,也重新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

但安史之亂的根源真的就是簡單的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嗎?

安祿山和史思明確實都不是漢族。叛亂剛爆發時,二人集結的15萬大軍中也有不少胡人,

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安史叛軍不同於流寇,叛軍中很多謀事的高層都是漢人。

相反,平息叛亂不少唐軍將領都是少數民族,比如高仙芝、哥舒翰、僕固懷恩。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李光弼也不是漢族,而是契丹人。

如果把安史之亂簡單的總結為少數民族叛亂,這些唐軍將領估計要從墳墓裡被氣活了。

一個胡人,他認同且融入了中華文化,他熱愛著這片土地,那他就是一箇中國人。

曾消滅1/4世界人口!損失2/3的中國人口!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說過:天下之治亂,唯繫於皇帝之一心。

封建時期,任何一個偉大王朝的變質,無一例外都是從他偉大君主的變質開始的。

而盛世君主往往都是英明與昏聵集於一身,理智與膨脹合為一體。

由勝而驕,由勞而逸,是人性不變的規律。

李隆基既是盛唐的締造者,也是帝國衰落的推手。可謂是“成也玄宗,敗也玄宗”。

所以有不少網友調侃說,李隆基哪都好,就是死晚了!

其實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軍事制度的改革、統治階級的腐敗、

中央與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等等。安史之亂留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有很多,

但絕不應該包括固步自封和仇視外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