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2022-09-29由 聞笑觀天下 發表于 歷史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自俄烏衝突爆發,特別是俄軍沒能實現第一階段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後,輿論場上便出現了一個極具生命力的論調:俄羅斯輸不起,俄羅斯不能輸。當然,往往還會後綴一句:“俄羅斯必勝!”

實話實說,如果不是有“俄羅斯必勝”這個字尾語,“俄羅斯輸不起,俄羅斯不能輸”這句話尚且有幾分褒義,但加了“字尾”後,怎麼看都成了貶義。因為這兩句話疊加在一起後,反倒有了俄羅斯“大事不妙”的感覺,“俄羅斯必勝”也不過成了希冀罷了。

“俄羅斯輸不起”這句話是在說明“態度”,“俄羅斯輸不起”似乎是在說:俄羅斯是個“拿不起放不下”的國家,不能承受挫折。具備這樣的心態,自然不是“褒義”;而輸了,肯定有後果。假如輸了,那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顯然不能因為“後果嚴重”就不會輸了。

顯而易見,“俄羅斯輸不起”和“俄羅斯不能輸”這兩句話在常識上是貶義,在邏輯上有瑕疵。既然如此,字尾的那句“俄羅斯必勝”也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所以,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俄羅斯輸了又如何”的問題。

俗話說“沒有常勝的將軍,只有識時務的俊傑”,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長盛不衰,而存亡興替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再者,即便是從俄羅斯的歷史來說,也有過戰敗和戰略失敗的經歷。比如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比如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性失誤等,那麼,現在的俄羅斯怎麼就不能失敗了呢?

之所以會有俄羅斯“輸不起和不能輸”的說法,無外乎四個原因。一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初將俄羅斯的軍力吹得“太過了”,以至於不得不“自圓其說”。二是俄羅斯此次特別軍事行動有反對美國霸權的內在邏輯關係。三是俄羅斯倒了便沒人頂在前面了。四是俄羅斯手裡有核武器。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初,輿論場上便充斥著“一小時二十分鐘拿下基輔”、“72小時癱瘓烏克蘭”、“某某某一戰封神”等論調。當這些論調成為泡沫後,又丟擲了“澤連斯基外逃”、“馬裡烏波爾亞速鋼鐵廠有大魚”等言論來自我安慰。

而當烏克蘭在哈爾科夫組織起有效反擊後,什麼“誘敵深入”,什麼“口袋陣”,什麼“善意撤退”都出來了,總之,俄羅斯沒有任何失誤,俄羅斯就不能輸,也不會輸。然而,卻始終不願承認俄羅斯在武器和現代化作戰理論及體系上已經“落伍”的事實。俗話說“落後就要捱打”,俄羅斯怎麼就不會輸了呢?

俄羅斯不能輸的願望也許是良好的,但在客觀上畢竟也存在著輸的可能。而在持“俄羅斯輸不起和不能”論者的思維裡,有俄羅斯一旦在常規戰中扛不住了,便會使用核武器來“一錘定音”的固定模式。其實,如果到了使用核武器的地步,那恰恰說明俄羅斯除了使用核武器已經沒有其他獲勝的手段了。試問,那樣的俄羅斯又能撐多久呢?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實際上,俄羅斯自己也並不想使用核武器。如果它認為使用核武器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話,又何必在全國進行“部分軍事動員”呢?顯而易見,俄羅斯也清楚使用核武器將會給人類社會,也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那樣的話,“爭長論短”又有何意義呢?所以,對於俄羅斯更長遠的利益來說,暫時的失敗也並非不可接受。再者,一次失敗也許會成就一次“新生”。

從國家的發展水平來說,在目前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單純依靠傳統能源而發展成為發達國家的事例,即便是富裕了,也只是財富的簡單堆積。一旦傳統能源市場凋零了,其所謂的財富不過一堆貶值的紙,國家難免會再次陷入困境之中。阿聯酋、沙特都是富裕國家,但沒人認為它們是發達國家。委內瑞拉輝煌過,但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而俄羅斯之所以在國家發展水平上始終落後於西方,也是因為被能源優勢所“拖累”。

俄羅斯足以堪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對於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能源,俄羅斯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然而,俄羅斯的GDP卻只相當於廣東省的水平,甚至排在國土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000萬的韓國之後。

也許有人會說GDP並不能代表俄羅斯的真實經濟水平,好吧,那就以科技和產品來說,毋庸置疑,俄羅斯遠遠落後於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等比它人口少、面積小的國家。原因何在?就是發展思路上俄羅斯過度依賴能源優勢造成的。

沒有GDP總量上的優勢,沒有拿得出手的科技和產品,反映在軍力上就會出現武器與美國有“代差”,作戰體系和能力上有差距,這樣的狀況下自然無法贏得戰場的勝利,更難以贏得戰場外的博弈。試問,又如何能夠阻止美國的霸權呢?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即便是可以用核武器“唬”住美國一時,但終究難以與美國長期抗衡。所以,如果想終結美國的霸權,俄羅斯必須有承受一次失敗的“態度”,進而在“痛定思痛”之下,改變過去的發展模式,健全產品結構,重視科技,保持均衡發展。所以,俄羅斯“輸不起和不能輸”的說法並不辯證。

此外,不要忘了,美俄都是對世界權力有訴求的國家。所以,也很有必要認清美俄兩國在行為方式上的差異性。有人曾對現在的美國和過去的那個沙俄的特點做過比較。說美國和俄國是“一個要錢,一個要地。”所以,對於“遮風擋雨”之說,基本上就是個偽命題。舉凡大國,皆不會將自己的國家安全依託在別人身上。

而美國與俄羅斯在行為方式的差異性,也正是人們對歐洲國家為何甘願被美國“盤剝”的原因所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國家不惜“自傷”性地追隨美國而制裁俄羅斯。對此,輿論場上很不理解,甚至嘲諷歐洲國家只有政客而沒有政治家,意思是沒有戰略智慧。其實,我倒認為,歐洲國家是在踐行“遠交近攻”策略。

顯而易見,儘管美國在歐洲國家面前頤指氣使,但美國離它們很遙遠,且不會覬覦它們的土地。反觀俄羅斯卻與它們“近在咫尺”,基於歷史原因,它們更擔心會被“零距離”。所以,它們同樣有趁俄羅斯虛弱之際“再上踩一腳”的心思。這就是歐洲國家寧願“自損一千”也要堅持制裁俄羅斯的根本原因。

在俄羅斯操作烏東和烏南四地“公投”及聲稱“不惜動用核武器”後,輿論場上又有人開始興奮甚至“叫好”了,並且繼續詮釋著“俄羅斯不能輸”和“俄羅斯必勝”的論斷。其實,這些“興奮”和“叫好”者該讀讀歷史,也該想想未來。

為何總有人說俄羅斯不可能輸了這場俄烏衝突?

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最初目標很宏大,但現在卻想以“鞏固”所佔領的地區來結束這場可能會將俄羅斯拖垮的衝突。而不惜以“核戰”來“唬阻”烏克蘭的攻擊及美國的“拱火”,足以說明,俄羅斯也是“力有不逮”。由此可見,俄羅斯也並非沒有輸的可能。

其實,即便是俄羅斯透過核武器的威懾贏得這場衝突,也不可能改變俄羅斯在科技、產品結構和發展質量上落後於美西方的事實。而政治和道義上難免還會付出影響深遠的代價,也就很難從根本上撬動美國的霸權基礎。

綜上所述,俄羅斯輸掉這場衝突的後果顯然有被誇大之嫌。辯證地看,沒有輸不起的個人,亦沒有輸不起的國家。而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也早已有自己的軌道,不是哪一兩個國家可以改變的,包括美國在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