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末王朝的“女人當家,男人打仗”

2022-03-11由 箋曦 發表于 歷史

女人當家

清廷在同英法交戰、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皇權在不自覺中又進行了一次更替。清朝對於西方人的態度由對抗轉為妥協,這同幼主登位、決策者發生變故有關。

咸豐帝在對外關係的處理上,一貫強硬。恭親王在兵臨城下的時刻,幾乎是別無選擇地簽訂了《北京條約》,但一切國內外政策的重大決定仍要逃亡承德的咸豐帝來做。咸豐皇帝不太願意妥協,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留守北京的官員竟然發生了奇妙的轉變,他們開始對外國侵略者心存幻想,對外夷由抵制轉而親近,他們創立了中國與西方關係的新秩序,並在此後的很多年內一直力圖維持這種關係,這與逃亡在外的咸豐朝廷是有很大分歧的。

清末王朝的“女人當家,男人打仗”

咸豐帝

歷史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咸豐帝竟然病死在承德。咸豐帝身旁有幾位作風強硬的抵抗派,以肅順為代表,急欲維護清廷統治,希望能夠糾正政府各種弊端。肅順作風潑辣而嚴厲,頗受咸豐賞識,並逐漸取得了實權。咸豐去世前,立下遺詔,立5歲獨子載淳為皇儲,並任命肅順等八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幼主處理政事。載淳的生母慈禧,野心勃勃,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奪取至高無上的統治大權。慈禧善於玩弄權術,同恭親王商量,發動政變,處死了護柩回京的肅順。此舉得到列強的支援,1861年11月11日幼帝即位,年號同治。皇太后慈禧垂簾聽政,慈禧在此後的47年中成為中國的真正統治者。這次政變史稱“辛酉政變”。

清末王朝的“女人當家,男人打仗”

慈禧太后

男人打仗

清廷經過政權更迭,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政權上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著穩定。之後,清政府內有恭親王、文祥等主持朝政,外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鎮撫,似乎景象一新。這段時期也被叫做“中興”。有學者曾說過:“歐洲人的到來,中華帝國領土的擴大與中國人口增加一倍,這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便決定了近代中國歷史的方向。”外部的入侵和中國社會內部自我修復的需要,推動著中國社會向另一個時代過渡。

清末王朝的“女人當家,男人打仗”

雖然太平軍的失敗給長江流域帶來了安全,但另一武裝集團捻軍的力量卻在逐漸壯大,它使華北本身面臨巨大的威脅。捻軍趁太平軍動亂時開始由原來分散的組織發展為聯合作戰。清政府對其所投下的鎮壓力量之大不亞於對太平軍的征剿。捻軍在安徽省西北角的一塊農村根據地——雉河集站穩了腳跟後,頻繁襲擊了鄰近各省,從而大規模地觸發了各地的叛亂,令清廷很是頭疼。

捻軍問題越來越嚴重,並且有危及北京之勢。他們的部隊使用了土炮和簡單的火器,所以抵擋地方小股綠營軍的能力就更強了。有些州縣官員甚至出錢送他們離開轄境。

朝廷繼續派出曾國藩剿滅捻軍。各地動盪的局勢,使儒家文化建立起來的帝國制度經歷了一次嚴峻考驗。從農民軍手中收復的城鎮,民心需要安撫,民政需要恢復,這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同樣是一場考驗。清朝出臺了一套抽取各省財政資源的辦法,對於因戰爭受破壞的地方,田賦豁免。其他地方,鼓勵耕作,發放糧種,安撫人民的反抗情緒。在與“太平天國”的對抗中,地方武裝逐漸建立起來,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都掌握著強大的軍事武裝。清廷收斂起一貫的傲慢氣焰,大興科舉,增加考試錄取名額以籠絡人才,防止類似“太平天國”的出現,籠絡更多人才維護清廷統治。同時,興辦洋務,在外交方面,與外國列強謀求合作。

清末王朝的“女人當家,男人打仗”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