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職場人慣性思維,怎麼做就怎麼錯,7-11創始人一語道破問題所在

2022-02-12由 馬小跳的Q手賬 發表于 歷史

在現實中,最細思極恐的不是經常犯錯,而是你一直以為自己是正確的,等事情糟糕到沒辦法挽回後,才發現原來一開始就錯了。

在職場上,有很多時候,大家也有這樣的感覺:明明一開始對自己的想法

信心滿滿

,然後最終做不成任何大成績,隨著時間過去後,一開始滿腔熱血地去實踐想法的你又

不了了之

了。

最近看完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鈴木敏文的書《零售的哲學》,才發現過去自己在做事時常出現的誤區,導致一直在實踐中僅僅是不溫不火的狀態。

在該書中,鈴木敏文提出經營陷入低谷的企業基本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1.沉迷於過往一帆風順的成功經驗,永遠都不願做出改變。 2.一味想要出奇制勝,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

看完後我細想,除了企業,普通的職場人也會犯這兩個錯誤,且經常犯,以至於離卓越越來越遠。

對此,

從心理上也許是這樣思考的

為什麼大家會沉迷過往一帆風順的成功經驗?

實際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首先,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自己的思考,思考跟你健身鍛鍊一樣,都是一個累活,因此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去逃避思考。但是,當你在進行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深思熟慮時,那你宛如每天堅持健身擁有好身材的人一樣,

擁有長期的非偶然的成功

其次,既然是成功的經驗,那繼續沿用,對自己來說風險更低。當然這是一個誤區,當你面對的環境變得不一樣的時候,你必須重新制定策略,

不合適的策略用在不合適的環境,其風險往往是更高的。

那對於一味想要出奇制勝的人呢?

這部分人作決策的邏輯也是跟沉迷成功經驗的邏輯一致。他們也是期待成功的,並且希望透過某些靈光一閃的相似性去解決手上的問題。

比如,當專案和問題來了後,他們

第一件事情做的是找idea

,在辦公室中,這種行為模式通常展現在集體頭腦風暴中。大家圍在一起,然後被問到有什麼idea的時候,都在思索一些過去的經驗以及所謂“新鮮”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經常都押注在“出奇”上。

當某個想法,你覺得聽起來很新鮮,或者曾經成功過或者別人也成功過的時候,你會提出,

並且找相應的一系列理由,去支援你這個想法

,然後就讓集體去嘗試了。

但現實是殘酷的,當你在進行策略制定前,並未真正給這個策略下功夫進行調研,進行深入瞭解的時候,你的決策只能是碰運氣。你以為你是特殊的,可以靈光一閃找到idea,並透過闡述觀點去博得大家的認可,但實際上靈光一閃在當今有這麼多職場人,這麼多企業,這麼多優秀人才的情況下,是實在的麼?是靠譜的麼?

明顯,在這兩個錯誤中,我們看到無論企業還是職場人,切不能缺乏的就是耐心去審視現實客觀條件的能力。這並不是什麼很需要天賦的事情,需要的只是你願意紮實穩健去把重心關注到你當下的工作和市場的情況,再進行決策。

鈴木敏文把一個個工作上的小成功歸根為一個步驟“假設-執行-驗證”,實際上無論在這個步驟中的每三個小步驟中,均應該加上調研和審視客觀條件這一環,脫離對客觀條件的理解,要獲取真正的成果,可能更多隻能基於“運氣”了。

當然,以上僅為閱讀《零售的哲學》一書有感,若有不同見解,請評論中指正。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