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2022-01-25由 鴻人九 發表于 歷史

筆之四德

上回我們說了入門先選一支兼毫,出鋒在3cm以內,開始練起來。

那麼選筆標準是什麼?

“尖圓齊健”是古人總結的筆之四德,依然適用。以現代的制筆工藝,這四條基本是能滿足的。

“尖”是鋒要尖。如果做得不好,常常散鋒——筆鋒無法收攏,寫出發散開叉的筆畫,很影響初學者技法的鍛鍊和練字心情。

“圓”是筆鋒切面要圓,這是說筆毫分佈均勻,保證寫字時向各個方向發力都有相同軌跡。

“齊”就是毛料齊,散開後可以看見鋒端呈一平滑弧線。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齊”的效果

“健”的作用在於韌勁和彈性。有些劣質毛筆,筆鋒彎折或絞擰之後復位很慢,這種就不要用了。

初學如果對彈性有要求,比如常常要用到翻筆(在橫折或勾提時陡然逆轉筆鋒),那麼可以選擇加健的兼毫,健到接近狼毫的硬度。

玩熟了筆的書家會故意用禿筆、散鋒,這不是入門就能模仿的。

而作為初學者,對於毛筆的“尖圓齊健”四點要求很高,因為這涉及基本功的練習,如果用劣質筆養成了壞習慣,那就得不償失。

好在現代制筆技術很成熟,市面上某些知名品牌的三四十元左右的筆足以勝任。

開筆

好了,我們有了一支毛筆,是某品牌的某某,竹杆的,紋路清晰,還有幾個節,可漂亮了。

然後怎麼弄呢?

——開筆。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用溫水浸泡一會,筆鋒就全部散開了。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用手指輕輕的把筆毫上殘留的膠質擠掉,再把筆毫在墨汁中浸泡一會兒,吸足墨再用。

前文說過,有些人開筆是隻開前面一小節的,這是打算寫小字。目前的書法入門教學,基本都是從中楷或隸書入手,不能只開筆頭。

不僅如此,在練習筆法之餘,可以嘗試一下用筆鋒、筆腰、筆腹,拖曳,刮擦,各個方向,各種力道,畫出來各種不同效果。也可以嘗試蘸一次墨能寫多少個字,筆潤時什麼效果,筆枯時什麼效果,心裡有個底。

因為選筆很可能不止一次。第一支筆往往是試驗品,小白鼠,應當物盡其用:)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第一支毛筆之後往往是一堆毛筆……

多磨礪筆法

總體上,筆只有不合適寫某種字型,質量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問題大部分還在學習用筆過程中的生疏,必須要練習。

書法是一個綜合動作,包括手肘的帶動,手腕的轉動、提按,手指的壓、挑、捻,配合筆畫的行進方向,力度、筆鋒隨時在調整,務必要形成肌肉記憶。

——如果你要學習“吼書”,那麼可能還要練核心肌群和民族唱法:)

不必著急,緊張反而會造成動作不協調,養成習慣就難改了。最重要的還是謹遵規範。

入門最先要掌握的是中鋒,寫橫豎。然而無論哪種書體練習,從一開始,中鋒運筆就是一系列動作:逆鋒入筆或側向下切入,再捻管或者轉腕。

“捻管”,就是用手指輕微轉動筆桿,起到調峰的作用。

比如寫橫,向下頓筆,逆時針轉動筆桿,中鋒劃線,再收鋒。

比如豎畫,起筆橫向切入,順時針轉筆,中鋒一貫而下,這是寫懸針的通用法門。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柳體筆畫示意,每一畫都有調鋒

那麼從中鋒轉側鋒呢?反方向轉筆唄。

使腕目的相同,但更多借助手腕的靈活轉動,兩者的目的都是調節筆鋒。

這是最基本的調鋒方法,千古不易,也是最基礎的入門練習。

不同的握筆姿勢也會影響選筆。比如我們常聽到的“單鉤法”、“雙鉤法”。

概念看似玄妙,實則一望可知。

“單鉤法”就類似現在握硬筆的方式,用到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食指單鉤。唐朝以前通用。這種執筆姿勢相對自由,側鋒靈便,線條多樣。

“雙鉤法”則需要五指齊出,筆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雙鉤是指食指和中指。這種方法盛行於魏晉之後,適合穩當發力。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這都只是大概其,現在很多書法教學中並不一定拘於單鉤或雙鉤,都能寫出好字。

然而對於不熟悉毛筆的初學者,可能就有分別了,單鉤要有力,雙鉤要靈活,從人生的第一支毛筆中不一定能體會出來。

所以,如果不熟悉筆法,可能會冤枉了一支好毛筆。

比如,調鋒不到位,筆毫就會絞成麻花,久之,筆就廢了。

比如,狼毫單鉤刷側鋒、絞轉,適合臨摹蘭亭序,用羊毫可能就寫不出味道。

這些情況就不是筆的問題了。

所以選筆如同練字一樣,都可能會是一個長期過程。

好在書法畢竟是不急之務,慢慢來。

頂部