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2022-02-06由 黑熊精講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導言

拿破崙戰爭後,反法同盟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在維也納會議中,反法同盟各國就戰後如何瓜分歐洲,壓制法國達成了共識,並建立起新的和平體系,史稱“維也納體系”。

繼位後的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面對處處壓制法國的維也納體系,運用了一系列“操作”,最終終結了該體系。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維也納會議

透過這篇文章,黑熊精來談談拿破崙三世是如何終結該體系的。

何為“維也納體系”

英國和俄國作為打敗拿破崙的中流砥柱,自然是維也納體系的主導者。

海上霸主--英國

英國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擊敗了法國海軍,鞏固了其海上霸主地位。維也納會議後,英國又掌握了歐洲周圍的大量島嶼,

並利用其強大的海軍實力進而掌控了歐洲。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十九世紀初的英國海軍,維護了英國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霸權

美洲方面,

拉美各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紛紛從西班牙殖民者手裡獨立。

英國趁機接盤,透過對拉美各國基礎建設的大量投資,逐漸掌握了拉美各國的經濟,拉美各國也漸漸淪為了英國的“經濟殖民地”。

1807年—1827年,英國向拉美各國商品輸出6600萬英鎊,投資2500萬英鎊。同時,拉美各國為英國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促進了英國工業的發展。

亞洲方面,

英國加緊了殖民擴張: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透過兩次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擴大了貿易市場

;1858年,英國建立英屬印度,正式開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印度豐富的人力、耕地資源被英國無條件地享用。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英屬印度

因此,維也納體系保證了英國在海外的霸權,英國透過殖民擴張來擴大市場,增加商品輸出,同時控制了大量的工業原料,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陸上霸主——俄國

在拿破崙戰爭中,俄國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尤其是在最後幾次反法同盟中,俄國都是盟主,是同盟的主力,自然維也納體系中獲利最大的也是它。俄國吞併了原屬於普魯士的波蘭西部領土和原屬於瑞典的芬蘭,

由此俄國進一步向西推進,在歐洲的影響力大大增強,成為了歐陸霸主。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俄國的擴張

亞洲方面,俄國加速了對中亞的擴張,

到了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俄國幾乎吞併了整個中亞地區。在遠東地區,俄國吞併了阿拉斯加和庫頁島。

因此,維也納體系保證了俄國在歐陸和中亞的霸權,建立起橫跨歐亞美三洲的大帝國,成為陸上霸主。

中歐霸主--奧地利

拿破崙戰爭中奧地利表現欠佳,但基於奧地利在歐洲的影響力和會議的東道主地位,

奧地利也獲益頗多。

在德國,

奧地利為了打壓普魯士,與德意志諸國共同建立起德意志邦聯,其中奧地利充當邦聯老大的角色。

在義大利,

奧地利透過阻撓義大利統一,鎮壓義大利民族主義黨派——燒炭黨,來維持在義大利的霸權。

因此,奧地利是透過維持德意志和義大利的分裂,來維護自己“中歐霸主”的地位。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德意志邦聯

總而言之,

維也納體系在削弱法國的同時,也促成了英國的海上霸主,俄國的陸上霸主和奧地利的中歐霸主地位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維也納體系下的矛盾也逐漸凸顯:

俄國吞併了中亞地區之後,矛頭直指印度和阿富汗,而印度一直被英國視為自己的地盤。因此,英俄在阿富汗和伊朗一帶針鋒相對,始終處於對峙狀態。

歐陸霸主俄國試圖獨霸歐洲,而這與英國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相違悖。

維也納體系確立了封建君主在歐洲的絕對領導地位,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很低,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力反作用於生產關係,這種禁錮生產關係的體系的問題逐漸凸顯。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十九世紀前中期的中亞,北方為俄國,南方為英屬印度

隨著英俄兩國的矛盾與資產階級和封建君主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維也納體系已經搖搖欲墜。而體系的摧毀者——拿破崙三世登上了歷史舞臺。

革命的爆發與拿破崙三世的上臺

資產階級與封建君主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於1848年爆發革命,革命從法國開始,迅速蔓延到全歐洲,封建君主們建立的維也納體系隨之搖搖欲墜。

擁有多年地下工作經驗的拿破崙三世憑藉其伯父拿破崙的威望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當選總統時的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當上總統沒多久就效仿伯父拿破崙,加冕為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48年革命嚴重動搖了維也納體系,而拿破崙三世透過此次革命上臺,似乎也暗示著他是該體系的終結者

聯英伐俄——終結俄國“陸上霸主”地位

建立反俄同盟

拿破崙三世深知要想讓法國在歐陸重新崛起,就必須得摧毀對法國極為不利的維也納體系。

他認為讓英國和俄國這兩個體系維護者開戰是瓦解體系的最好方法。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維也納體系下的歐洲

1852年,拿破崙三世派遣瓦蒂萊侯爵出使奧斯曼帝國,依照幾百年前法土之間簽訂的條約來索取聖地的保護權,並迫使土耳其蘇丹將聖地保護權轉交給法國。而當時聖地的保護權在俄國手裡,因此法國的索要行為引起了俄國的不滿。

拿破崙三世成功透過“聖地問題”刻意製造法國和俄國的矛盾。

隨後,拿破崙三世又把法國在埃及的利益轉讓給英國,並與英國一起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從而獲得了英國的好感。

英國由於長期不滿俄國在歐陸的獨霸與在中亞的無休止擴張,答應與法國結為同盟。

隨即,英法土三國結為秘密反俄同盟,一旦俄國攻打土耳其,英法就會出兵保護土耳其,

顯然拿破崙三世的計謀奏效了。

戰爭爆發

1853年,土耳其所轄門第內哥羅省爆發起義,由於起義的都是東正教徒,俄國以東正教大哥自居,要求土耳其允許起義的東正教徒自治,卻遭到了土耳其的拒絕。

很快,俄軍派軍攻打君士坦丁堡,並向土耳其宣戰,根據秘密同盟,英法也向俄國宣戰,史稱“克里米亞戰爭”。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克里米亞戰爭

此時的俄國由於深受農奴制的困擾,工業化十分遲緩,實力大不如前,武器也落後於英法。

英法經過了三年的戰爭打敗了俄國,迫使俄國放棄了黑海所有的軍隊,自此俄國再也無力充當陸上霸主,直至滅亡。

和會東道主

戰爭勝利後,會議在法國巴黎召開,法國從一個戰敗國一舉成為了東道主。

拿破崙三世藉此向世人表明法國已經打破了維也納體系的禁錮,重新崛起。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巴黎和會

拿破崙三世透過克里米亞戰爭成功削弱了俄國,與英國結為同盟。並打破了維也納體系的禁錮,讓法國重新崛起。

聯撒伐奧——終結奧地利“中歐霸主”地位

1859年,由於屬於義大利諸國之一的撒丁王國迅速崛起,威脅到了奧地利對義大利的統治,奧地利向撒丁王國宣戰。

拿破崙三世意識到這是個削弱奧地利的好時機,派遣使者與撒丁王國簽訂反奧同盟,史稱“奧意法戰爭”。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奧意法戰爭

戰爭最終以法國和撒丁王國的戰勝而告終,奧地利無力再控制義大利,“中歐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復返。

克里米亞戰爭和奧意法戰爭後,俄國和義大利都被削弱,法國徹底終結了維也納體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歐陸霸主。

宿敵的出現——普魯士的崛起與拿破崙三世的失敗

在拿破崙三世的領導下,法國終結了維也納體系。但與此同時,同屬被維也納體系壓制的普魯士也在其首相俾斯麥的帶領下迅速崛起。

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一舉擊敗了奧地利,基本統一了德國,再加上英國為了壓制已經崛起的法國,轉而與普魯士結成同盟,普魯士成為了法國最強大的對手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鐵血宰相俾斯麥

拿破崙三世錯誤地認為法國必須得在普魯士還沒有徹底崛起之前削弱它,

便藉助“埃姆斯電報”事件迅速向普魯士宣戰,史稱“普法戰爭”。很明顯拿破崙三世誤判了,普魯士不是已經開始衰落的俄國和奧地利,戰鬥力驚人的普魯士很快在色當會戰中一舉擊敗了法國,

拿破崙三世本人也淪為了俘虜。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被俘

戰敗的訊息傳回巴黎後,巴黎城內爆發起義,拿破崙三世政府被推翻,

拿破崙三世在終結了維也納體系,讓法國重新逆襲、崛起後,卻因為他的莽撞,迅速走向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崙三世的莽撞雖然葬送了他的政權,但卻促成了德國和義大利的統一。由於維也納體系是建立在德國和義大利的分裂之上的,維也納體系徹底成為了歷史。

德國的統一

普魯士軍隊佔領了凡爾賽之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鏡廳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德國統一。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義大利統一

普法戰爭之前,拿破崙三世為了維持對義大利的控制,在教皇國駐紮軍隊以防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

隨著普法戰爭法國的戰敗,駐紮教皇國的軍隊也被撤回法國,撒丁王國趁機攻打教皇國、並攻下教皇國首都羅馬,教皇庇護九世被趕至梵蒂岡,

義大利統一。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被趕至梵蒂岡的教皇——庇護九世

尾語

拿破崙戰爭之後反法同盟建立起的維也納體系在嚴格限制了法國發展的同時,也促成了英國、俄國在世界稱雄,奧地利在中歐稱雄的局面。

拿破崙三世透過計謀成功挑起克里米亞戰爭,削弱了“陸上霸主”俄國;再透過奧意法戰爭削弱了“中歐霸主”奧地利,從而實現了法國的重新崛起,重新成為歐陸霸主,並終結了維也納體系。

逆襲與失敗:維也納體系終結者——拿破崙三世

法皇拿破崙三世

但拿破崙三世卻因為他的魯莽使自己從逆襲迅速走向了失敗。

他的失敗也讓德意志和義大利得以統一,從而讓建立在德意志、義大利分裂之上的維也納體系徹底成為了歷史

他的逆襲和失敗都導致了維也納體系的終結,不失為維也納體系的終結者。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絡刪除)

參考資料:

亨利 基辛格 《大外交》

唐賢興 《近現代國際關係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