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2022-02-24由 九月長樂 發表于 歷史

大家早呀~昨天分享完關於我們大多數人為什麼在資訊碎片化時代,越來越難進入深度工作的原因剖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症下藥,談談如何培養深度工作能力吧。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培養深度工作能力的 4 個步驟

1。 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書中根據職業特徵介紹了4種深度工作模式,分別是節奏模式、雙峰模式、禁慾模式和記者模式。

①節奏模式

指你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節奏(適合深度工作入門新手)。

【案例】

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後的一小時,可以設定成閱讀時間或者寫作時間,形成自己的節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利用的就是節奏模式,他要求自己每天創作10頁,每頁寫400字。不管外界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會雷打不動地把這4000字寫完。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②雙峰模式

這種模式要求你將個人時間分為兩塊,其中一塊兒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其餘時間完成浮淺工作(適合普通上班族或有固定休息時間的教師、創業者)。

【案例】

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亞當·格蘭特用的就是這種模式。他安排工作的時候,以年為單位,將教學工作集中到秋季學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並保證學生能夠隨時找到他。但在春夏兩季,他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不接受任何打擾。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③禁慾模式

切斷一切與外界聯絡的媒介,將自己封閉在別人聯絡不到的地方(適合自律的自由職業者)。

【案例】

如果你訪問科幻作家斯蒂芬森的作者網站,會發現網站上沒有任何電子郵箱和郵寄地址。因為他要留出大塊的、不受任何人打擾的時間來寫作小說。他用這種禁慾的方式來避免別人聯絡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文學創作當中。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④記者模式

在日程安排中隨時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也就是說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能立刻進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產品。

這個模式的名稱的由來,是對一名叫做沃爾特·艾薩克森的記者的認可。這位記者經常利用這種模式進行深度工作。,每天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做記者,到各地去報道。但一旦有空閒時間,他就能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在做記者的時間裡,他同時完成了一本900頁的書稿。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2。 將工作內化成習慣

不要等靈感或者狀態到來的時候才開始工作,而是將工作變成每日固定的習慣和準則,降低過渡到深度工作狀態的阻力。

【案例】

達爾文在起草《物種起源》的時候,每天早上7點準時起床,然後出去散步一會,緊接著他會獨自享用早餐,從8點到9點半在書房工作。之後的一小時用於拆閱前一天的信件,然後從10點半到中午又會回到書房工作。經過這樣一段工作之後,他會沿著固定的路線從花房開始,沿著房間周圍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滿意的答案他才會停下來,宣告一天工作的結束。而且每天如此。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tips:如何養成嚴格內化的習慣?

(1)確定執行深度工作的地點和時長

(2)設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框架,在這個時間內只專注在目前的工作中

(3)給自己的深度工作設定規則和程式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3。 像經商一樣執行

讓自己像商人一樣,給自己找一個能夠燃起慾望的目標,把所有關注點都放到這個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後用足夠的精力去完成它。

【案例】

作者在嘗試這種方法的時候,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未來一學年裡發表5篇高質量論文的目標。一旦完成了這個目標,他就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獎勵。

找到關注點在哪裡之後,接下來就要設定目標了。作者建議在設定目標時抓住引領性指標,而不是滯後性指標。

滯後性指標和引領性指標的差別是什麼?

以減肥為例,滯後性指標就是說具體要減多少斤,也就是最終結果。而引領性指標是說,你為了達到你的目標體重,需要完成的階段性目標。運用到減肥當中就是,每天攝取的食物熱量值不能超過多少,或者每週進行多長時間的運動等等。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4。 適當減少整體工作時間

壓縮工作時間後,會讓人更加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減少的只是各種會議、媒體干擾、網頁瀏覽、辦公室政治等無價值無意義的浮淺工作時間。

【案例】

2007年夏天,37 signals 軟體公司做了這樣一個決定:將每週 5 天工作制縮短成4天。實驗結果是:儘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員工還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在那4天內員工並沒有瘋狂加班,而是正常的工作8小時。

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深度工作已然成為一種能力

結語:當你覺得無法專注時,減少工作時間反而是一種好方法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