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夢縈烏拉蓋33、翻斗車從山坡下溜,從王老妙身上軋過,一路下滑

2022-04-09由 靴城舊事 發表于 歷史

進入1970年,我們三排沒有接受新的任務,還幹原來的活兒——修路,只不過是轉移到了新的陣地。

在兵團組建之前,烏拉蓋地區是牧區,根本沒有專門跑汽車的路,而且也不需要這樣的路,因為這裡沒有汽車。其實草原本來也無所謂路,只要不趕在夏季遇到積水的溼地,汽車可以隨便跑。

兵團組建後,兵團的大量物資要從大石寨車站運到師部,不斷來往的汽車就軋出來了一條土路。再就是師部的汽車總去煤礦拉煤,軋出了師部到57團的土路。當然,還軋出了到各團、各連的路。

夢縈烏拉蓋33、翻斗車從山坡下溜,從王老妙身上軋過,一路下滑

不過師裡重點維護的是從大石寨到師部的路和師部到煤礦的路,聽說還要成立兩個護路連,專門維護這兩條路。

我們乾的活兒雖說是修路,其實跟城市裡修柏油馬路不可同日而語,只不過是在雨季積水的土路上鋪一層碎石而已,以防夏季誤車。可就這麼容易乾的活兒,在天寒地凍的塞北幹起來卻困難重重。

夢縈烏拉蓋33、翻斗車從山坡下溜,從王老妙身上軋過,一路下滑

(兄弟連隊情況。)

首先是氣候惡劣。烏拉蓋的冬季奇冷,且風很大。在野外施工,整天要和嚴寒作鬥爭。拼命幹活可以抗寒,但稍一歇息,被熱汗溼透的內衣會變得冰涼,讓人冷得發抖。

其次是取料難。路邊的土不能用,別看冬天硬似鋼鐵,可一到雨季就軟似稀泥,鋪了也白鋪。所以要到附近的山包找料。要找不大不小的碎石。既不能太大,使汽車無法行駛,又不能太小,一軋就陷到泥裡。找到之後,刨出來也很困難,因為都凍在了一起,得用尖鎬生生砸開,才能刨出。

第三是運料難。取料的作業點一般都在較遠處的山包上,無法人工運料。還得由師裡配備汽車。汽車在取料的山包爬上爬下,不僅吃力,看上去也不是很安全。如果下了雪,就更讓人提心吊膽。

在我們修農牧連與51團之間的路時,運送碎石的自卸車還真的出過一次險情。

夢縈烏拉蓋33、翻斗車從山坡下溜,從王老妙身上軋過,一路下滑

由於自卸車的箱鬥兒能靠氣壓桿支撐翻起,把車上的東西卸出去,我們都管它叫“翻鬥兒”。給我們開“翻鬥兒”的車隊司機叫王老妙,是不是這幾個字不知道,反正是這個音兒。

那天,王老妙像往常一樣,把他的車開到山頂的作業面附近。但他沒有讓我們裝車,而是鑽到了車箱下面,檢修起來。好像車出了什麼問題。

不知是不是因為他沒有剎好車,就在他修車之際,那輛車竟然自己慢慢動起來,眼看著從他腿上軋過,向坡下滑去。

山上的人都嚇呆了,感覺王老妙必傷無疑。可不可思議的事再次發生,王老妙竟然奇蹟般地站起來,快步去追那輛車。他一點兒也沒有受傷!太幸運啦!山上的人鬆了口氣。

那車越滑越快,王老妙是追不上了。

山下也有我們的人,人們又驚恐地向山下喊起來:“看車!看車!”“裡邊沒人!”

汽車滑下山坡後,沒有衝到土路邊,就停了下來,人們虛驚一場。不過事後人們還是後怕,都說坡上幸虧沒人(我們都從汽車下滑的這條坡道上下山),不然很可能出更大的事故。

印象中,三排和二排參加了年後修路。四排沒有去,留在連裡砸石子。一排好像去打石頭。

砸石子與打石頭都是為開春以後的基建備料。看來新的一年基建還是師裡的主要工作。

烏拉蓋雖說是草原,但也有一些不太高的山丘。這些山丘一般都覆蓋與草原相同的植被,植被下面有一二尺的土層,土層下面是風化的碎石。有的山丘碎石層的下面是石質的山體。所謂“打石頭”就是挖開碎石層,用炸藥把暴露出的山體炸開,並把炸下來的石頭加工成大小適中的石塊。這些石塊主要用於砌築房屋的基礎。

砸石子,則是把石塊砸成核桃大小的小石粒。這些石子主要用於攪拌混凝土。四排除了砸石子,還打葦簾。

大概在1970年3月份,我們三排不再修路,撤回師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