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2022-03-11由 曉知識 發表于 歷史

曉知識,大世界。西安,古稱長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被《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

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到了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自漢代漢武帝派張騫征服西域之後,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就成為中西交通的紐帶。當時的路線東端起自古都長安,向西溝通中亞、西亞和歐洲,

恰如唐代詩人張籍在《涼州詞》中所描繪的“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透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唐朝定都長安後,歷時72年經過不斷地進行了增修和擴建,長按的城市面積達到84。1平方公里,佈局規劃整齊,東西嚴格對稱,分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結構佈局充分體現了隋唐巔峰時期的宏大氣魄,在當時屬於世界第一大城市。

隨著唐朝的強盛,長安成為了東方文明的中心,從貞觀五年十一月,到唐昭宗乾寧元年的264年中, 日本國共派出13次遣唐使團。

而造紙術、印刷術等技術也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使文化能夠以更加便捷和低廉的方式傳播,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程序。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隋唐時期長安到達歷史的頂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可惜水滿則溢,唐末農民戰爭,黃巢攻入長安,朱溫下令將長安城拆毀。自此長安進入歷史的低谷,長安城外郭城毀,面積縮小至皇城內。

到了明代時期的西安稍稍恢復了元氣。徐達攻佔元奉元路,朱元璋立其子朱樉為秦王,府治西安。朱元璋派其太子朱標視察關中,欲意遷都長安。但朱標因病過世,朱元璋傷心過度因此不再提起遷都一事。明代初期擴建西安城牆。西安城牆由唐皇城擴建至現代規模。

就這樣一直到了1932年隴海鐵路通西安。隴海鐵路的通車,使得西安迅速恢復了元氣,經濟開始了近代起飛,關中傳統官道的中心涇陽三原被西安取代,東府同州和西府鳳翔的中心地位都迅速被隴海鐵路上的渭南和寶雞所取代。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隨著重走絲綢之路聲音的興起,西安港越做越強,中歐班列越來越遠,西安作為西部第一大城市,絲綢之路起點,發展前景可想而知得有多大

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的復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