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斯蒂芬.茨威格——張玉書先生論文集《海涅席勒 茨威格》之三

2022-02-06由 少梅2020 發表于 歷史

斯蒂芬.茨威格——張玉書先生論文集《海涅席勒 茨威格》之三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生於維也納上層社會一個猶太商人家庭。16歲在維也納著名的《社會》雜誌發表最早的詩歌,從而躋身於維也納文學大師行列。

斯蒂芬.茨威格——張玉書先生論文集《海涅席勒 茨威格》之三

他是一個熟諳歷史、洞悉靈魂的傳記作家、翻譯家、小說家。

高爾基在給羅曼。羅蘭的信裡寫到:斯蒂芬。茨威格——一本關於您的書(茨威格著《羅曼。羅蘭》)的作者,是否也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作者?如果是這樣,請轉達我對這個出色短篇的由衷讚賞。這篇東西好極了,它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高爾基的力薦下,這篇小說與屠格涅夫的《初戀》、《我們的心》、哈姆生的《羅米歐與朱麗葉》以及羅曼。羅蘭的《皮埃爾和露絲》一起收入俄羅斯《愛情叢書》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很多著名作家和詩人捲入沙文主義的狂熱之中,唯有少

數卓越的人士能夠頭腦清醒、目光犀利地看透沙文主義的欺騙,不受戰爭狂熱地影響。

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1917年茨威格出版《耶利米》,獲得空前成功。在這本書裡,他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惡和對勝利的懷疑。

他用飽蘸同情的筆墨描寫人們的不幸命運,刻畫他們飽經憂患的靈魂,挖得深,寫得細,寫得真。

戰爭初期,法西斯剛剛興起,陰雲密佈的天空殺氣騰騰,敏感的茨威格便已經嗅出了血腥味。也正是這一點,鑄就了他的悲劇命運。

偉大的靈魂總是超越於那些普通人,所以成為先知。

洞悉了法西斯統治的殘酷,茨威格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充滿同情,他在作品裡描寫這些人的命運,揭露社會的醜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家庭女教師》、《恐懼》、《燃燒的秘密》、《看不見的收藏》、《象棋的故事》、《馬來狂人》,無不體現了他獨特的現實主義風格。

施尼茨勒說過,人的靈魂是個遼闊的大地。

在歐洲文壇各流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非凡之下,茨威格牢牢把握住現實,以他最擅長的心理分析法(即後來的意識流)讓讀者瞥見人物靈魂深處最幽微、最隱秘的角落,感覺到最精微的震顫,從而一枝獨秀地矗立在歐洲文學聖殿。

二十世紀初,茨威格的詩集《早年的花環》、《銀弦集》、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埃利卡。艾瓦爾德之戀》相繼問世;柏林王家劇院、維也納宮廷劇院爭相上演他的第一部劇作《特西特斯》。

這一年他26歲。

之後,他先後發表小說集《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感情的混亂》。1938年他發表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他的思想境界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感到作家作為民眾的良心,有責任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悲哀。

他的劇本《海濱之屋》在漢堡上演,引起很大反響。緊接著他的喜劇《化身戲子》問世。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完成了劇本《沃爾波納》、《一生的傳說》、《窮人的羔羊》、傳記《三大師》,《與妖魔搏鬥》、《三位自我描述的詩人》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茨威格多年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創作的全面豐收。其中有的作品發行量高達二十五萬冊。有的印成各種文字,暢銷全球,銷量達幾百萬冊。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先於人,眾必非之。

隨著法西斯勢力的崛起,德國大批猶太籍知識分子、科學家、作家被迫流亡國外,或關進集中營。

作為猶太人的茨威格和海涅一樣,遭到的迫害不斷升級。法西斯甚至公開焚燒他的書,剝奪他寫作的權利。

茨威格被迫離開奧地利,前往英國、南美,最後旅居巴西。在流亡期間,他集中一切力量寫完自傳《昨日的世界》,並創作了他一生最後一篇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儘管在歐洲和南美各地他受到熱烈歡迎,作品得到廣泛傳播,依然沒有讓茨威格忘掉祖國和烙印在心裡的恥辱。

德國文學的研究者們從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中,感覺到了死亡的氣息。這部自傳成了茨威格留給後世的一封更詳盡的絕命書。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茨威格和妻子在南美巴西住所雙雙服毒自殺。

在當天的絕命書中,人們看到年逾六十的茨威格留給世間最後的尊嚴:一個人年逾六十,再度完全重新開始,是需要特別的力量的。

而我的力量卻經過長年無家可歸、浪跡天涯而消耗殆盡。所以我認為還不如及時不失尊嚴地結束我的生命為好。

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但願他們經過這漫漫長夜還能看到旭日東昇!而我這個性急的人,先他們而去了!

在中國,茨威格的作品是“四人幫”倒臺以後才脫離莫須有的“禁書”罪名,走進萬千讀者的心中。他的作品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離不開張玉書先生這個傳播媒介。

張玉書先生以翻譯茨威格作品為國內讀者熟知,被稱為最懂茨威格的翻譯家。

他曾經說過海涅是他的一箇舊夢。而茨威格是他的另一箇舊夢。

85歲高齡的張玉書先生雖然已於2019年溘然長逝,但他出色的翻譯水平,優美的文字表達,對德國古典文學的滿腔熱愛和孜孜不倦的情懷,卻讓更多的中國人,愛上茨威格,愛上他的文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